仲景治疗水饮顾阴思想浅探

2013-01-23 22:48南晋生李鹏涛王亚丽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10期
关键词:水饮方证仲景

南晋生 李鹏涛 王亚丽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

水肿痰饮之病,无论是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还是在其中医、西医治疗时,都有不同程度的阴津损耗,若患者为阴虚体质或水肿及痰饮反复发作,则阴虚就更为突出,故治疗水肿及痰饮顾其阴津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现行内科教材中,却对此鲜有阐述,难以起到指导治疗作用。其实,早在东汉时期仲景就非常重视该问题,其所用治法及方药都不同程度体现了顾阴思想,临床若能效法,自当收到水饮祛、津阴复之功。现探讨总结如下,以供同仁借鉴。

1.水津同源,除水消饮,津液自复。津液源于饮食水谷,其输布以三焦为通道,依靠脾的传输、肺的宣降和肾的气化布散周身。若输布障碍,就会聚而为水或痰饮,也就是说,水肿及痰饮的形成过程,就是机体津液生成减少过程,此时水肿及痰饮作为病理产物又必然阻碍津液生成、输布、排泄,加重阴津亏乏。若要津液得复,消除水液停聚又为当务之急,此宜快速消除水肿及痰饮,则津液自生。如仲景在《伤寒论》第71条云:“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欲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及第72条云“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又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二方证一治蓄水,一治痰饮水走肠间,都有津液不足之表现,如五苓散证之“消渴”,己椒苈黄丸之“口舌干燥”,前者以通阳化气利水法,药用平和,但治以散剂,以收除水之快功;后者药用相对峻猛,采取分消水饮,导邪下行。二方证未益津而津自复,此仲景治病求本之体现,除水消饮复津之典范。

2.治重水饮,补脾养液,发于机先。治疗水饮必当顾及阴津,一则水饮的形成过程即是津液生成减少过程;二则利水除饮之时,当损伤阴津,因水饮属阴,中医治疗多循“温药和之”和“利小便”之则,而温燥辛香之品易伤津液,利水或逐水又有直接损津之嫌,故临证治疗水饮时,一要中病即止,二要发于先机,补脾养液。如仲景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及“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宜十枣汤。”又在《伤寒论》第65条云:“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十枣汤以十枚肥大枣煮汤送服芫花、甘遂及大戟之峻下逐水药,意用大枣滋养脾胃,使饮祛而不伤正,津液自生,且为了补养脾胃,恢复正气,强调“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温通心阳、化气行水,用治心阳不足、水气初动之欲作奔豚证,方中除重用茯苓半斤利水宁心外,尚用大枣十五枚补脾养液,此利水而不伤津之义。由上不难看出,两方证均尚未出现津液不足之临床表现,但仲景均发于机先,重用了大枣以补脾养液。

3.利水除饮,佐以酸敛,益阴存津。仲景治病水饮,除上述治法外,尚根据病证时常在逐饮或利水方中佐以白芍,一则助它药利小便,二则酸敛益阴、存津和营,三则可缓其峻药之猛或制其温药之燥烈,使水饮祛而阴津不伤。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此方证乃仲景为留饮而设。方中以甘遂攻逐水饮,半夏散结除痰,芍药、甘草、白蜜酸收甘缓安中,且有酸甘化阴之意。诸药合用,峻中有缓,利水有滋,既除水饮,又不耗阴伤中。再如《伤寒论》第82条云:“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此汤证是仲景为阳虚水泛而设。方中以炮附子温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健脾燥湿,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水饮;茯苓淡渗利水;配芍药一则酸敛益阴,二则制附子刚燥伤阴,三则兼利小便,可谓一举三得。仲景治疗水饮病在未出现明显阴津不足之时,只是益阴,而非滋阴,意在避免滋腻之药碍水滞湿,临证不可不知。

4.利水养阴,治分轻重,主次有别。临证水饮为病,或因感邪不同,或因体质有别,或因治疗不当,若出现阴津亏乏明显,必当利水与养阴并进,但根据不同情况,主次有别。对此,仲景立有法药,历代沿用,效果堪著。如《伤寒论》第223条云:“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此汤证是仲景为阳明津伤、水热互结下焦而设。方中以猪苓、茯苓甘淡渗湿利水;泽泻、滑石清热利水;阿胶甘平育阴润燥。诸药合用,水热祛,阴津复。又如《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夫短气有微饮,当行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该方证之肾气丸是为肾阳不足、不能化水而设。但方中诸药既可滋肾温阳,又可利水,故临床上现已广泛应用于肾阳不足及肾阴阳两虚之水肿。若属阴虚水肿可去方中之桂附,亦即后世之六味地黄丸加减。

从猪苓汤证知,仲景开滋阴利水之先河,启胶类药治水饮之先例。虽所用阿胶其性滋腻,但只要用量适可,配伍精当,脾胃能运,用之无妨。且阿胶属胶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结合西医学研究结果,用之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以利尿,可谓既治标又治本。临证尚可根据病证师其法,选配一些龟胶、鹿胶等治疗西医学之低蛋白性水肿,以提高临床疗效。

总之,仲景治疗水饮时,是根据邪之轻重、病之缓急、阴津受损程度,分别采用不同的顾阴方法。但由上不难看出,顾阴不等于滋阴,因水饮属阴,若动辄滋阴,则滋腻碍化,助邪久留,水饮难去。故吾辈在临证时,当师其法,据证顾阴,发扬创新。

猜你喜欢
水饮方证仲景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老干爹” 难追老干妈
仲景食品首发过会面临经销商流失等多重风险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外台》茯苓饮治疗慢性胃炎(痰饮停胃证)的经验总结
以方证相对论指导二陈汤类方运用的思路
培养“仲景学子”的几点思考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去桂之解析
感悟经方的魅力(下)
加强仲景医药文化建设 打造仲景国际医药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