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欲改格局提升经营智慧是关键

2013-01-23 09:39作者陈亮
通信世界 2013年33期
关键词:竞争对手牌照基站

作者 | 陈亮

随着工信部一纸公文,一直以来业界关注的4G牌照何时发放、如何发放问题终于有了部分答案。尽管FDD牌照的发放依然没有最终明确,但至少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TD-LTE阵营已经获得了从“提前抢跑”到“正式起跑”的机遇。那么,中国移动是否已经获得了绝对领先的优势?竞争对手是否会因此而再次陷入GSM时代的被动局面?

一、中国移动领先优势并不明显

尽管LTE网络相对于3G有着明显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移动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当前电信市场、特别是流量新业务市场的竞争态势。

首先,中国移动在牌照发放之前已经加快了TD-LTE网络建设的步伐,但网络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从网络规划、基站选址与建设等工程项目都需要时间的投入,中国移动想要TD-LTE网络接近或达到当前GSM网络的覆盖效果,即便有共站共址的先天优势,也需要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

其次是基于上述原因,留给竞争对手的时间窗口依然存在,只要竞争对手能够把握好竞争态势,发挥产业链成熟的优势策略,积极探索新模式的营销和服务手段,完全有机会在时间窗口内顶住中国移动的强大攻势并为接下来的FDD LTE演进赢取时间。

最后TD-LTE网络在无线数据传输上相对3G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但4G运营是各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不是单纯依靠网络技术优势就能够胜出,中国移动依然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有待解决。

二、关键瓶颈仍需解决

相对TD-SCDMA而言,TD-LTE的技术优势可谓是突破性的。但对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而言,依然有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首先是频点覆盖。从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所获得的4G网络频点来看,主要都集中于1880Mhz至2655Mhz之间,该频段给三大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覆盖增加了一定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覆盖和网络优化的复杂度也在增加,在穿透覆盖和广域覆盖的矛盾上,还需要有更多不同频段的无线资源来补充。

其次是网络资源不足。该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无线基站资源,由于覆盖复杂度增加,基站密度要求高,基站租赁难度大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频频遇到的问题,尽管工信部对三大电信运营商之间提出了基站和线路资源共享的要求,但出于竞争考虑实施起来阻力较大;二是互联网资源分布不均,云端能力要求水涨船高,尽管无限数据传输速度得到了近百倍的提升,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归根到底都需要在各大数据中心之间交互,在云计算的“云—管—端”体系中,“端”的发展成效有目共睹;“管”通过4G网络大大提升,那么对“云”的资源响应和服务提供能力就成了关键。

最后是业务单一。面对4G时代,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产品体系结构依然是以2G时代为主,亟需优化和调整。尽管三大运营商近年来就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尝试(如微信沃卡等),但依然不足以改变现有的业务格局。如果在4G来临之际依然是沿用语音、短信/彩信和无限数据传输流量为主的“管道型”业务结构,势必必然带来单一的竞争手段,即同质化的价格竞争,进而导致价值链掌控权进一步丧失、可持续盈利能力下降。

三、4G需要更多运营智慧

4G的上马对于中国移动而言无异于一支强心针。从截至今年10月份的市场竞争情况来看,中国移动在实际新增用户市场占有率指标已是节节下滑,处于近年来最为低迷的状态,特别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利用3G网络的差异化优势,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潮发动在一、二线城市的攻势,市场策略颇为奏效。

尽管中国移动4G业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一、二线城市新增用户的市场拓展和存量客户保有的压力,但4G业务也并非“包治百病”,而且面对4G这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市场,必须要有敢于继承和否定过去的革新性思维,要有更多更新的运营智慧。

首先是网络资源投放要打破常规。目前一、二线城市是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主要投入的区域,3G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都有一定保障,如果中国移动将所有4G资源都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那么必然会遭到对手的强力反击。从目前市场的发展看,三线城市和特殊区域(如人口密集的乡镇或工业园区等)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需求更为迫切、而竞争对手的网络覆盖水平远不如一、二线城市,如果中国移动能够将部分资源适当投放在新兴市场上,相信获得的回报会比单纯硬撼竞争对手的主战场更佳。

第二是应充分利用“时间窗口”。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虽然都获得了TD-LTE牌照,但从两者的投入规划来看,短期内依然难以建成一张与中国移动相抗衡的4G网络,除非工信部对4G运营做出重大政策调整(如推动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网络租赁或共享),否则中国移动的4G领先优势将确立无疑。也就是在FDD LTE牌照发放和竞争对手投入资源受限的因素影响下,中国移动获得了暂时领先的“时间窗口”。但是,中国移动对时间窗口的利用不能仅限在TD-LTE的建网上,还应该加速向移动互联网平台提供商转型。电信运营商的“血统”决定了它难以和移动互联网企业在OTT业务上一决雌雄,但如果单纯走流量通道的路子而缺少智能管道的方案,那么4G网络只不过是让电信运营商从“比特搬运工”变成“高级比特搬运工”而已。

然而,在未来的云计算与大数据体系中,电信运营商却有着构建云平台和掌控管道的天然优势。也就是说,电信运营商不一定非要参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开发,但可以参与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和服务的提供,并以此为中心来重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价值模式和价值链。当然,移动互联网企业也不会将这一未来的制高点拱手相让,阿里巴巴近年来陆续加大了“飞天”系统的投入,就是希望在未来能够在所有行业的信息化基础(云计算与大数据)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意味着电信运营商在未来将面临着来自电信行业之外的进一步竞争。

猜你喜欢
竞争对手牌照基站
竞争对手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红景天 直销牌照何日可待
新能源汽车牌照叫停疑云
牌照
基于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自动化探讨
可恶的“伪基站”
基于GSM基站ID的高速公路路径识别系统
分析师观点:WiFi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竞争对手
高速铁路基站市电接入的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