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吸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3-01-24 01:32金雪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4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金雪玉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 吉林 132012)

血栓抽吸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金雪玉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吉林 吉林 132012)

目的 观察在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联用血栓抽吸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64 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32 例给予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组 32 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栓抽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 TIMI3 级血流 96.88%(31/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6.45%(2/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12.50%(4/32);对照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 TIMI3 级血流 87.50%(28/32),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12.50%(4/32),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15.63%(5/3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血栓抽吸;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治疗是迅速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血管,使缺血的心肌得到再灌注。但是在介入治疗中血栓易脱落导致微栓塞,引起“无复流”或“慢血流”,严重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1]。我们于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观察了64例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研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疗效的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64例患者均为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学、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均符合第七版内科学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直接介入治疗适应症:ST段抬高和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源性休克。64例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42~75岁,平均55岁。入院后患者随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43~75岁,平均55岁 ;对照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54岁。两组患者间在年龄、性别、病情轻重方面无明显差异,均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相关检查。64例患者均给予:吸氧、休息、缓解疼痛,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纠正心律失常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低血脂,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常规PTCA方法:选择指引导管,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丝直接送入DIVER C.E.抽吸导管至病变部位远端约2cm处,导管尾端接20mL注射器手动持续负压抽吸,反复抽吸至血栓影消失或明显减少,同时缓慢后撤导管,并使之通过病变部位,然后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或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对照组常规PTCA方法后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或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

1.3 疗效评定标准

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TIMI血流分4级评定。0级:无灌注;1级:对比剂穿过伴微量灌注;2级:部分灌注;3级:完全灌注。

2 结 果

2.1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治疗组:术后患者TIMI血流3级31例,TIMI血流2级1例;对照组:术后患者TIMI血流3级28例,TIMI血流2级3例,TIMI血流1级1例。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2例,发生率为6.25%;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绞痛3例,再心肌梗死1例,发生率为12.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出血并发症:治疗组:咯血1例,牙龈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发生率12.50%;对照组:咯血1例,牙龈出血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发生率15.6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系指冠状动脉突然完全性闭塞,心肌发生缺血、损伤和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胸痛、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改变的动态变化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大多数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病变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为其他病变如急性冠状动脉栓塞等。急性心肌梗死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在此基础上,一旦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使心肌产生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达1小时以上,即可发生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是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治患者发生猝死,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而且康复后还能保存有尽可能多的心肌,使患者能进行较有效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可使梗死相关的血管迅速再通并能消除固有的狭窄,也可用于溶栓失败或溶栓成功后遗留的严重狭窄病变。没有溶栓治疗的出血危险是急诊PCI的另一重要优点。急诊PCI是实现早期再灌注的方法之一。近年来由于采用心脏停搏、低温保护心肌等技术进行心内手术以及手术操作已有很大的改进,急性心肌梗死施行再灌注手术的短期和长期病死率均明显降低。在有经验的医院,手术后的住院病死率大约为2%;10年病死率为25%。如能在急性发病的最初4~6h施行手术,则濒死心肌的抢救可获得最大的成功。

通过本研究发现,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在常规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基础上再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可由87.50%(28/32)上升达96.88%(31/32),且30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由此可见,在常规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使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3级血流临床效果好,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有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

[1]胡大一,马长生.心脏病学实践2007[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439-44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88-292.

R542.2+2

:B

:1671-8194(2013)04-0181-02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血栓血流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