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藤茶的研究与应用

2013-01-24 03:37李燕婧钟正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6期
关键词:树皮杨梅黄酮

李燕婧 钟正贤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浅谈藤茶的研究与应用

李燕婧 钟正贤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广西 南宁 530022

藤茶属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综述近年来藤茶在研究与应用方面的概况,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藤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藤茶,又名甜茶藤,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植物显齿蛇葡萄Ampelopsis grossedentata(Hand.-Mazz)W.T Wang的嫩茎叶[1],我国广西、湖南等省区瑶族和壮族百姓将其嫩叶经传统加工揉制、干燥制成保健茶,用于防治感冒、中暑、肠胃不适等,相传已有数百年的应用历史。该植物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区[2],其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等功效,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急性结膜炎、黄疸型肝炎、皮肤癣癞等症[3-4],用藤茶制成的袋泡茶在临床上用于高血压及冠心病辅助治疗已取得明显效果。近年许多研究者对藤茶引起较多关注,对藤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对藤茶的近年研究概况作一综述,为藤茶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1 藤茶的化学成分

近年的研究报道,从藤茶中分离提取到主要化学成分为双氢杨梅树皮素(dihydromyricetin)和杨梅树皮素(myricetin),以及藤茶总黄酮,为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的混合物,还有福建茶素、β谷甾醇、挥发油等多种化学成分[5-8]。经成份测定表明,藤茶中总黄酮含量高达约45.52%,双氢杨梅树皮素的含量高达约58.1~58.8%,杨梅树皮素含量为1.72~1.78[9-11]。

2 藤茶的药理研究

2.1 对平滑肌作用 刘建新等用藤茶水煎剂试验,证实对兔离体和在体肠平滑肌自发活动均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并能对抗去甲肾上腺素所致兔肠平滑肌的抑制作用,且能明显地缓解酒醉反应和缩短醒酒时间[12]。周雪仙等用家兔胸主动脉条研究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去甲肾上腺素(NA)、KCl 和CaCl2所致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证明双氢杨梅树皮素具有明显拮抗NA和高K+所致的兔胸主动脉条收缩反应及钙拮抗作用,且毒性低,可作为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高血压的新型药物[13]。

2.2 降血脂作用 作者等采用高脂血症模型小鼠试验了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的降脂作用,证明均有明显的降低小鼠血清TC、TG含量,表明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14-15]。陈晓军等用藤茶总黄酮对腹腔注射75%蛋黄乳液高脂血症模型小鼠和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灌胃给药,结果显示藤茶总黄酮可明显降低蛋黄乳液高脂血症小鼠血清TC、TG及AI值;对实验性高脂血症鹌鹑可明显降低血清TC、TG含量,升高血清HDLC,降低AI值;明显减少主动脉及肝脏TC含量,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及肝脏脂肪化病变,表明藤茶总黄酮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抑制脂肪肝形成的作用[16]。

2.3 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作用 作者探讨了广西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对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结果广西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均能明显抑制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和体内血栓形成,降低高血脂症模型小鼠血脂和血糖水平,提高D-半乳糖所致小鼠衰老模型血清和肝脏中SOD活性,减少MDA含量。研究表明广西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15-17]。

2.4 抗肝损伤作用 由于藤茶民间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有效果,作者研究了从广西藤茶中分离到的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采用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异硫氰酸萘酯等多种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了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均能明显降低四氯化碳、D-半乳糖胺、异硫氰酸萘酯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T-BIL含量,减轻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并提高单核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溶血素含量。证明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具有保肝降酶退黄,提高免疫功能作用[18-20]。

2.5 降血糖作用 作者研究了从广西藤茶中提取的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采用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模型、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模型,以及正常小鼠,在口服给药后,测定各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观察它们对多种动物模型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广西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对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对肾上腺素、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明显影响。表明广西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对多种动物模型均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21-23]。而且,作者采用STZ制造大鼠糠尿病模型,观察了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机理。给予藤茶总黄酮连续治疗30天,测定糖尿病大鼠血糖、SOD、MDA、血脂、胰岛素水平及检查胰岛细胞病理状况。结果使STZ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反应减轻,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和降低MDA含量,对血脂(TC、TG)也有降低趋势,并可提高血清中胰岛素水平。组织学研究也发现,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组能使大鼠胰腺组织中的胰岛和胰岛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多,淋巴细胞浸润减少,炎症反应减轻。从而证实藤茶总黄酮和双氢杨梅树皮素对糖尿病大鼠有较好的降血糖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抗氧化作用,减轻STZ对胰岛β细胞损伤,或促进已损伤的B细胞的修复,增强胰岛的分泌功能,从而减轻高血糖反应[24-25]。

2.6 其他作用 早期的研究证明,藤茶水煎剂给大鼠灌胃具有明显的发汗作用,并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促进小鼠唾液分泌和提高小鼠免疫的功能;藤茶乙醇提取物腹腔注射能明显降低致热后家兔的体温[26]。作者等用从藤茶中提取的双氢杨梅树皮素以1.0、0.5g/kg剂量给小鼠灌服,能显著增强小鼠呼吸道酚红排出量和减少氢氧化胺实验性咳嗽次数,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作用[14]。采用阴虚小鼠模型、饥饿小鼠和给小鼠注射氢化可的松,测定小鼠血糖、胰岛素抗性及肝糖原含量;以小鼠耳廓肿胀和小鼠扭体试验、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观察其抗炎、镇痛作用和免疫功能。结果藤茶总黄酮能降低阴虚小鼠血糖和饥饿小鼠肝糖原水平,增加胰岛素抗性;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和增加小鼠免疫器官重量。表明藤茶总黄酮具有降低小鼠肝糖原、增加胰岛素抗性、抗炎、镇痛和免疫增强等作用[27]。藤茶水煎剂和有效成份具有抗炎镇痛和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白奈菌等具有很强的抑菌作用[28-29]。

2.7 毒性作用

2.7.1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小鼠灌胃的最大耐受量为5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及其可信限为1.41±0.13 g/kg(P=0.95)[5]。藤茶总黄酮对小鼠的最大灌胃量为26.0g/kg[22]

2.7.2 大鼠长期毒性试验 作者用广西藤茶总黄酮以1.5g/kg和0.3g/kg(为临床日用量的50倍和10倍)剂量给大鼠连续灌服12周,停药2周,分别测量大鼠体重,计算脏器系数,测定血液学和血液生化学指标,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广西藤茶总黄酮大小剂量组动物的外观行为,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和生化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病理检查未见与药物毒性相关的明显病变,停药后也未见药物延迟性毒性反应。表明广西藤茶总黄酮长期用药对大鼠无明显毒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30]。

3 藤茶的临床应用

据报道,用藤茶制成的袋泡茶在临床上用于高血压及冠心病辅助治疗已取得明显效果[10]。用藤茶水煎剂在临床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5例、中暑22例,显效率为90%左右,并无头昏、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11]。董明姣用藤茶散治疗化脓性皮肤病33例,有效率为93%,痊愈率为78.6%,说明藤茶散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31]。

4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对瑶族藤茶引起了药学工作者的关注,从不同产地的藤茶中分离到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等有效成份。近年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均有广泛的药理作用[32]。经药理研究证明,藤茶总黄酮、双氢杨梅树皮素和杨梅树皮素具有止咳祛痰、降血脂、抗血板聚集、抗血栓、抗肝损伤、降血糖和抗氧化等作用,在临床上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藤茶是一个具有广泛开发和应用价值的民族药物。

[1]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M].第二册,补编.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349.

[2]王文采.葡萄科的新发现[J].植物分类学报,1979,17(3):73.

[3]广西中医药研究所.广西药用植物名录[M].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300.

[4]全国中草药汇编编写组.全国中草药汇编[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8:788

[5]周天达,周雪仙.藤茶中双氢黄酮醇的分离、结构鉴定及其药理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458.

[6]覃洁萍,许学健,李剑江.广西瑶族藤茶化学成份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7,9(4):41.

[7]袁阿兴,黄筱美.显齿蛇葡萄化学成份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8,23(6):359.

[8]何桂霞,裴刚,周天达,等.瑶族藤茶中杨梅素的分离与结构鉴定[J].基层中药杂志,1999,13(4):6.

[9]何桂霞,裴刚,冯映冰,等.薄层扫描法测定藤茶中杨梅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9,19(3):18.

[10]何桂霞,裴刚,冯映冰,等.藤茶中二氢杨梅素的含量测定[J].中药材,2000,23(4):210.

[11]何桂霞,何群,冯映冰,等.瑶族藤茶中总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9,5(12):30.

[12]刘建新,周天达.瑶族藤茶对兔肠平滑肌的影响和解酒实验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2):43.

[13]周雪仙,周天达,谭春生.双氢杨梅树皮素对兔胸主动脉条平滑肌收缩反应的影响[J].现代应用药学,1997,14(2):8.

[14]钟正贤,覃洁萍,周桂芬,等.广西瑶族藤茶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药理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3):42.

[15]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广西产藤茶总黄酮的药理研究[J].广西科学,1999,6(3):216.

[16]陈晓军,陈学芬,黄树莲,等.显齿葡萄藤茶总黄酮降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1,24(5)53.

[17]覃洁萍,许学健,钟正贤,等.广西藤茶中双氢杨梅树皮素的提取、鉴定及药理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9(增刊):85-87.

[18]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广西藤茶中杨梅树皮素的保肝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5):11.

[19]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广西藤茶总黄酮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西科学,2002,9(1):57.

[20]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广西藤茶中双氢杨梅树皮素保肝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3):155.

[21]覃洁萍,许学健,钟正贤,等.双氢杨梅树皮素降血糖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1,18(5):351.

[22]钟正贤,覃洁萍,周桂芬,等.广西藤茶总黄酮降血糖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687.

[23]钟正贤,覃洁萍,周桂芬,等.广西藤茶中杨梅树皮素降血糖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3,184):64.

[24]钟正贤,覃洁萍,陈学芬,等.双氢杨梅树皮素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J].广西科学,2000,7(3):203.

[25]钟正贤,陈学芬,周桂芬,等.藤茶总黄酮对链脲霉素所致糖尿病大鼠的降血糖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11(5):36.

[26]周雪仙,周天达,谭春生.江华瑶族防感藤茶的药理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2(4):37.

[27]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藤茶总黄酮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4,12(8):63.

[28]林建峰,李双官,朱慧,等.藤茶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J].福建医药杂志,1995,11(4):9.

[29]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植物药有效成份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751.

[30]钟正贤,周桂芬,陈学芬,等.广西藤茶总黄酮的长期毒性试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3,14(4):193.

[31]董明姣.藤茶散治疗化脓性皮肤病33例[J].广西中医药,1997,20 (5):39.

[32]韩公羽,沈企华.植物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与开发[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94.

R285

A

1007-8517(2013)16-0026-02

2013.06.22)

猜你喜欢
树皮杨梅黄酮
想去旅行的杨梅等7 则
窗下的树皮小屋
树皮的秘密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杨梅
腊月杨梅红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DAD-HPLC法同时测定龙须藤总黄酮中5种多甲氧基黄酮
孙来达:梅老大的杨梅不愁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