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经筋疗法诊治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46例

2013-01-24 04:41梁子茂韦英才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12期
关键词:肌筋壮医经筋

梁子茂,韦英才

(广西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530001)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综合征,至20世纪80年代才被命名。本病临床比较常见,但经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梨状肌综合征”,所以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病属祖国传统医学“腰腿痛”范畴,笔者应用壮医经筋疗法诊治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4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病人均于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壮医推拿科门诊就诊,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28~56岁,平均40岁;病程2周-3年;发病部位左侧26例,右侧19例,双侧1例;急性扭伤者8例,慢性劳损者28例,受风寒湿侵袭10例;来院前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者12例,梨状肌综合征者14例,急性腰扭伤者5例。

1.2 诊断要点

患者多有臀部外伤、不正确的手法推拿或感受风寒湿毒邪史。病程长时可呈反复发作。常发于一侧下肢,临床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在于,多表现为干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开始表现为臀部钝痛、酸胀、沉重或烧灼感,有时也可表现为剧烈刺痛或辣痛。疼痛向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放射,有些可达到足部。部分患者行走时可使疼痛加剧,甚至出现间歇性跛行。体格检查可发现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处,即坐骨结节与大粗隆连线的中、内1/3上方约2.5~4 cm处(相当于中医环跳穴),局部扪及痛性结节或痉挛的肌筋,有明显压痛,且疼痛向坐骨神经干起行反向放射。腰椎棘突旁多无压痛。下肢旋转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一般不典型。壮医经筋摸结,可在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处触及椭圆形筋结或条索状硬结,压痛明显,并向下肢放射。

1.3 治疗方法

壮医经筋疗法以手法松筋解结,火针减压止痛,拔罐排毒为治则。操作方法:

第一步,壮医经筋推拿手法:医者先用滚、点、按、揉、推、弹拨、捏拿等分筋理筋手法从足部到腰部进行全面松筋,使腰腿部肌筋充分放松发热,重点在患侧坐骨神经盆腔出口、臀大肌、臀中肌、腰三角肌筋、腰侧位深筋、梨状肌等采用肘关节之尖(鹰嘴)、钝(肱骨内髁)、硬(前臂尺骨面)、软(前臂内侧面)四个部位顺着病变部位进行弹拨松筋解结。最后再沿垂直于坐骨神经盆腔出口压痛点方向平推1 min,然后在痛点弹拨分筋,手法由轻到重,以放射到下肢足背为佳。

第二步,壮医火针法:采取火针配合拔火罐治疗。操作方法:对所选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后,采用3~4寸毫针,将针尖在酒精灯上烧红至发白,迅速刺入选定的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筋结处,速进疾出,不留针,施术要稳、快、准,垂直刺入,避免针具弯折灼伤皮肤。一般根据筋结大小针刺1~3针。每针间隔约1 cm。

第三步,用玻璃罐在针刺部位上施拔火罐法,留罐约10 min。

以上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1]:

痊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但劳累及阴雨天有疼痛或不适感;有效:疼痛症状有所改善,但有坐骨神经干疼痛性症状;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者。

2 结果

经两个疗程治疗后,46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患者中,治愈者28例,显效者10例,有效者5例,无效者3例,有效率93.5%。

3 讨论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临床也称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目前常因为其特殊的解剖关系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在骨盆后壁穿过而进入臀部的一个骨一纤维性管道,其最关键的部位是出口段的坐骨大孔,被伸展性很小的骨与韧带围成,孔内分为血管神经层和肌层,梨状肌即是其中的肌层,而血管层的形态变化较大,尤其静脉血管比较丰富,与周围结缔组织粘连在一起[2]。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与其他神经嵌压症一样,系坐骨神经在肌纤维管道走行中受外来致压物嵌压所致,主要表现为出口局部的纤维粘连,臀肌的变性,病变血管包括静脉怒张,动脉壁增厚弯曲等。局部的外伤,劳损,寒冷刺激及长时期持续压迫等引起的臀深部组织纤维炎是主要致病病因[3]。中医将腰腿痛的病因分为外感、内伤、闪挫3种[4]。各种致病因素长期影响腰腿,使腰腿脉络瘀阻,不通则痛。壮医筋病学认为,外伤或肌筋长期劳损,复感风、寒、湿等邪毒可导致臀部肌筋失衡,筋结形成,横络盛加,阻塞龙路、火路,导致本病的发生。

壮医经筋疗法在诊治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的过程中,通过“摸结诊病”和“解结治病”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疗法是根据古典叙述的经筋“各有定位”、“病各有所处”及壮医“顺筋摸结”、“松筋解结”的经验,从中医古典“十二经筋图形”标记“筋结点”进行考究,结合人体生物动态力学观点,当经筋的线力群的牵拉力“超阈限”地作用于应力点时,便可导致应力点产生病理性“筋结”。本病在临床上摸结,主要以足三阳经筋为主,通过“循筋摸结”的方法,查找到病理性“筋结”,以坐骨神经盆腔出口、臀大肌、臀中肌、腰三角肌、腰侧位深筋、梨状肌可摸及椭圆形筋结或条索状硬结。“经筋解结”是根据经筋症候的“肌筋失稳,筋结致痛”机理以及“松筋解结”、“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筋动则通”的治疗原则。采用壮族民间捏筋、拍筋、拨筋、绞筋等原创手法,独创“经筋推拿手法+壮医火针+拔火罐”等综合疗法,以达到筋柔骨顺,疏通两路的治疗目的。经筋推拿手法与传统推拿手法相比,不但可以达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理顺筋脉、松解粘连、疏通气血、祛风散寒的目的[5],而且可以达到解开人体长期肌筋劳损形成的病理性筋结。壮医火针可以直达病灶,温经祛寒,散结通络,消肿止痛,有研究表明火针能温通经脉。在针体烧红时温度可达800度,刺入软组织时使软组织的蛋白质发生碳化,针孔便会形成一个小的开放窦道,使局部的炎性渗出物得以消散,瘀阻的血脉得以通畅;针孔在恢复过程中又可激发机体的修复功能,从而使局部组织得以重新修复而达到治愈的目的[6]。拔火罐起到祛寒排毒,活血化瘀的作用。三法联用,筋柔骨顺,疏通两路,达到“松-顺-动-通”的理想功效。本疗法方法简单,疗效确切,费用低,值得深入研究总结及推广。

[1]刘英民,纪建军,孔祥民.手术治疗坐骨神经出口狭窄l8例[J].中国基层医药,2000,7(5):385 -386

[2]张文光,陈跃,吴炳煌,等.针刀治疗坐骨神经盆壁通道狭窄症的手术入路研究[J].中国骨伤,2006,19(9):550-551

[3]范洲.封闭配合手法治疗盆腔出口综合征24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8(5):563 -564

[4]张晓阳,李颖.腰腿痛的中医治疗[J].中国全科医学,2000,3(2):92

[5]张安桢,武春发主编.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61 -62

[6]谷新远.火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47

猜你喜欢
肌筋壮医经筋
足三阳经筋与膝关节痛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培养壮医临床思维的壮医五诊实训教学改革探讨
颈肩痛,小心颈肩肌筋膜炎
壮医六方藤方对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血清白介素-6、TLR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针刺联合胸椎整复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的效果分析
比照中医,求同存异
——略论壮医翻译现状及出路
基于ISNTCM的壮医诊断术语英译策略❋
中药烫疗联合冲和软膏治疗腰背肌筋膜炎92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