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兽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和控制措施

2013-01-24 22:10张美成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年1期
关键词:磺胺类磺胺兽药

张美成

(湖北省建始县畜牧兽医局,恩施 445300)

目前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已是当前的趋势,这样兽药残留也就成为了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药物残留不仅直接对人体产生急慢性毒性作用,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还可以通过环境和食物链的作用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控制兽药残留,确保动物产品安全意义重大。

兽药残留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或贮存在细胞、组织或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兽药残留是动物用药普遍存在的问题,又是一个特殊的问题,特别是食品动物疾病的治疗我们必须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保证动物健康;二是防止残留污染食品。兽医工作者要在实际治疗中平衡这两者的关系。

1 兽药残留的成因

1.1 饲喂动物过程中产生残留兽药

长期超标准使用、滥用兽药,一些抗生素类及激素类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会导致兽药残留。由于抗生素和其他兽药既能预防和治疗许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病,又能促进动物生长,一些养殖场或养殖户为了获取高额经济利益,违反国家规定,在饲料中超剂量使用或滥用兽药和其他违禁药品。

1.2 防治动物疾病时滥用药物产生残留兽药

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长期使用药物添加剂,随意使用新型或高效的药物,大量使用医用药物等现象。长期或超标准使用、滥用药物防治畜禽疾病,预防动物阶段性寄生虫病,在饲料中大量使用各种抗菌抗虫药物。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兽药使用知识,不能严格遵守兽药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规定;此外,还大量存在不符合用药剂量、抗生素给药途径、用药部位和用药动物种类等用药规定以及重复使用几种商品名不同但成分相同药物的现象;所有这些因素都能造成药物在体内过量积累,导致兽药残留。

1.3 非法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我国农业部在2003年[265]号公告中明文规定,不得使用不符合《兽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规定的兽药产品,不得使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所列的21类药物及未经农业部批准的兽药,不得使用进口国明令禁用的兽药,畜禽产品中不得检出禁用药物。但事实上,养殖户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将禁用药物当作添加剂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如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瘦肉精)引起的猪肉中毒事件等。

1.4 不遵守休药期规定

休药期的长短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消除率和残留量有关,而且与动物种类、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国家对有些兽药特别是药物饲料添加剂都规定了休药期,但是大部分养殖场(户)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施行休药期。

1.5 屠宰前用药

屠宰前使用兽药用来掩饰有病畜禽临床症状,以逃避宰前检验,这也能造成肉食动物产品中的兽药残留。此外,在休药期结束前屠宰动物同样能造成兽药残留量超标。

2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的主要来源和途径

2.1 动物性食品中抗生素残留来源

抗生素类多为天然发酵产物,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是临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人和动物的多种细菌性感染。作为临床治疗用药的抗生素类,常常在短期内使用,主要是通过注射、饮水等方式进入动物体内,如在治疗动物乳腺炎、子宫炎、心内膜炎、创伤感染、细菌性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时,经常给动物肌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奶牛或奶山羊乳房炎时,常常把青霉素类抗生素直接注入乳房内。如果在休药期结束前将动物屠宰或将所产奶供人饮用,则会在注射部位的肌肉、其他组织和奶中残留超量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另外,在兽医临床用药时还常常将不同的抗生素联合起来使用(如青霉素与链霉素联合使用),更容易造成抗生素类药物在动物体内残留,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有些抗生素类还被作为药物添加剂,长时间的给动物使用,用来预防动物细菌性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这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添加于饲料中进入动物体内,如土霉素添加剂,金霉素添加剂等。此类抗生素在动物体内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全排出体外。由于长期使用,极容易在动物体内蓄积,造成动物性食品中的兽药残留。

2.2 动物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来源

合成的硝基呋喃类药物有: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和呋喃西林。由于这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抑菌和杀菌作用不受脓液和组织分解产物的影响,不易产生耐药性,口服吸收迅速,与磺胺药和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使用方便等优点,在兽医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硝基呋喃类主要用作临床治疗药物,在短期使用,常通过口服进入动物体内。呋喃妥因口服后吸收迅速,尿中有效浓度高,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呋喃西林毒性大,主要作为外用药抗局部感染。

硝基呋喃类也常常被用作药物添加剂,通过饲料连续或间断性的给动物投服造成动物泌尿道和肠道细菌感染。长期小剂量给药或短期内给予大剂量的硝基呋喃类药物,均可造成动物组织中的药物残留,导致动物性食品污染。

2.3 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来源

磺胺类药物简称磺胺药,广泛应用于防治人和动物的多种细菌性疾病。临床上常用的磺胺类药物有: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异嗯唑(菌得清)、磺胺甲基异噁唑(新诺明)等。另外,磺胺药与抗菌增效剂合用,还组成了“增效磺胺”,如复方新诺明、增效磺胺嘧啶钠等。磺胺类药物主要作为临床治疗用药,常在短期内使用。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如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主要通过口服、注射等方式进入动物体内;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主要以口服的方式进入动物肠道内;用于局部抗感染的磺胺药(如磺胺醋酰)主要在体表局部使用。

磺胺类药物还常常被用作药物添加剂或饮水剂,以小剂量的方式,连续或间断式地通过饲料或饮水进入动物体内,主要用于防治动物的细菌和球虫感染。磺胺类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体内排出,当动物接触排泄在垫草、污水、粪土中低浓度的磺胺类药物后,可导致动物再污染,引起动物体内磺胺类药物残留。

通过不同给药途径进入动物体内的各种磺胺类药物,经过机体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转化,在一定时问内,大部分以原形的形式随粪便、尿液等排出体外,还有一部分以原形或降解产物的形式残留于肉、蛋和奶中。短期大剂量或长期小剂量给药,很容易造成磺胺类药物在动物各组织中蓄积。当饲料或饮水被磺胺类药物污染,也可导致动物性食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严重超标。

2.4 食品中激素类药物残留来源

在畜牧业生产中,使用激素主要是用来防治疾病、调整繁殖和加快生长发育速度,用于动物的激素有性激素和皮质激素,以性激素最常用,包括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①多种内源性性激素是动物体内天然存在的一类性激素,如孕酮、睾酮等。②人工合成的类固醇化合物,为人工合成的类似性激素的化合物,如丙酸睾酮、甲基睾酮、苯甲酸雌二醇、醋酸甲烯雌醇等。③人工合成的非类固醇化合物,为人工合成的具有性激素某些特性的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性激素不同,如右环十四酮醇、己烯雌酚等。

3 控制兽药残留

3.1 管理

加快兽药残留管理和监测机构的建立,完善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使之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兽药残留管理和检测网络。要在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运输以及动物产品生产、储藏等环节加强兽药残留的管理和监控确保动物产品的安全。

3.2 研究推广兽药替代品

推广运用酶制剂替代抗生素,减少违禁药物、确保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推行“绿色饲料”、保证原料安全广泛应用微生态制剂、低聚糖、酶制剂、酸制剂、防腐剂和中草药等绿色添加剂。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畜禽发生疾病。

3.3 免疫程序

使用科学的免疫程序、用药程序、消毒程序、病畜处理程序搞好消毒、驱虫等工作。确有疾病发生时治疗用药要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得私自用药。饲养过程的用药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合理用药、科学用药、对症下药、适度用药,避免产生药物残留和中毒等不良反应。尽量使用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残留的兽药。

猜你喜欢
磺胺类磺胺兽药
兽药残留检测中的优化与应用
758份磺胺类非抗菌药物说明书中磺胺过敏标注情况分析
饲料和食品中磺胺增效剂残留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怎么正确使用磺胺类药物
海水酸化和磺胺甲恶唑复合暴露对大马蹄螺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怎么正确使用磺胺类药物?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按新规执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猪尿中的磺胺类药物残留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
HCO3—对真空紫外/紫外/氯(VUV/UV/Cl)降解水中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