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药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考核体系改革的探讨

2013-01-25 02:08周先云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8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药学成员

周先云

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高职教药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考核体系改革的探讨

周先云

湖北省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湖北 鄂州 436000

实验教学是高职药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把实验考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分析高职教药学专业 《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考核的现状,对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高职教;药学;有机化学实验;考核;改革

《有机化学》是高职教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核心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蒸馏、萃取、干燥等药物合成)的培养,对学生养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相互学习、共享分享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现行课程考核的现状分析

1.1 考核观念落后 传统的实践操作课程考试模式存在着重评价、轻过程的认识误区。对学生而言学习是为考试而考试,为分数而考试,学完一门课程就以考试的形式给出结论,取得学分,获得毕业证。这就造成了实验教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注重实验结果,不注重实验操作过程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1]。

1.2 考核方式单调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存在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实验课上操作不认真;实验内容单一,仅停留在验证性实验,没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以实验报告为实验考核的模式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学生往往互相抄袭,敷衍了事。

针对这些情况,为了提高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从建立实验考核指标体系入手,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可使学生了解自己实验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自己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有机化学》实验考核体系的建立

本课程考核以百分制计算,其中平时成绩30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50分,实验理论考试成绩20分。实验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成员三人,并指定一名小组长。

平时成绩30分,包括实验预习后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实验操作态度、到课率、实验报告书写质量。

实验操作技能考核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创新能力、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实验中所存在的问题等。考核采取开放式,由学生预习实验原理、方法,教师为其准备好所需仪器设备和试剂,实验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也是可以是小组内成员独立完成。实验过程与结果的考核方式多样。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对所有小组成员或每个同学的操作过程进行监控。为了便于考核,加上现在手机、摄影机在学生中较普及,所以,各个小组派代表将实验操作过程全程拍视频,这个过程最好在课前或课下完成。然后,每个小组将视频播放,其它小组成员参与互评、分享和评判,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请所有其它小组同学或是本组同学找出来,并提出纠正或解决问题的办法,对操作较有创意的环节,其它同学可以分享,受到启发,以便共同提高。最后,由教师、其它小组成员或组内成员按考核评分标准给每个小组或组内学生评分,满分50分。

实验理论考核为课程教学完成后,安排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验现象、结果的分析及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释的考试,按满分20分计入总成绩。

3 改革实验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分成四个部分:①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②基本操作;③有机化合物的制备;④有机化合物 (醇酚和醛酮)性质的鉴定。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既给学生提供了关于化学实验室的一般知识,又利于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内容,同时也给学生的学习和查阅提供便利。有机化学实验在课程标准中规定需32学时完成,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分成三大类。

3.1 有机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训练目的:一般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蒸馏;回流;过滤;干燥;重结晶;萃取;化合物的制备;化合物性质的鉴定;熔点测定;沸点测定;萃取;分液漏斗的使用;滴液漏斗的使用。

3.2 层次式教学方案 常见有机药物性质的鉴别实验的过程性的实验成绩评价,占课程的总学时的50%,如醇酚性质的鉴定;醛酮性质的鉴定等。

综合性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实验,共16学时。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阿斯匹林、维生素C的制备等实训。教师布置实验任务,所有实验过程,如实验目的、原理、实验过程、实验器材、药品、实验操作过程等,由各个小组成员独立设计,在与指导老师交流,认为可行的情况下,小组成员共享完成。为了验证综合性实训过程及结果,每个小组在方案的确立、操作全过程中,用摄影机全程拍录,并将有小组成员参与的最主要环节的图片,连同实训报告,一起上交实验指导老师,由老师按照考核标准,给每个小组成员相应的过程性评价、主要结果评价和成绩。

3.3 实验室模拟 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术和能力。如熟悉操作步骤,练习操作基本功,书写实验报告方法。其间老师编写实验指导、实验方案,讲解实验目的。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动手做实验,熟悉仪器的操作步骤,书写实验报告。

根据有机实验的三部分的内容,在教学中以层次式方案安排实验,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目的。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每个单元实验给出几个未知物,让学生自己对设计方案进行鉴定,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机合成实验内容的选择,既考虑到培养学生对已学习的理论知识,具有综合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考虑到化学药品的合理使用,避免药品的纯消耗增加和浪费。有机药品有一定的毒性,制备实验的产品也有毒性。在保证完成操作训练的前提下,通过比较,选择较小毒性的实验。针对每组实验,给出思考题,要求学生通过查、看、思考等过程搞懂实验目的、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查阅、思维、综合等能力。

4 建立预习—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适应开放式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的 “预习—提问—讨论—操作—总结”的新模式。由小组长安排和分工组内成员学生先预习实验原理、基本技术、操作方法;实验中,小组内派出代表讲述预习情况;其它小组成员评判存在的问题并分享预习的成果。教师适当提问,巡回检查,指出注意事项。整个实验过程以学生自己独立操作、提出问题、讨论、探索为主,教师在实验结束后总结,从而使学生养成认真思维习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作风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 改革成效与问题

我校药学专业新的考核体系实施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实验课的兴趣和自觉性大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好,学生有机化学课程成绩也大幅度提高,这一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 “学会”向 “会学”的转化[2]。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工作量加大,所用实验耗材明显增加,还有开发实验室的安全问题等等,有待于改革、探索。

[1]陈捷,李勤根,周成合,等.药物化学课程群中有机化学的教学改革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06.5(1):72-73.

[2]赵秋堂,曹素萍,邹浩军.加强药物化学实践教学的策略 [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5):8-9.

[3]朱海涛,陈黎,杜士明.浅谈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J].中国药房,2012.2(23):37.

R914.4

A

1007-8517(2013)18-0033-02

2013.07.05)

湖北省高职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成绩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B295)。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药学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光绪《黔江县志》的药学价值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