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

2013-01-25 05:02潘小清余小祥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1期
关键词:前列腺炎灌肠直肠

潘小清 余小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

潘小清 余小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0三医院泌尿外科,广西 南宁 530021

腔道介入;中药灌肠;前列腺炎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临床症状复杂、治疗棘手的疾病。临床表现多以盆腔区和腰骶部等部位不适和疼痛以及下尿路异常症状为主[1],常伴有性功能障碍、精神和神经症状的一类综合征。接近50%的男性会遭遇到前列腺炎症状的影响。国内外报道其患病率约在9%~16%之间,并且已经成为50岁以下男性就诊于泌尿外科的首要原因。CP的病因、发病机制尚存在很多争议,由于病因不明往往治疗效果欠佳。有文献报道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疗效较好。本文现综述如下。

1 CP病因发病机理

CP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往往在发病过程中几种因素相互渗透、相互联系。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是感染、免疫、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任何单一器官或单一的发病机制都不能合理解释前列腺炎的众多复杂的临床表现,而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可能起着关键作用。目前对CP病因研究较多、认识较深刻的发病因素有以下几点。①病原体感染。目前认为细菌性因素和非细菌性因素的感染是导致CP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细菌性因素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但也有研究发现革兰氏阳性菌占有更高的比例且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大肠埃希杆菌属最为常见。近年来,随着淋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淋球菌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病原菌[2]。非细菌性病原体,主要是沙眼衣原体、支原体、滴虫、真菌、病毒等。② 尿液返流至前列腺内。尿液返流至前列腺腺管内不仅可引起化学性前列腺炎,同时也易将病原体带入前列腺内,继发细菌性前列腺炎。③自身免疫因素。有学者用固相放免分析法测定了CP患者前列腺液中IgA、IgG以及总含量,发现IgA、IgG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人类的CP发病极有可能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3]。Nadler等[4]研究发现,Ⅲa型CPPS病人精液、EPS中的IL-1β和TNF-a水平升高,且和EPS中白细胞数不相关,说明局部细胞因子介导炎症反应。John等[5]研究发现,CP患者前列腺组织中CD3 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血清补体、血液及精浆中白介素含量也相应增多,而CD20B淋巴细胞却未见改变,患者前列腺腺泡内T淋巴细胞的浸润主要以细胞毒性T细胞为主,用IgG进行免疫调节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症状。说明CP的病因可能有自身免疫的参与,且存在于CP/CPPS中的免疫反应是一个特异性的细胞免疫过程。④遗传性因素。有研究初步认为CP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Riley等[6]的研究显示,Xqll-13染色体区可能含有使患者易感CPPS的遗传位点。⑤其他因素。传统医学认为长距离的骑车、骑马、久坐及频繁的性交、手淫、性兴奋等使前列腺长期充血的因素会诱发前列腺炎。近期有学者发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及心理因素也是引发及加重前列腺炎的因素之一[7]。

2 腔道介入治疗理论依据

CP的治疗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的一大难题,现有的治疗方法大多是口服或者静脉注射抗生素药物、前列腺包膜内注射药物、口服a受体阻滞剂、物理疗法、前列腺按摩、中医中药等。近年来腔道介入治疗系统应用到CP的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疗效。前列腺腔道介入治疗系统是利用特制电极导管灌注杀菌药物并在前列腺部尿道形成闭合电路,电极导管周围产生高频电磁场,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其电磁场能被组织吸收转变成合适的热能;合适的热能可以在不损伤前列腺、尿道的情况下使前列腺腺体内血液循环加快,疏通促进腺体内淤积的代谢产物排出和有效药物进入病灶,有利于前列腺液的排出和引流;通过高频电磁场使组织中的微粒、偶粒子活动增加,细胞之间通透性增加,配合加压灌注原理,敏感抗生素不但能直接进入到前列腺导管内,而且在电场作用下有利于溶解于盐溶液的药物深入浸透,起到了其他方法无法达到的局部给药的作用;高频电磁场本身可以激活前列腺组织局部的免疫反应,大量的免疫吞噬细胞进入前列腺组织吞噬致病菌及炎症细胞,有利于消除前列腺炎症[8-11]。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运用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3 中药灌肠治疗理论依据

当前列腺出现慢性炎症时,其包膜的炎性增厚和纤维化以及腺上皮细胞所构成的固有类脂质膜形成了前列腺“外科包膜”[12]。口服或静脉点滴抗生素,抗生素药物分子难以穿透包膜进腺体发挥作用。前列腺周围淋巴网主要在前列腺的后方,部分淋巴网与直肠有着丰富的交通。采用直肠给药方式,药物经直肠黏膜吸收,沿着静脉淋巴网转运至前列腺,可使药物很好地透过前列腺包膜,在前列腺内有较高的有效浓度[13]。同时避免口服药物需要经过肝脏及小肠首过清除。由于直肠中下段血流不经肝脏,所以对肝脏及小肠首过清除率高的药物经直肠中下段给药能部分地回避肝脏首过代谢,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达到消炎、促进潴留的前列腺液排空、减轻前列腺肿胀的目的。另外,保留灌肠药物在直肠吸收达50%~70%,使前列腺在药物有效浓度的作用下迅速达到康复,同时避免了口服药和静脉用药的胃肠道反应和副作用。临床对照试验也证明经直肠给药优于口服给药治疗Ⅲ型前列腺炎[14]。中药黄柏、王不留行、土茯苓、桃仁、红花、败酱草等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及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15-17],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燥湿、祛瘀止痛、软散结、益气固本等多方面的功效,有利于炎症的控制和消散。

4 展望

应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药物的组成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需要结合患者的情况而辨证论治。目前的报道在辨证分型、方药组成等方面没有统一的认识。目前缺乏规范的随机、对照、双盲、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疗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应加强这方面临床研究,以加强循证基础。灌肠液本身的性质和剂型也不容忽略,如何在保证人体能耐受安全的情况下,使药物达到病灶,促进吸收和利用,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是今后研究的方向。灌肠治疗中相关因素的作用现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灌肠液温度、灌肠深度、灌肠液剂量、保留时间、疗程等这些影响因素对疗效的作用还未得到进一步明确阐释,有待进一步探究。希望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研究者能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制定出可靠的、统一的、重复性高的治疗方法,进一步阐明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诸多临床问题,以提高疗效,并进一步推广应用。

[1]王慕文.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J].中华男科学,2002,10(5):359.

[2]林国书,杨森,张安平,等.淋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病原体检查分析[J].安微医科大学学报,2005,40(3):273-274.

[3]周智恒.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新认识[J].江苏中医药,2006,27(5):6-7.

[4]Nadler RB,Koch AE,Calhoun EA,eta1.IL-1βand TNF-αin prostatic secretions are indicators in the evaluation of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J].J Urol,2000,164(1):214-218.

[5]John H,Barghorn A,Funke G,et a1.ninflammatory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Immunological Study in Blood,Ejaculate and Prostate Tissue[J].Eur Urol2001;39(1):72-78.

[6]Riley DE,Krieger JN.X Chromosomal short tandem repeat polymorphisms near the phosphoglycerate kinase gene inmen with chronic prostatitis[J].Biochim Biophys Acta 2002;1586(1):99-107.

[7]Bartoletti R,Cai T,Mondaini N,et al.Prevalence,incidence estimation,risk factor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in urological hospital outpatients in Italy:results of amulticenter case-control observational study[J].JUrol.2007,178(6):2411-2415.

[8]张军,李彦锋,张勇,等.超声电导经皮靶向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Ⅲa型)[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3):269-271.

[9]金东明,陈玲,韩富强.中药灌肠联合前列腺按摩治疗湿热挟瘀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2):242-243.

[10]晁华,马昆宏,刘娜,等.腔道介入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 826例效果观察[J].中国性科学,2012,21(4):20-22.

[11]孟强,曹丽佳,于新路,等.腔道介人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评价——附500例报告[J].辽宁医学杂志2010,24(6):297-298.

[12]郭宏欣,温晓飞.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治——前列腺的外科解剖 [J].辽宁医学杂志,2005,19(1):1-2.

[13]王界宇,王学明.野菊花栓联合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12):35-37.

[14]潘小清,何燕芳,王坚,等.腔道介入配合中药灌肠治疗Ⅲ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27):3451-3455.

[15]陈蕾,邸大琳.黄柏体外抑菌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759-760.

[16]敬华娥,牛彩琴,胡建民,等.王不留行对家兔离体主动脉舒张作用的研究[J].四川中医,2007,25(8):13-15.

[17]陈阳,杨婷,黄娟,等.西红花苷和西红花酸在小鼠体内抗氧化活性对比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2):248-251.

R697+.33

A

1007-8517(2013)11-0051-02

2013.04.05)

潘小清(1976~),女,主管护师,Email:panxiaoqing200801@163.com

余小祥,E-mail:yxx303@sina.com

猜你喜欢
前列腺炎灌肠直肠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炎和早泄有关系吗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辨识真假慢性前列腺炎
如何预防和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评估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不同温度退黄灌肠液治疗肝胆湿热型黄疸90例
栀子金花汤保留灌肠治疗肛窦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