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黄帝内经》中的六种中医思维方式

2013-01-25 07:18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顺势黄帝内经中医学

杨 振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解析《黄帝内经》中的六种中医思维方式

杨 振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从中医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分析六种主要的中医思维方式在《黄帝内经》中的具体体现。从中可以看出,现代中医思维方式的萌芽,在《黄帝内经》中已经以朴素的形式体现出来,从而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思维方式

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恩格斯曾经指出:“只有清晰的理论分析才能在错综复杂的事实中指明正确的道路[1]。”这里“清晰的理论分析”的形成有赖于符合规律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中医思维方式依存于中华民族丰富的哲学思想,不仅为中医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而且成功的为中医临床实践提供方法学指导,同时还决定了中医未来发展方向的基调。

在中医漫长的发展路程中,中医学逐渐具有了独特的思维特征,形成了特色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六种:象数思维、整体思维、变易思维、直觉思维、虚静思维、顺势思维。追本溯源,探究这些思维方式在中医学的开山之作《黄帝内经》中的具体体现,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入手认识《黄帝内经》,是本文阐释的主要内容。

1 象数思维

所谓象数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假借象与数进行思维,取象比类,触类旁通,象以定数,数以证象,以发展理性思维的一种思维模式[2]。象数思维包括象思维和数思维。大家熟知的五行-五脏配属说是《黄帝内经》最具典型意义的象数模型。如果说“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模型多是从象思维上来探讨中医理论,那么在《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所言:“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数八。”则体现了黄帝内经在运数思维上的具体应用。

2 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也就是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3]。在宏观上,《黄帝内经》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刻而系统的表述,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素问·宝命全形论》又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不仅将人与自然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也把人的生命本身看做一个整体。《灵枢·五癃津液别》说:“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侯,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肾为之主外”。在这里认为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是相互协调合作的,任何一脏一腑、一官一窍、皮肉筋骨的活动都是整体生命机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 变易思维

变易思维,是指从变化的观点考察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4]。这种思维在对于气的运动变化的描述中表现最为突出。《黄帝内经》称气的运动为“变”与“化”,“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素问·天元纪大论》)。天地万物的变化根源于气的运动,而气的运动的源泉在于气自身具有运动的能力,《黄帝内经》以“升降出入”四字概括。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4 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直觉思维简称为直觉[5]。中医直觉思维方法在《黄帝内经》中早有具体的应用、形象的描述,《素问·八正神明论》说:“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视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5 虚静思维

虚静思维指在观察分析事物和研究处理问题时,注重通过“虚”心、“静”神的体证方法,回复到事物最初始状态和清静本真的状态,达到合同大道目的的思维方法[6]。中医学虚静思维的运用突出集中在中医养生实践中。在《黄帝内经》的第一篇《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里指出养生最核心的要点就是要做到内心“恬淡虚无”,防病最关键的要义就是要做到精气、神明“内守”。而此处引文正是《黄帝内经》最根本的养生智慧,它既是养生方法,也是养生原则,充分体现了“虚静复本”的思维特征。

6 顺势思维

顺势,即顺应自然之势及其规律[7]。“顺势因时”是古代哲学思维的普遍特征。这一思维特征无疑对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顺势因时思维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明确指出:“顺天之时,而病可与期,顺者为工,逆者为粗。”中医治疗疾病,受传统顺势思维的影响,强调要综合考虑诸种因素,顺应病势及阴阳消长、脏腑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把握最佳时机,以精微的调整达到最佳的疗效。

总的来看,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思维模式体系化的逐步形成,可以发现《黄帝内经》中有关医学理论的论述包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模式的智慧。反过来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认识《黄帝内经》,对于更深层次的把握《黄帝内经》之精髓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中医思维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六种,然而文中所提及的六种思维方式却是众多思维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抓住思维模式的主干部分,理清思路,对于系统分析、学习《黄帝内经》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283.

[2]张瑞亭,丁兆明.象数思维的正负效应对中医学的影响[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92.

[3]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0.

[4]全敏.《黄帝内经》阴阳变易思维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6):492.

[5]赵思林,吴立宝.论影响直觉的因素[J].高等理科教育,2011(2):29.

[6]张其成.中医哲学基础(第1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

[7]邢玉瑞,张喜德.中医顺势思维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5):3-4.

R221.09

A

1007-8517(2013)03-0064-01

2012.12.19)

猜你喜欢
顺势黄帝内经中医学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Screening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lood stasis constitu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顺势而下”破解程序框图
Network Biological Modeling:A Novel Approach to Interpre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y of Exterior-Interi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ung and Large Intestine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the Meridian System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坚持两个导向 顺势而为谋发展
创业即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