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带下病86例疗效观察

2013-01-25 07:18陈智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肾阳虚热毒脾虚

陈智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中医院,广西 贵港 537300

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带下病86例疗效观察

陈智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县中医院,广西 贵港 537300

中药;带下病;外洗;疗效观察

带下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主要病机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胞脉气血失和,常常合并有月经不调、阴痒、阴痛、不孕等。笔者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带下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86例患者全部为我院妇科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62岁,平均41±2.5岁;病程最短7d,最长12年,平均6±2.5个月;已婚61例,未婚25例。其中脾虚型5例、肾阳虚型6例、阴道夹湿型21例、湿热下注型43例、热毒蕴结型11例。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诊疗常规》确定[1]:诊断依据:①带下量多,色黄、白、赤,或黄白相兼,或赤黄相兼。质清稀或粘稠。气味腥、臭、秽或秽浊;②伴腰部酸痛,小腹坠痛,下肢酸软或阴户灼热、瘙痒等症。③舌体多虚胖,苔白腻或黄腻,脉象多滑、濡。

2.2 中医分型标准 脾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或面色白,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缓弱。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质清稀如水,淋漓不断,腰酸糜软,形寒怕冷,大便溏薄,小便频数,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沉弱。阴道夹湿型:带下量多,色淡褐或赤白相兼,质稠,有气味,阴部灼热,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或弦数。湿热下注型: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气,口苦口咸,脘闷少食,或伴小腹疼痛,大便溏而不爽,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热毒蕴结型: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质粘稠,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3 治疗方法

3.1 中医分型治疗

3.1.1 脾虚型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方选完带汤加减:苍术10g,白术12g,党参15g,,山药15g,陈皮6g,柴胡6g,车前子15g,荆芥穗6g,白芍12g,茯苓15g。

3.1.2 肾阳虚型 治法:补肾固精止带。方选内补丸或金锁固精丸加减:续断20g,杜仲15g,鹿角霜15g,山药20g,白术15g,蓬须12g,芡实15g,龙骨30g,牡蛎30g。

3.1.3 阴虚夹湿型 治法:滋肾益阴,清热利湿。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味:熟地黄15g,山茱萸10g,山药15g,牡丹皮12g,茯苓20g,泽泻10g,知母6g,黄柏10g,芡实15g,金樱子5g。

3.1.4 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方选止带方加减:猪苓15g,茯苓20g,泽泻12g,车前子15g,茵陈10g,黄柏10g,枙子10g,赤芍15g,丹皮12g,牛膝15g。

3.1.5 热毒蕴结型 治法: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加味:蒲公英10g,金银花15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青天葵10g,土茯苓15g,鱼腥草12g,薏苡仁15g,败酱草10g。

以上治疗每天一剂,5-7天为一疗程。

3.2 中药外洗 自拟带下外洗方:毛冬青30g,蛇床子30g,地肤子30g,苦参30g,虎杖30g,黄柏30g,百部30g,苍术30g,青黛30g。

用法:窥器暴露阴道穹窿及宫颈,温度适宜的外用药液灌洗阴道并保留片刻,红外线照射15分钟,5~7天为一疗程。

4 疗效

4.1 疗效标准[2]①痊愈:停药后带下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悬滴度检查,连续3个月经周期转阴。宫颈糜烂面消失。盆腔炎症状及体征消失;②显效:带下基本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悬滴度检查,偶见阳性,宫颈糜烂面积缩小1/2以上。盆腔炎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好转;③好转:带下量减少,全身症状减轻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悬滴度检查可见1~2次阳性。宫颈糜烂面积缩小1/3以上。盆腔炎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有所改善;④无效:带下,全身症状以及体征、检验无改善者。

4.2 治疗结果 86例脾虚型、肾阳虚型、阴道夹湿型、湿热下注型、热毒蕴结型患者,经过1~2个疗程的治疗后,痊愈46例,显效18例,好转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02%。

5 体会

带下病发生原因一般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以感受寒、热、湿、虫毒等居多;内伤者多因七情伤损,相火内炽,迫液外泄,或由房事不节,伤损肾气,不能固摄所致;或因脾虚失运,湿浊内停,流注下焦,伤及任带而为带下。但无论其因寒、热、湿、毒等实邪,或脾、肾之虚,皆以导致任带二脉受损为根结。

带下病的诊断虽主要是通过四诊,了解带下量的多少,色的变化,质的清稀,气味的腥臭腐秽,结合全身及局部症状,审因辨证分型论治。临床上还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方法的应用,辨证辨病相结合,认识病变的本质,才能施以正确的治疗。

带下病的治疗以祛湿为主,虚者注意健脾、固肾、升阳、除湿;实者则以清热、解毒、利湿、杀虫、止痒为主,同时配合外治;用药时应注意清热不宜过用苦寒,除湿不宜过用温燥,以免损伤阴液或湿滞不去。而治疗时除根据其病因施以温、清、补、涩等法外,还必须抓住固任带二脉这一关键,才能提高疗效。总之,对带下病的治疗,应明确病因,祥析病机,选方准确,用药精当,防治结合则带病自安。

[1]阎孝诚,姚乃礼,李维衡等.中医诊疗常规[M].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8:167-170.

[2]王京红,卢文玉,魏春琴.复方苦参液治疗带下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47-148.

R271.13

A

1007-8517(2013)03-0079-01

2012.12.29)

猜你喜欢
肾阳虚热毒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脾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及模型评价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巴戟天及其炮制品对肾阳虚大鼠HPA轴功能的改善作用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探讨温肾化瘀利水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阳虚、瘀水互结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