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2013-01-25 10:01朱卫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7期
关键词:头孢预防性抗菌

朱卫敏

(江苏省南通市瑞慈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通 226010)

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分析

朱卫敏

(江苏省南通市瑞慈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通 226010)

目的 了解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及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进临床选用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了2012年7至12月我院106例清洁手术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程等。结果 106例手术病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86例,用药率占81.13%。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69例,占80.23%;术前未用术后使用15例,占17.44%;2例于术前1d使用,占2.33%。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为1~7d,平均4.21d。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4类5个品种,使用频次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磺苄西林、五水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结论 我院清洁手术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品种选择合理率和用药时机合理率低、使用疗程长、联合用药等多种问题,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管理。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

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患者以预防感染。卫生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1]、《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以下简称38号文)[2]等,对抗菌药物在清洁手术中的使用进行了规定,强调严格控制和明确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相关指标控制力度。为进一步加强I类切口清洁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合理的预防性抗菌药物,本研究调查分析了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本院3种最典型的I类切口手术,即甲状腺、乳腺和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为医院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从本院病案室出院的3种清结手术病历,共106例原始资料(排除术前感染病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8例;年龄为2~78岁,平均年龄39.48岁。106例中,乳腺手术27例(25.47%),疝气手术48例(45.28%),甲状腺手术31例(29.25%)。

1.2 方法

根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有关规定,填写《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包括:①患者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病历号、诊断、抗菌药物过敏史、入院和出院时间、手术名称及持续时间等;②用药情况:是否预防用药、药物名称、用药起始时间、给药途径、剂型、用法用量等;③术后情况:手术愈合、结果、住院总费用(包括药品和抗菌药物总费用)、血常规、生化检查及用药前后体温等。汇总、分析所有填写的调查表。参照《指导原则》、《38号文》以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相关文献,对3种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进行合理性评价。

2 结 果

2.1 预防用抗菌药物种类与频次

106例患者中有8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共涉及5个品种。均采用静脉滴注给药方式。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种类与频次为:β-内酰胺类(药物名称:磺苄西林)使用频率43次(46.74%);一代头孢(药物名称:五水头孢唑林)使用频率30次(32.61%);三代头孢(药物名称:头孢他啶)使用频率13次(14.13%);硝基咪唑类(药物名称:奥硝唑)使用频率5次(5.43%);喹诺酮类(药物名称:环丙沙星)使用频率1次(1.09%)。

2.2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106例中,未使用抗菌药物者20例,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0.5~2h的有69例(80.23%),术中均未追加使用(所有手术时间均未超过3h,失血量均<1500mL)。总的预防用药时间≤24h的有15例(17.44%),最长的术后用药时间达7d。

2.3 联合用药情况

8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历中,单品种用药80例,两联用药6例,无三联及以上用药。

2.4 药品剂型、单次给药剂量、溶媒选择及给药途径

86例患者全部使用注射剂型抗菌药物,且均为静脉滴注给药。单次给药剂量均为常用剂量,5例溶媒剂量为250 mL。

3 讨 论

《指导原则》明确规定I类切口手术无污染,不需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但在特殊情况下,如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高龄或免疫力缺陷等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用药[1]。甲状腺、乳腺、疝气3种清洁手术,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无需使用抗菌药物。需要使用时,须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及持续时间[3]。需要注意的是,在本次调查的106例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86例(81.13%),除以上高危人群外尚有64例(74.42%)。有些病患还出现了无适应证用药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易产生细菌耐药性。

治疗I类切口手术感染应以预防为主,选用有效、安全、经济的杀菌剂预防金葡菌、表葡菌等。调查发现,选药起点高已成为普遍现象。38号文件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明确指出“乳房手术、头颈外科手术、腹外疝手术和一般骨科手术预防用药应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2],而在本研究中,第一代头孢菌素使用率仅32.61%,其它选用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文件还强调,氟喹诺酮类药物只能作为泌尿系统的外科围术期预防用药,必须严格控制和掌握其临床应用指征和使用情况。但仍有1例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清洁手术主要预防皮肤常见定值菌,无需预防厌氧菌感染[4],因此选择五水头孢唑林联合奥硝唑或头孢他啶预防感染是不必要的。另外,第4季度病例预防用药多选用五水头孢唑啉,选药适宜度比第3季度有明显改进。

根据《指导原则》,术前0.5~2h或麻醉开始时是使用抗菌药物的最佳时机。预防用药的86例患者中,术前0.5~2h给药69例(80.23%),仅术后使用的15例(17.44%),2例于术前1天使用(2.33%)。过早给药及术中或术后给药都达不到预防效果,前者易造成术中药物浓度不足,后者错过了抑制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

另外,预防用药应静脉滴注,溶媒体积不超过100mL,一般30min给药完毕,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调查结果显示,5例使用溶媒量250mL缓慢滴注,使切口部位达不到最低有效抗菌浓度,不能达到预防之效。

清洁手术时间较短(<2h)时,若有预防用药指证,可在术前用药1次,但总预防用药时间不应超过24h。在调查样本中,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时间为1~7d,平均4.21d。符合术后规范预防用药时间≤24h的有15例(17.44%),>24h的有71例(82.56%)。研究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不会因延长给药时间而降低,还易产生二重感染和诱发耐药,增加副作用和过敏率,不利于控制院内感染[5]。本院3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存在用药指征和时机把握不准确,术后用药疗程过长及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等问题。主要原因是部分医师已经习惯并过于依赖抗菌药物。在院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干预下,很多医师已通过培训提高了合理用药意识,但还需做到以下几点:①积极干预和监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②定期组织专家汇总和点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③建立薪资相关性考核奖惩制度;④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和合理化,进一步完善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并加强贯彻力度。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4: 1-60.

[2]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S]. 卫生部公报,2009:43-45.

[3] 崔敏,王盟,苏颖杰,等.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监测[J].中国药师,2009,12(7):928-929.

[4] 黄娟.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9,8(1):29-30.

[5] 肖秀红,徐凤琴,陈丽蓉,等.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3):320-321.

R978.1

B

1671-8194(2013)27-0168-02

猜你喜欢
头孢预防性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头孢吡肟与头孢呋辛治疗癫痫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比较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不是所有的头孢,孩子都可以随便吃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