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县农业 “两区”建设情况及对策建议

2013-01-25 20:13蒋兴佑潘青仙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4期
关键词:两区浦江县功能区

蒋兴佑,潘青仙

(1.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农技站,浙江 浦江 322200;2.浦江县农业信息中心,浙江 浦江 322200)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两区”建设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有利于高效聚集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带动主导产业、特色块状经济的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农业[1]。根据浙江省统一部署,2012年浦江县启动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两区”建设。作者对浦江县“两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推进“两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1 现状

1.1 完成规划编制

浦江县十分重视农业“两区”建设的定位和整体规划,邀请浙江省农业厅、浙江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等专家对“两区”进行规划和设计,制订符合浦江县农业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实际的发展规划。现已完成《浙江省浦江县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浦江县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浦江县西北山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粮食功能区规划总面积4743 hm2,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耕地总面积4508 hm2,西北山区现代农业综合区规划总面积6067 hm2。

1.2 建立组织保障体系

2012年初,浦江县成立了农业“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浦江县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意见》,县农业发展基金由原来的6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明确这些扶持资金优先向“两区”倾斜,改往年撒胡椒面式的普惠制扶持为定向投入的重点扶持,集中支持“两区”建设。同时还积极尝试银农合作模式,县农业银行以农户联保的形式向专业合作社的钢架大棚按7.5万元·hm-2发放低息贷款,现已放出贷款250万元。

1.3 落实实施地点

浦江县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按照“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的思路,分2011-2013年3年时间建设,2011年重点做好岩头设施蔬菜精品园、特色水果精品园和葡萄精品园的建设,目前前期建设工作已经启动。浦江县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内的黄宅前二、浦南潘宅和白马严店葡萄提升产业建设项目已列入2011年浙江省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省补资金250万元。杭坪山地蔬菜主导产业区、檀溪生猪养殖场、檀溪吊瓜精品园、大畈东坪高山茶精品园分别列为浙江省主导产业区、精品园创建点。粮食功能区建设的重点根据全县不同地域及相应的资源分布,主要在浦南街道、仙华街道、黄宅镇、郑宅镇、白马镇等15个平原乡镇,建设21个点,实施面积555 hm2,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发放水稻良种补贴10万元。这些点是浦江县粮食生产主产区,农田都经过土地整理,基础条件好,乡村农技推广网络基本健全,辐射带动能力强。

1.4 建立科技支撑机制

浦江县积极引进和推广作物良种、良苗和良种畜禽新品种,抓好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繁育推广体系,引进新品种27个,建立新品种示范基地2个。引导农民应用新型农业机械,目前全县拥有收割机63台、插秧机32台、开沟机552台、烘干机4台、中小型喷雾机4000余台,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两区”建设中,浦江县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种养结合、肥药减量增效、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的农作模式及配套技术。2012年8月,利用 “猪-沼-果”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对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内徐地畈范围的潘红仙猪场进行综合治理,使生畜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排泄物在徐地畈蜜梨基地作水果、农作物及牧草的肥料,年节省化肥成本2.9万元,年产沼气6万m3。

1.5 创新服务模式

2012年初,浦江县建立了农业“两区”建设工作例会机制,县农业“两区”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专门听取各单位、各条线的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且还建立了激励机制。对粮食生产功能区单季晚稻平均产量达8.7 t·hm-2以上的,每个功能区给予2万元奖励;对现代农业综合区葡萄平均产量达24 t·hm-2以上的,每个主导产业区给予2万元奖励;对在农业“两区”建设中取得明显成效,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全年给予1万元奖励。同时,为了保证农业“两区”建设的进度和质量,县把农业“两区”建设任务列入了乡镇及相关部门的考核内容,通过考核、督促等形式,让全县各级各部门自觉参与到“两区”建设中来,形成“两区”建设人人积极参加的良好氛围。

2 存在问题

2.1 “两区”建设意识薄弱

由于农业经济对GDP的贡献率不高,个别领导对农业的“两区”建设相对不够重视,没有把“两区”建设摆上重要位置,“两区”建设推进速度缓慢。年初虽然建立了领导机构,但具体担负实施、组织、协调的办公室尚未组建,人员也没有明确,办公经费也未落实,影响建设工作的进度。

2.2 投资管理主体不清

浦江县的工业园区建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而农业“两区”建设目前刚进入起步阶段,还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两区”建设的组织者目前是各级政府,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建设工作的深入推进,政府担当农业“两区”建设的主体显然是不行的。

2.3 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两区”建设资金投入大,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区总投资8357.5万元,浦江县到2018年建成122块4743 hm2的粮食生产功能区需要投资18445.63万元,2010年21块粮食生产功能区需投资2797.135万元。到目前为止,除浙江省下达了农业园区建设补助资金250万元、粮食功能区补助资金40万元外,其他资金还没到位,缺口较大。导致部分沟、渠、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无法展开,影响农业“两区”建设进度。

2.4 农业科技含量较低

浦江县农业“两区”建设所处之地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生产仍然是以人工耕作为主的传统方式,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生产者文化技术素质偏低,农业经营形式粗放,劳动者的素质不能适应“两区”建设需要。

3 对策建议

3.1 增强“两区”建设意识

要加强对农业“两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现代发展理念指导“两区”建设,掀起新一轮“两区”建设热潮,把《浙江省浦江县2010-2018年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 《浦江县盆地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浦江县西北山区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规划》按规划真正落到实处,不能纸上谈兵,老是停留在规划上。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两区”建设,抽调精干人员组建实施办公室,落实工作经费,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3.2 理顺管理机制

在农业“两区”建设管理主体上,初期以政府负责牵头,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逐步过渡到由公司法人为管理主体的经营管理模式。鼓励公司、大户、个人和有关单位积极兴办农业园区,为其提供财力、人力的援助。让更多的农民大户经营和创造特色园区,在大园区内建小园区,形成园内有园,让园区内容丰富多彩。

3.3 加大财政投入

农业“两区”建设资金需求大,要制订一系列扶持政策,在争取省级财政支持的基础上,县级财政每年预算都要安排“两区”建设专项资金,扶持“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和技术推广。依据《浦江县现代农业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意见》,列为现代农业综合园的,给予100万元补助,列为农业主导产业示范区,给予60万元补助,列为农业特色精品园的,县财政给予30万元补助,扶持资金要尽快兑现,落实到位。同时有效整合相关部门涉农资金,加大对农业“两区”建设资金支持力度。

3.4 提高科技水平

农业“两区”建设不仅要成为良种良法的示范区和推广区,而且要成为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的试验区和创新区,在做好良种、良法、良技的引进、推广的同时,根据自身产业发展需要,努力引进培育种植、养殖行业内的名、特、优、新品种,创新传统种养模式,聘请专家对农民实施实用技术和知识的培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不断培养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新型农民,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农业“两区”建设科技含量。

[1]毛土有,周玲艳.江山市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探索[J].浙江农业科学,2012(5):607-610.

猜你喜欢
两区浦江县功能区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陕西省未来五年将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700万亩
广西重要水功能区监测与考评方法改进研究
浦江县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浦江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