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卅载安澜 展望美好愿景

2013-01-26 20:40闫志强赵淑荣
治淮 2013年11期
关键词:南四湖补水防洪

闫志强 赵淑荣

南四湖统管30年的光辉历程,伴随着南四湖水利人的步步成长。

黄河肆虐长期夺泗夺淮,造成水系紊乱,洪灾泛滥,洪水潴留逐渐形成了南四湖。初成的南四湖洪水漫流、灾害频繁,如今南四湖已建成标准的防洪除涝水利工程体系。

昔日,南四湖“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如今南四湖已具有调节洪水、蓄水灌溉、发展水产、航运交通、改善生态等多种功能,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输水通道,南四湖流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电力以及煤炭的能源基地。

1983年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的建立,翻开了南四湖水系治理史上统一管理的崭新一页。30年来,经过南四湖人的不懈努力,南四湖水利管理事业日新月异,取得了长足发展,为该地区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崭新的宏伟篇章。

一、工程面貌明显改善

蔺家坝水利枢纽管理局隶属南四湖水利管理局,直管南四湖湖西大堤徐州铜山段18千米和蔺家坝节制闸,是南四湖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接之初,蔺家坝局所管湖西大堤千疮百孔,防洪标准低,不足20年一遇;蔺家坝节制闸为病险水闸,不能发挥防洪工程综合作用。

在淮委、沂沭泗局的正确领导下,随着东调南下工程的实施,南四湖湖西大堤铜山段于1998年进行了复堤加固,工程达到防御1957年型防洪标准;2000年完成了蔺家坝节制闸除险加固;新增了水闸集中控制系统、水情自动遥测系统,防洪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提高;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2005年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健康开展,工程日常维护得到了保障,确保了水利工程的完整与安全运行。

2005年、2011年蔺家坝节制闸分别在沂沭泗局、南四湖局组织的水闸设备等级评定中被评为一类单位工程。河道堤防工程在沂沭泗局组织的多年水利工程管理考核中,连年取得较好的成绩,2010年被沂沭泗局评为“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先进单位”,2011~2012年荣获沂沭泗二级水管单位。

二、防汛抗旱成绩喜人

蔺家坝局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夯实防汛工作软硬件基础,分别战胜了 1991、1993、1995、1998、2003、2005年等历次洪涝灾害;2002年南四湖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情,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损失,湖区生态遭受严重威胁,面对严重的旱情,南四湖实施了生态补水,蔺家坝闸是实施补水的注水口之一。在实施补水过程中,蔺家坝局加强生态补水监管,圆满完成了应急生态补水监管任务;近几年来,蔺家坝闸担负着徐州市防污重任,多次开启蔺家坝闸冲污,改善了徐州城区水环境。

三、依法行政能力增强

30年来,蔺家坝局执法队伍不断壮大,执法业务能力不断提升,执法力度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完善。蔺家坝局切实做好水法宣传工作,着力提高周边人民群众的水法规意识。同时加大水事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和湖内非法采砂、围湖圈圩监管力度,着力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积极参加南四湖局组织的联合水行政执法行动;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与协调,大力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开创了团结治水的良好局面。

四、工程确权取得突破

1995年起蔺家坝局工程确权划界工作开始展开,在南四湖局的领导下,成立了以南四湖局、蔺家坝局、土管局、沿湖各乡镇等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通过工作小组艰苦不懈的努力,1996年蔺家坝局率先完成水利工程确权划界工作,成为南四湖局确权划界工作的典范。

五、内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蔺家坝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原则,党建统领全局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30年来蔺家坝局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多次被沂沭泗局、南四湖局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单位”,2009年在沂沭泗局举办的技术技能比赛活动中,蔺家坝局2名同志分别获得河道修防工和闸门运行工第一名的好成绩,有2名同志先后荣获“全国水利技术能手”称号,2012年有1名同志被评为河道修防工高级技师,2012年蔺家坝局2名党员在南四湖局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淮委、沂沭泗局组织的各项运动会、文艺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

30年回眸,豪情满怀壮志盈胸,南四湖局走过了辉煌的30年。作为南四湖局的一分子,充分体会到了那一份光荣与自豪;展望南四湖局发展愿景,激情四溢信心坚定。坚信在沂沭泗局党组的领导下,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南四湖局一定会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南四湖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

猜你喜欢
南四湖补水防洪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肥皂》等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
2019年河南省防洪除涝保护统计汇总表(本年达到)
爱运动更要会补水
恼人的干燥
降温补水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山东实施段)暨南四湖二级坝闸下西段股河上段剩余工程通过竣工验收
芦苇生长对沉积物中氮磷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