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防洪体系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3-01-26 21:14
治淮 2013年6期
关键词:滞洪区菏泽市防洪

盛 菲

山东省菏泽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与苏、豫、皖三省接壤,辖八县两区,总人口875万,土地总面积12238.62km2,系黄泛冲积平原,除黄河滩区的379km2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

一、防洪体系建设现状

1.防洪工程措施

目前,菏泽市已初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除黄河外,境内大中型防洪除涝河道主要有:东鱼河、洙赵新河、万福河、胜利河、郓巨河、鄄郓河、洙水河等,流域面积10691km2,占全市面积的88%。全市流域面积大于30km2的内河和河沟共199条,总长3157km,平均河网密度0.26km/km2,其中长度大于300km2的河流18条,总长949km。境内河流丰枯变化较大,属季节性河流。

为保障重点地区的防洪安全,在东鱼河流域上初选太行堤河三—六库、宋彭庄、李洼和芳桂集四处蓄滞洪区,总蓄洪量32338万m3,可削减洪峰1200m3/s。在洙赵新河流域上初选新城蓄滞洪区和南赵楼蓄滞洪区两处,总蓄洪量18630万m3,可削减洪峰710m3/s。

2.防洪非工程措施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一是菏泽市加强了防汛指挥机构建设,防汛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市、县区、乡镇成立防汛抗旱办公室,签订防汛抗旱责任书,把防洪保安、抗洪抢险救灾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并落实好分工负责制和分级负责制,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制定防洪规划和防洪预案,积极储备防汛物资器材,落实防汛资金。三是加强防洪工程管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水、依法防洪。四是已建立由洪水预报、防汛通信、防汛调度等组成的防汛建设系统。

二、防洪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1949年以来,菏泽市持续推进了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调整水系、疏浚河道、修筑堤防以及修建配套建筑物,已初步建立了防洪工程体系,并开展了水文气象测报、洪水预报、防汛通信网络建设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在抵御洪涝灾害,发展工农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菏泽市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菏泽市现有的防洪体系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存在不少问题。

1.防洪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

(1)防洪除涝设计标准低。全市大多数河道在治理时采用的是1966年水文成果,设计标准低。也有不少河道由于资金的限制,是以岁修的方式修补治理,未按一定的设计标准开挖或疏浚。

(2)河槽淤积、堤防破坏严重。大多数河道运行了二三十年,河槽淤积普遍比较严重。据实测资料分析,淤深达2~3m。由于重建轻管思想的影响,个别河段大堤附近群众取土或建窑烧砖,再加上自然剥蚀,堤防破坏严重,险工、缺口较多,遇到大雨,洪水漫溢,直接危及到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3)河道配套建筑物破损严重。河道上配套建筑物大多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管理经费不足,年久失修,损坏严重。

(4)蓄滞洪区配套设施不健全。在东鱼河和洙赵新河流域初选的6处蓄滞洪区,配套建设不健全,标准较低,缺乏必要的进出口控制措施和围堤,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非工程措施存在的问题

(1)雨、水情测报设施落后。目前菏泽市雨水情信息的采集仍是雨量桶加电话方式汇报,信息汇集速度慢,误差大,数据不准确,信息处理方式落后,对防汛决策极为不利。

(2)防汛料物储备不足。由于市、县两级财政困难,没有按照防汛物资测算定额进行储备防汛料物,不能适应防大汛、抗大洪的需要。

(3)防洪预案不完善。县区管理的部分河道没有制定防洪预案,部分已制定的防洪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大汛。

三、对策研究

1.加强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防洪工程措施的减灾作用是显而易见且有效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措施,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防洪工程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提高河道防洪设计标准

通过近几年的防洪工程建设,菏泽市大中型河道的抗洪能力有较明显提高,但防洪工程体系仍然薄弱,防洪标准仍然偏低,洪涝灾害仍然威胁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针对不同保护对象的重要性以及受灾后影响的严重程度,从经济、社会、环境多方面复核或提高河道的防洪标准。以重新核定的设计标准对河道进行治理,拓挖河槽、加高培厚堤防,拆除阻水障碍物,并加强河道管理,提高河道的防洪能力。

(2)搞好防洪工程配套建设

应对全市防洪河道配套建筑物进行普查,摸清情况,尽可能利用原有建筑物,对标准低,严重老化、退化或严重阻水或严重损坏的建筑物,要区分情况采取改建、扩建或补修措施,对确需新建的建筑物,要实事求是,严加掌握,并进一步强化工程建后管理,健全防洪体系。

(3)加强蓄滞洪区建设

针对目前蓄滞洪区存在的问题,应建设好蓄滞洪区的进出口控制建筑物和围堤等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同时改造蓄滞洪区内的各种建筑,使之能够适应滞洪要求,并经常对蓄滞洪区内的人民群众进行防洪宣传,使其充分了解防汛的各项措施,在滞洪时能够及时撤离。

2.重视防洪非工程措施

就洪水防治措施而言,目前已从单靠修建以工程为主的防洪措施,逐渐转向采取综合措施,并十分重视非工程措施的防洪策略。

(1)提高防汛应变能力

为提高菏泽市的防汛应变能力,准确及时为各领导部门提供各种防汛信息,更好地发挥耳目、参谋作用,满足防汛抗洪减灾的需要,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今后规划要求,调整国家报汛点规划,加强对乡镇雨量站管理,调整后的报汛站网将形成以国家站为主、乡镇站为辅的报汛网络。

在防洪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处理方面,应吸收、引进、推广新技术,努力提高防洪信息的精度和时效;在水文测报方面,应完成雨水情遥测系统的研究和建设,逐步实行自动测报。

在防汛通信网建设方面,应继续完善现有通信网建设,坚持公网与专网相结合的原则,完成和全国防汛专网及公用网的连接,组成全方位的防汛通信系统,保证在大汛时通信畅通,满足汛情报道、资料图表传输、抢险救灾指挥需要。

(2)完善防洪预案

为使防洪预案更符合实际,可操作性更强,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近年来防洪工程建设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完成市区内主要防洪河道基本资料的调查、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防洪预案的编制、报批工作。各县区防汛指挥部应针对本辖区内防洪工程现状,修订与完善辖区内主要防洪河道的防洪预案,保证防汛抢险救灾工作有序高效进行。

(3)落实防汛队伍和防汛料物

充足的防汛料物储备、精干的防汛队伍是防汛抢险救灾的有力保障。应按照专防与群防相结合的原则,抓好防汛队伍的组织和落实。料物储备应按照常备号料和群众号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各级防指应积极筹集资金,做好常备料物的储备,对群众号料工作要求落实储存地点、数量及运输方式,确保拉得出、用得上。

(4)提高公民防洪意识,建立全社会防洪体制

提高公民防洪意识,应加强防洪法规普及工作,一是抓好已有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落实,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工程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菏泽市防洪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水法规,应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普及,做到人人知法,人人守法;二是继续制定或完善地方性法规,使事事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加强公民防洪减灾教育,提高公民防洪意识,使全体公民自觉积极地参与防洪减灾,从而建立全社会防洪体制,社会和经济发展才能得到可靠的安全保障。

四、结语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是防洪体系的两个方面,两者功能各不相同,相互不能替代,只有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洪体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滞洪区菏泽市防洪
河北省大陆泽、宁晋泊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与安全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快速组装防洪挡水墙装置
夏季防洪防汛
小村的呼噜
大陆泽蓄滞洪区滏阳河老油召桥至老北定桥段工程地质问题概述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胖头泡蓄滞洪区的工程管理制度与职责探析
公益宣传(防洪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