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培育经济增长点
——在2012“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2013-01-28 10:10内江市市委书记曾万明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3年1期
关键词:内江园区发展

内江市市委书记 曾万明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 培育经济增长点
——在2012“城市矿产”产业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内江市市委书记 曾万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

上午好!

非常高兴应邀参加此次论坛,与大家一起就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进行交流和探讨。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内江市地处四川东南部,是成渝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是孔子之师苌弘、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乡,由于曾经盛产甘蔗、蜜饯,且鼎盛时期白糖销量占到全国的60%,被誉为“甜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内江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道路。2010年,在国家“城市矿产”政策的支持下,我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产业园区为载体、集散交易市场为平台、回收网络为支撑,建成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生资源经营额占全市GDP比重达7.02%,再生资源产业成为内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助推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就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从以下3个方面作一汇报。

1 主要做法

(1)引进一个龙头,以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抢占发展先机。内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废旧物资集散交易市场,废旧塑料交易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资源优势明显,但很长时间以来交易市场经营混乱、污染严重、隐患突出。2008年,围绕“变废为宝”和有利于改善环境、有利于治理隐患、有利于群众生活的目标,在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生态产业方面率先迈出了一步。成功引进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将发展20余年的内江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销售市场,与全国最大的专业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联姻,开展再生资源深加工,做大内江再生资源产业,走规范化、资源化、无害化产业发展道路。

(2)建设一个园区,以立足长远、高点定位的战略思维构筑发展载体。依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变作坊经营为园区经营,集中集聚集群发展产业。园区规划用地333.3 hm2、总投资34亿元,分三期建设。到2015年,将建成一个聚集型、生态型、服务型、科技型的高效产业集群园区,形成集回收分拣、集散交易、加工示范、物流配送、科技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10.3亿元,集散交易市场、废旧家电拆解中心、改性塑料破碎和造粒生产线、瓶片深加工生产线、污水处理厂、消防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行。废钢铁物流配送中心和报废汽车拆解中心等二期项目正加快推进。

(3)规范一个市场,以强化服务、严格监管的机制建设交易平台。将加强政府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结合起来,落实设备购置贷款贴息、行政事业和经营性收费减免等政策,强化政策扶持和协调服务;通过制定集散市场管理制度、开展业主规范经营管理培训,以及严厉打击偷盗销赃不法行为等,打造“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设备更新、利益联结”的园区集散交易市场。随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方便群众、规范有序、管理现代化的再生资源市场体系的形成,世界500强排名第104位的韩国SK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园区,再生资源产业迎来了新一轮加快发展的黄金期。

(4)健全一个网络,以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推进方式建设回收网点。完善的回收网络体系是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的支撑点,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着装、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制度和规范经营的“七统一、一规范”要求,以标准化建设为契机,以全域覆盖为目标,科学统筹、整合资源,有重点、有计划地推进废旧商品回收网络的规划建设。目前,采取“村(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回收利用模式,建成城区标准化社区回收网点595个,市区分拣中心2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遍布社区、完整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到2015年,全市将拥有1 200个流动回收网点、595个固定回收网点、5个分拣中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2 主要成效

(1)有力推动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突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资源运用方式的根本变革。近年来,全市再生资源经营持续稳定发展,年经营总量一直保持在150万t以上,其中废塑料70万t,有效弥补了原生资源不足的问题,形成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有力推动了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为契机,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加快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的改造提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目前,全市重点发展高品位、高附加值的材料改性深度加工项目,利用国内外成熟制品制造技术进行工业化配套和终端产品再制造,基本实现了再生资源加工经营从粗放型、低附加值、高污染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和无害化的转变,占领了行业的制高点。

(3)有力推动了经济的科学发展。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提升了资源利用水平,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全市再生资源年经营总额达60亿元,其中,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在建设期间实现经营总额10.24亿元,上缴国家税费2.13亿元。再生资源产业快速崛起并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为内江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了内江新的经济增长点。

(4)有力推动了环境的持续改善。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推行清洁生产,将经济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了最小程度。全市坚持“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通过建设规范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网络,全市再生资源收购门店实现了规范管理和文明经营,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改变,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特别是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一带,通过依托园区建新村、实施园区周边美化绿化等措施,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极大改善。

3 几点启示

(1)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扶持。在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国家的宏观引导和政策支持是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的根本保障。通过牢牢抓住国家产业扶持重点,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环保部等部委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成立了西南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按照“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在不突破国家现行政策法规的基础上,给予了再生资源大力扶持,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互动、部门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正是通过多管齐下,内江再生资源产业园区建设度过了艰难发展的起步期,迈入了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2)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示范。依托中国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采取“产业园区+县(区)分拣中心+固定回收网点+流动回收网点”的办法,形成再生资源产业“一干五支百条千叶”的“榕树型”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集约化程度不高、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妥善解决了环境二次污染、资源二次浪费的难题。通过龙头带动,内江形成了废金属、废电器、废纸、废旧轮胎、废塑料等产业链,促进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规模化发展。

(3)发展再生资源产业,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内江在发展再生资源产业之初,社会认同度不高,群众抱有偏见,社会上有“再造一个大垃圾污染源”的质疑。通过广泛宣传和理论培训,大力普及再生资源回收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普遍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园区从2008年9月达成意向协议,到2010年9月建成全国首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仅用了1年时间;2012年园区二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1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有效确保了二期项目早日建设完成、早日投入使用、早日发挥效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内江市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此次论坛为新的契机、新的起点,认真学习借鉴发达兄弟城市好的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努力推动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循环经济发展再创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内江园区发展
平安内江,幸福的港湾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四川内江:青花椒成为增收新引擎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内江市中区联社:做“小微”金融服务专业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