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成长还是要靠自身努力

2013-01-30 10:44于新东
浙江经济 2013年6期
关键词:内因外因世界级

一旦真正并始终坚持成才“立志、热爱、专注、执着”四大内因,则已经卓有成就的诸多人才离成长为世界级顶尖人才就不再遥远

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举国自豪;导演李安近获2013年度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引发好评如潮。撇开其他不讲,足见国人对于诞生并涌现世界级顶尖人才的由衷期待,已经成为近乎心结之盼。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笔者更为关注的则是诸多报道中提到的,无论是莫言还是李安,在成才道路上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人才成长制度及环境的不断改善只是外因,人才自身努力才最关键。因为成才环境再好,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那就绝对出不了世界级顶尖人才;反之,成才环境不够好,但如果自己努力的话,倒是有可能逆境中长成参天大树。正可谓“世无艰难,何来人杰!”换句话说就是,人才啊,请在拼命指责和抱怨成长制度及环境不利时,更多地反问和反省自己真的已经努力与尽力了吗?!

众所周知,对于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培养,有两个广为人知的发问,“钱学森之问”和“乔布斯之问”。前者提问为什么当代中国培养不出大师和创新型人才?后者是问为什么中国难以诞生世界级商业领袖?对于这两个著名之问,人们做了许许多多的分析和回答,几乎毫无异义地一致认为是现行制度、社会环境和成长土壤等因素难以造就世界级大师。不能不承认,这些的确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是仅仅看到外因,既不辩证,也无助于全面解决问题。就拿前面提到的钱学森和乔布斯来说,人们也都承认他们的成才之道更多地源于自身的使命感、专注心和执行力等内因。如果说在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培养问题上,已经对外因给予了绝多关注的当下,那么现在必须将更多的关注投入到内因上来。

在当今中国,人才一时一地一事遭遇不公待遇的事例肯定存在,但人才直至终老都一直会被浪费、埋没以至扼杀的情形目前已经很少了。一句话,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人才最终一定能脱颖而出已经成为当代的绝对主流。如果说“仲永之伤”全是外因干扰所致尚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当前许多已经崭露头角并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才再把自己无法成为世界级顶尖人才完全或过多归咎为外因,就实在说不过去,土生土长的莫言已经作出活生生榜样。深究之后反而可以发现,目前倒是因为一些人才追名求利、不甘寂寞、心态浮躁、随波逐流、半途而废等原因,而自我摧毁、自我浪费、自我放弃、自我埋没、自我扼杀,没能最终向世界级顶尖人才迈进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果再不高度重视解决人才的这些内因问题,不仅这一代的人才会垮掉,还会使这样的人才教育培养出的下一代人才被带坏坯子和毁坏苗子。一句话,确实到了重新倡导灵感加汗水之精神的时候。

就成就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内因而言,主要又分为两大要件,一是智慧天赋,二是品质道德。先看前一条,只要听到过“智慧在中国人的脑袋里,金钱在犹太人的口袋里”这句话,就知道中国并不缺高智慧头脑和创新型人才,因此说这条不是障碍。再看后一条,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开篇就讲人才分类:“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取舍上,则提出:“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并一语中的地总结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人才自身的道德品质是能否成就为世界级顶尖人才的内因之内因。

这里,笔者提出自我激励式成就世界级顶尖人才的模式。此处的自我激励不涉及宽广意义上的社会道德,主要是就事业道德心而言的。这个模式主要包括四大支柱,即立志、热爱、专注、执着。立志,主要指树立远大奋斗目标,做到志坚且笃,而非朝立夕改;热爱,主要指对事业创业的追求是发乎内心挚爱,做到自我内力驱动,而非功名利禄外力驱使;专注,主要指经得起诱惑并耐得住寂寞,做到矢志不移地潜心专研进取,而非心浮气躁地分散精力心思;执着,主要指一旦选定目标即长期坚持并贯彻始终,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乃至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非浅尝辄止或自暴自弃。应该说,一旦真正并始终坚持成才的以上四大内因,已经卓有成就的诸多人才离成长为世界级顶尖人才就不再遥远。

猜你喜欢
内因外因世界级
打造世界级文旅窗口 构建千亿级黄金商圈
江苏味儿的世界级宝藏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在世界级网红机场,买买买才是正经事
为世界级城市群铺路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侵华日军失败内因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