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微光 亮色盈地——品读新作《带灯》

2013-01-30 15:59文/周
中国出版 2013年18期
关键词:天亮贾平凹萤火虫

文/周 伶

著名作家贾平凹具有强烈现实情怀的新作《带灯》,又一次给国内文坛和读者带来了惊喜。这部小说先是刊登在《收获》杂志上,2013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小说单行本。这部对现实投入高度关照的作品,已经成为文学界和出版界的热点。

《带灯》这部36万字的小说,是贾平凹继《古炉》之后的又一力作。与贾平凹以往作品相比,《带灯》又呈现出更多不同的特质。

首先,《带灯》是贾平凹首次以女性作为主角进行创作,他之所以把“带灯”这个女性角色描写得如此丰满生动,缘于带灯的生活原型——一位深山中的乡镇女干部的短信讲述。在短信中,她倾诉着她的工作、生活以及憧憬、向往、欢乐、幽怨、愤懑、苦楚,她的故事真实而鲜活,语言清澈而瑰丽。

其次,在反映现实的创作理念上,作者聚焦现实,全景呈现基层社会的方方面面。小说《带灯》分山野、星座和幽灵三个部分进行讲述,描绘的是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生存状态和中国农村的复杂现状。小说是以真实的人和事为创作基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可读性。这部作品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作者对内蕴丰富、滋味陈杂的社会现实的艺术关注。《带灯》从一个女乡镇干部的视角,折射出中国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透析出当下社会现实及人的生存状态。

再次,小说《带灯》中的意象鲜明、蕴涵深刻。“带灯”本是陕南乡间对萤火虫的称呼,但在这部作品中,是带有明显的隐喻与象征意味的。带灯本名叫“萤”,即萤火虫,她在古诗词中看到 “腐草化萤”的意思是“萤火虫生于草”,她觉得这说法不好,于是改名叫带灯。带灯是黑夜中前行的一盏灯,火焰燃烧,照亮浊世,拨开尘土,却终归微弱。带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樱镇,工作稳定。在这种环境下,她既要尽她的职责把工作干好,却仍然憧憬着自己的理想,但是这些向往又和现实无法交融,所以也就呈现了某种凄凉的表达。带灯是这个时代的悲剧,她注定要燃烧了自己来祭奠情怀和理想。

《带灯》是由两条叙事线索来建构的,这与贾平凹以往作品中的叙事结构不同。一条叙事线索是带灯作为樱镇综合治理办公室的主任,处理各种繁杂琐事,包括一些乡村所发生的纠纷和上访事件等;另一条是带灯写给元天亮的信。带灯给元天亮写了25封绿草清风般的信,都出现在小说的中部“星空”中。静默的黑夜中,他是带灯模糊天空中的一缕光。带灯觉得元天亮是她的太阳,在给元天亮的信中她说:“我知道我的头顶有太阳,无论晴朗还是阴沉,太阳总在。”“有太阳我就有了依附,有绿叶我就没有了奢求。”“烦恼是日子的内容……太阳底下什么东西没有影子呢?”她在现世中无法排解的情绪,都被远方的乡人元天亮点燃了。小说的灵魂融化于这些信中,信是小说灵动向上的缘起。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载体。《带灯》中的语言风格略有变化,小说的故事背景虽然仍是陕西这片乡土,但这部长篇小说在保留地方韵味的前提下,叙事更清晰而明快,别致而又耐人寻味。

猜你喜欢
天亮贾平凹萤火虫
落叶
捉鱼摸鳖的人
萤火虫
西安这座城
月迹
等来一场雨
萤火虫
眠空
抱抱就不哭了
夏天的萤火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