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3-02-01 04:50王雷松
关键词:玉雕南阳文化产业

王雷松

(河南农业大学 文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2)

21 世纪是文化竞争的世纪,被称作“文化制胜”的时代。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都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被公认为21 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日本经济学家称其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文化产业集群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拉动现代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所谓文化产业集群就是:立足于当地的特色文化资源,围绕一条产业链、价值链的集聚发展,产业之间形成彼此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相互之间相容互补,实现区域合理化布局,使政策、技术、人才、资源等各种相关要素合理配置,达到共享共荣、共同发展的目的,并逐步形成规模化效应的产业集群。

河南南阳人杰地灵,不仅名人辈出,而且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玉雕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玉文化研究、传播基地。作为中原玉文化的主产地,南阳玉文化源远流长,因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山玉而远近闻名。同时,玉文化在南阳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南阳因玉闻名,南阳因玉文化而具有了文化核心竞争力。目前,南阳玉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且在国内的影响力日益提升,现已形成开采、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有南阳市区卧龙路玉器一条街、镇平县城的玉雕大世界和玉雕湾市场等多个玉雕交易平台。依托丰富的玉矿藏资源,深度挖掘玉文化的丰富内涵,发展与玉雕相关的文化产业,形成以玉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集群,让玉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南阳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

本文拟在考察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其发展制约因素及存在问题,探寻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以期为南阳玉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参考。

一、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现状

1.玉资源丰富,独山玉魅力无穷

南阳被称为“中国玉雕之乡”。据有关资料统计,南阳宝玉石资源有30 多种,除了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的南阳独山玉,还有物美价廉的鲁山玉、汉白玉、黑绿玉等,丰富的玉矿资源为南阳玉雕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独山玉有“南阳翡翠”之美誉,与新疆和田玉、辽宁岫玉、湖北绿松石齐名,合称为中国四大名玉。独山玉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红、黄、紫、蓝6 种色素77 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独山玉的色彩品种,是其他玉石所不能比拟的。独山玉文化历史久远,当玉文化在中华大地刚刚萌芽时,独山玉就展现其独有的魅力。发展至今,独山玉雕品技艺精湛,文化内涵深厚,深受世人的喜爱。现在南阳玉雕业已经发展成为“探、采、工、贸、研”一条龙的产业链条。玉雕业的发达带动了南阳旅游业的发展,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南阳经济社会的发展。

2.产业初具规模,从业人员众多

2008 年12 月,南阳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8 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之一。短短几个月之内,南阳通过聘请高层次文化专业人士,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规划了区域面积30 平方公里的核心集聚区和辐射带动区,其中一个面积5平方公里的玉文化产业带,作为玉文化产业的核心区。南阳现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玉雕生产企业,如南阳拓宝,镇平玉神、神圣等,这些龙头企业,与专业市场、专业村、专业户相结合,打造出多个全国知名品牌。玉雕产业是南阳文化产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块,已成为该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从业人员的增加。南阳有很多人依托丰富的玉资源,从事玉器的加工和销售。据统计,目前,南阳市玉雕从业人员达100 多万人,玉类加工户1.5 万余家,年产值达120 多亿元。正在倾力打造“中华玉都”的南阳镇平县,基本上村村都有机器响,家家一片琢玉声。许多当地居民依靠着丰富的玉文化资源,迈上了小康之路。

3.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体系逐步形成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南阳地区已形成几十个各具特色、规模不等的玉产品块状加工销售带,或是家族形式的个体经营农户,或是公司股份制形式的外资、合资与民营企业。南阳玉取材不拘一格,除了本土的南阳玉外,还有辽宁岫玉、缅甸翠玉等150多个品种。从原料聚散批发、创意设计、玉雕生产到加工包装的产业化体系已逐步形成,可以说,南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最大的玉雕工艺品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南阳市玉器一条街、三顾缘玉器市场、南阳玉雕工艺品大世界、镇平玉雕大世界、石佛寺玉雕湾等十多个玉器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在全国都非常有名。此外,国内其他城市还有南阳人创办的珠宝玉器一条街,形成了庞大的销售网络,年销售各类玉雕产品近2 000 万件,促进了南阳玉雕产业的整体发展。

为提高区域文化的竞争力,实现打造“中华玉都”的宏伟目标,南阳启动了一批重点工程项目,如国际玉城、天下玉源、玉文化主题公园、宝玉石产业园、大师创意园、玉雕职教集团、玉文化博物馆扩建等,正在建设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以推动南阳玉器文化产业的发展。

4.玉雕技艺高超,玉文化品牌享誉全国

南阳玉的造型有人物、花鸟虫鱼与飞禽走兽,种类繁多,形象各异;玉雕工艺精湛,刀法复杂,融本土特色与国内其他元素、传统元素、西方元素为一体,兼采南北工艺之长,既有京津派的雄浑豪放,又具苏扬体的细腻精巧,已形成别具一格的“南阳风格”。现在,工艺雕刻大师们在制作玉雕工艺品时,既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注入与时俱进的文化品格;既追求古典高雅的品位,又兼顾时尚的个性释放,特色文化产品和精品佳作不断出现。

南阳玉雕精湛的工艺获得了国内专家与同行的认可,如在2012 年的“天工奖”、“百花奖”、“神工奖”和“陆子冈杯”等全国玉雕精品评比中,南阳玉雕凭借着“中华第一美玉”的盛名与工艺大师的独具匠心,魅力四射,让欣赏者拍案叫绝。高超的技艺、深邃的文化内涵、丰富的题材内容,使南阳玉雕成为最大赢家,终以金奖36 项,银奖52 项,铜奖63项,优秀奖95 项的总名次,使2012 年成为南阳玉雕界获奖最多的一年,南阳也成为全国获奖最多的地区。经过多年的打造与各相关部门、专业人士的努力,加之玉文化研究大师的推动,南阳玉雕现已开创出属于自己的全国知名品牌,如“拓宝”、“神圣”、“玉神”等,提升了玉雕产业层次,将文化品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了南阳玉雕的品牌优势。[1]

5.加强对外交流,注重对外传播

从1993 年开始,南阳镇平县每年都举办镇平国际玉雕节,提升了南阳玉的影响力。自2002 年第9届开始,玉雕节由县办升格为南阳市举办,正式更名为“南阳玉雕节”,每年一届,现已举办了10 届。在每年的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上,南阳玉雕精品绽放异彩,向全世界展现了独具特色的独山玉文化。这使得南阳独山玉走向全国、走向国际,也使南阳玉雕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

为了提升南阳玉器的知名度,近几年,通过参加全国玉雕评比大赛和各种较高规格的玉雕产品工艺评比大赛、举办玉雕文化节、宝玉石博览会、“独山玉杯”玉雕精品评选等玉雕文化活动,南阳充分展示了深厚的玉文化底蕴、坚实的玉雕产业基础和高超的玉雕工艺水平。玉文化的对外交流与玉雕大师工艺的切磋,提升了南阳玉的影响力,同时也让中外友人领略了独山玉的独特魅力和高超的雕琢技艺。

6.玉雕人才层出不穷

南阳从事玉雕产业的人数众多,玉雕人才也层出不穷。2012 年,南阳有徐明、仵孟超两位大师获得了“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荣誉称号;在河南省第五届工艺艺术大师评审中,江广森等23 人获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截至2012 年底,南阳共有国家级玉雕艺术大师2 名,国家级玉石雕刻大师18 名,省级大师83 名,市级大师56 名。[2]玉雕新星人才辈出,显示了南阳玉雕产业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雄厚的人才队伍储备。

二、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近些年南阳玉文化产业呈现生机勃勃、迅猛发展的势头,已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品牌产业。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它已成为制约南阳玉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

1.市场秩序混乱,集群规模效应难以凸显

南阳玉文化产业中个体成分比重过大,小行业、小作坊等个体成分占到80%以上。受个体经济的局限,加之许多个体从业者文化素质、知识水平不高,工艺技术处于初级水平,其玉雕产品内涵肤浅、工艺粗糙、缺乏创新,时代感不强,市场定位也比较低,造成玉资源粗放开发,玉雕市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乱状。这种小行业、小作坊式的生产与销售,因缺乏必要的规范和引导,经常出现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低价无序竞争的情况。

同时,南阳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结合不够紧密,与源远流长的汉文化之间融合程度不深;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盲目性、自发性的特点,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尚未形成,集群规模、产业连锁效应尚未产生等,也束缚了南阳玉文化产业的发展。

2.专业创意人才缺乏

南阳玉文化产业人才很多,但缺乏高层次人才,国家级、省级玉雕文化大师数量偏少,工艺美术大师、玉石雕刻大师与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短缺,复合型专业人才集聚不足。南阳玉雕人才还基本沿袭着父亲带儿子、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式;人才培训学校不规范;高层次的针对玉雕业岗位需求的高等学校太少;尚未建立起合理的工艺大师级、经营型、创意型人才激励机制与引进机制,而外地珠宝企业优厚待遇又造成南阳玉雕人才大量流失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玉文化创意产业、知识附加价值高的玉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产业融合不深

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人们眼中的玉雕就是一件赤裸裸的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般过于注重它的商业价值,而忽略玉器文化的内涵。所以,目前南阳的大部分玉雕产品,其题材选择、形象设计、工艺制造等方面,既缺乏传统的优秀文化理念、又缺乏与时俱进的现代文化因素等,不少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就是一件干巴巴的玉器产品,人们感觉不到玉雕的文化韵味,感受不到它灵动的文化内涵,玉雕产品与现代消费的结合度差,这让消费者感觉不到收藏、传家、赠送的价值,从而无购买消费的欲望。

4.玉雕创新性缺乏,知名玉雕品牌不多

目前,南阳拓宝玉器有限公司、镇平神圣玉雕公司、镇平玉神工艺品有限公司、镇平石佛寺玉器厂、镇平县大荣玉雕厂等大型企业,打造出了一批全国知名品牌,但与南阳玉石资源大市的地位仍不相称。南阳玉雕业中80%以上是个体成分,由于其力量薄弱,生产力量不够集中,资金不够雄厚,加之管理经验缺乏,思想消极保守,文化修养水平低,从而影响了玉器品牌的塑造,知名的文化内涵丰厚的玉雕品牌更是欠缺。

三、培育玉文化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区域经济发展

南阳玉文化产业的深度发展与特色产业集群的建立,必将推动南阳经济的大发展。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1.规范市场秩序,凸显集群规模效应

针对南阳玉文化产业中个体成分比重过大、市场秩序混乱的现状,必须规范玉器市场。首先,要从玉器的开采与生产环节入手。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实行玉料开采许可证制度、玉雕生产许可证制度,把小企业、小作坊纳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上来。对规模较小的企业或作坊,还可以实行定企业级别、定使用原料级别的方式,给予他们一个既能自我发展、又有所束缚的空间。其次,玉雕行业协会和相关管理部门要定期举行全行业参加的诚信经营活动培训讲座。对于不讲诚信的企业要联合政府部门实行严格的惩罚措施,如吊销开采或经营许可证等,以规范玉雕行业市场秩序。

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还必须增加玉产品的附加值,延长玉文化产业链条,凸显集群规模效应,提高玉文化产业的整体收益。首先,发挥玉雕企业集团在玉雕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成熟的加工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水平的研发平台,使得玉雕集团从原料购买、设计生产到包装销售等环节都有很多优势。这对于引领玉文化产业发展,培育与传播更多的知名品牌,提高南阳玉文化产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增强南阳玉在全国的影响力,同时带动相关产业,如珠宝、包装、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产生极强的产业空间近邻效应和集聚扩散效应有着很大的意义。[3]

其次,把玉文化与周边旅游资源连接,促进玉文化与旅游的并蒂发展,形成玉文化旅游产业链。将南阳玉文化渗入到南阳旅游业的方方面面,加强玉文化氛围建设,打造具有南阳特色的玉文化旅游产业。通过玉文化与旅游的结缘,实现产业旅游互融,将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玩、赏等各个环节,形成南阳玉文化旅游产业。除此之外,要加快与玉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礼品包装、石雕、交通运输、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使之与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存共荣,实现玉雕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从而助推南阳经济、文化、旅游等事业的快速发展。

2.加强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力资本是特色文化产业集聚的关键,对于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讲,人才对于产业集聚也起着能动的作用。正是工艺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创意人才大量涌入玉文化产业大军中,玉文化产业生产的规模才不断壮大,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人才对于玉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大力发展南阳的玉文化产业,必须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举措,加强玉文化产业人才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针对产业的特点,招收玉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玉文化研究等方向的本专科人才;也可以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实训指导等方式,用理论服务实践,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对接,推进校企产学研发的结合,培养一大批知识文化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还可以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秀的玉文化产业人才,采取人才激励与奖励制度,设立专项基金奖励有突出成就的文化产业经营、管理、艺术创作和工程技术人才,用高工资、厚待遇等方式,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同时在职称评定、福利方面给予倾斜政策,留住高层次人才。

3.推动玉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商品使用价值的需求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消费者对商品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表现为:人们不仅注重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且对增加商品附加值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知识价值、社会价值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体现了人们精神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有学者指出,企业不能像过去那样,光是生产东西,而要出售生活的智慧和欢乐。南阳玉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把特色文化注入特色产业中,提升玉器文化价值与特色经济内涵。

南阳文化资源丰富,玉器产业的发展要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实现玉雕产品与文化的接轨与融合,力争使玉器产品不仅有商业使用价值,更有知识、艺术、文化内涵,使其表现形式由传统的以人物故事、飞鸟走兽、山水神话为主,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并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顾的方向转变,从而满足人们多样化与多层次的精神消费的需求。首先,应增加玉器的文化内涵。南阳地区独有的汉文化、中医药文化、名人文化等积淀深厚,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它们都可以成为玉文化发展的内力支撑。可以把传统文化中的祝福术语刻在玉雕产品上,使之成为自勉、赠送、收藏的佳品,从而提升玉器的档次和品位。例如,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生产的玉制系列民族乐器,把玉文化融汇到玉产业当中,提升了玉雕产业的档次。其次,融西方文化内涵中的精髓于玉雕产品中,研究制作一些体现基督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玉雕艺术品,以拓展玉雕的海外市场,提高其国际影响力。

4.走创新发展之路,发挥特色文化产业品牌优势

“文化资源优势并不能天然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优势,创新、创意能力的强弱才是决定文化资源占有多寡和开发利用成效大小的关键。”[5]在新疆的和田玉、辽宁的岫玉、湖北的绿松石大力发展,和田玉、岫玉知名度超过独山玉的的严峻形势下,南阳玉雕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推陈出新。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时代特征的创新产品,才能吸引人的眼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知识经济附加价值最高的类型就是以创新设计为核心的生产领域,尤其是源于艺术美学的创作设计。创意产业就其深层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将美学层次落实到实践层面,透过美学去关照环境和产业。”[6]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针对消费者的需求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如玉产品与美学结合,提高玉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与音乐结合,开发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玉乐器——南阳市拓宝玉器有限公司已有探索实践并成立了“玉声乐团”,让“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创新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与生命,鲜明的主题、超前的意识、巧妙的构思,才能走出集观赏性、可读性、收藏性于一体的特色发展之路,才能提升玉雕产业的档次和品位。

要把玉文化打造成南阳的名片,打响南阳“千年玉都”的品牌,提升南阳玉雕发展水平,还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南阳在国内、国际的文化影响力与知名度。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举办玉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一批有分量、有影响的精英、巧匠、文人,研讨玉文化的开发、利用、发展等问题;举行大型玉文化推介活动,通过拍摄有关玉文化方面的电视剧、纪录片、专题宣传片等,向世人展示南阳的玉文化;同时鼓励各类玉文化组织依法保护其名称、标识等无形资产。

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已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规模效应开始凸显,但是,南阳玉文化产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多策并举,大力发展一批知名玉雕企业集团,注重产业连锁效应,扩大玉文化产业集聚规模,发挥玉文化产业集聚形成的品牌效应,以促进南阳经济的飞速发展,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贡献力量。

[1] 刘明阁.独山玉雕历史地位及南阳玉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782.

[2] 曾碧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全:南阳玉雕产业取得可喜成绩[EB/OL]. (2013 -01 -07)[2013 -01 -12]. http://gaoduan. henanci. com/Pages/201317142218.shtml.

[3] 杨雪兰.区域经济模式下的产业集群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5):46.

[4] 李小坤.独山古玉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5] 丹增.发展文化产业与开发文化资源[J]. 求是,2006(1):44.

[6] 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121.

猜你喜欢
玉雕南阳文化产业
论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玉雕青松献祖国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