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例肝脏炎性假瘤的CT和MRI成像特点对比

2013-02-02 02:08吴铁成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假瘤炎性肝脏

吴铁成

肝脏炎性假瘤为一种较为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最早于1953年由Pack和Bakr报道,该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表现为多种致炎因子引起的肝脏局部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由于该病的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表现均缺乏特异性,故临床误诊率较高[1]。本文搜集了2010年至2012年9月间开封市中心医院行CT和MRI检查发现、并经病理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4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探讨CT和MRI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资料为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间在本院行CT和MRI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42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资料。42例患者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54.3±5.9)岁。18例患者有乙肝病史,AFP检查3例轻度升高,余正常。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恶心、纳差、间断发热等。患者中有19例行CT检查,余23例行MRI检查,阅片工作均由两位高年资影像医师同时进行,后均经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肝段并送病理检查证实诊断。

1.2 方法

1.2.1 CT检查 使用仪器为Siemens Somatom plus 4螺旋CT扫描仪,19例患者均进行静脉团注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参数设定为:120kV,200 mA,平扫层厚8 ~10 mm,螺矩1∶1。造影剂选择非离子水溶性造影剂碘海醇(300 mg:100 ml),经肘静脉注入,注射速度为2.5~3.0 ml/s,剂量1.5~2.0 ml/kg。延迟时间:动脉期30 s,门脉期50 s,3min后行延迟期扫描。

1.2.2 MRI检查 仪器采用Siemens Magnetom Vision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线圈,患者平静呼吸,不加腹带及门控呼吸。扫描参数:层厚8 mm,层间距1 mm,矩阵144×256,视野230 ×230;SE T1WI:TR 130 ms,TE 4.1 ms;SE T2WI:TR 4.4 ms,TE 64 ms。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喷酸葡胺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剂量为0.2 mmol/kg,速度2~3ml/s。

2 结果

共检出57个病灶,肝左叶11个,右叶46个,边界较清楚,形态为类椭圆形、圆形以及不规则形,大小1.5~6.2 cm。

2.1 CT检查结果 19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共检出24个病灶。平扫时21个病灶呈低密度,3个呈等密度。增强扫描时,10个病灶本身及周围在各期均无强化;2个病灶动脉期中度不规则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进一步加强;12个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为病灶中心核心样强化、分隔状增强以及周边完整或者不完整的环形强化。

2.2 MRI检查结果 23例患者共检出33个病灶。T1WI显示病灶内信号不均,主要有低信号(15例)和等信号(18例),边缘较清楚。T2WI表现为低信号(9例)、等信号(14例)和较高信号(10例),其内可见斑点状低信号区。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下,动脉期病灶均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则有不同程度强化,表现为周围不均匀环形强化(12例)、分隔样强化(7例)和小结节状强化(14例)。其中5例病例中观察到病灶中有小血管通过,3例出现病灶所在肝段过度灌注现象。

3 讨论

肝脏的炎性假瘤在临床上不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70岁高发,男性多于女性,病灶多为单发,但是有20%的病例可为多发病灶[2]。患者临床症状无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右上腹痛、恶心、纳差以及低热,约44%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故而诊断不易明确。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较为支持的观点有:①微生物感染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产生急性渗出性炎症,进而发生不典型性增生,形成黄色肉芽肿。②门静脉感染形成炎性肿块儿,常并发血栓性静脉炎。③假瘤样肝脓肿,即肝脓肿病灶边缘巨噬细胞聚集,进而发生纤维化和透明样变,表现为炎性假瘤。④反复发生胆汁淤积、感染、钙化,引起胆管壁坏死,进而出现周边坏死和肉芽肿形成[3]。依据病灶的病理改变表现,一般将其分为黄色肉芽肿型(组织细胞为主)、浆细胞肉芽肿型(浆细胞为主)和透明硬化型(玻璃样变和透明硬化为主)[4]三型。

尽管该病的最终确诊需依据病理结果,但是,CT和MRI作为两种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上仍然是首选。回顾分析本组42例患者检出的57个病灶,CT平扫时病灶多成低密度(21/24),少数呈等密度,其组织学基础为病灶淋巴细胞和炎细胞浸润、液化坏死,小胆管以及小血管增生。增强扫描时,由于病灶内缺少肝动脉供血,故而在动脉期病灶基本无强化;门静脉期以及延迟扫描期,12个病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结合病理,发现该类病灶内有较多纤维组织和血管增生,考虑当造影剂进入血管外间隙中时,不能快速清除,表现出周围环状和结节状强化。故而CT诊断中在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出现的环状和结节状强化对于炎性假瘤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对于CT而言,MRI检查更能反映炎性假瘤的病理学特征。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够多序列成像,平扫时也能反映炎性假瘤的一些病理变化。有报道称在CT表现为密度均匀、少血供的病灶,T2WI上呈等信号且存在假包膜是炎性假瘤一个特征性的表现[5],门静脉分支穿越肿块对诊断也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组观察33个病灶中,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和等信号,且信号欠均匀,T2WI则表现多样。结合病理发现信号的变化与病灶所处病理阶段有关,活动期病变由于炎性细胞浸润且伴有大量毛细血管增生,纤维组织成分少,T1WI上显示较T2WI清楚,而当病灶内存在液化坏死时,T2WI上则表现出斑片状高信号。行增强扫描时,由于炎性假瘤病灶内血供较少,故而在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而在门脉期及平衡期则有不同程度强化,内有凝固性坏死的病灶于增强扫描时呈现边缘不规则强化,而坏死区表现出均匀的极低信号。坏死病灶中夹杂有细胞成分的则表现出不均匀的低信号。

总之,肝脏炎性假瘤作为一种较少见的炎性疾病,其诊断缺乏特异性。CT和MRI检查对其确诊均有一定的价值,可作为首选,但是其确切诊断尚需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和病理综合考虑,以减少误诊,提高治疗质量。

[1] 严复华,周康荣.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92.

[2] Shambhavi V,Bichant CS,Hssa B,et al.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hepatobiliary system:Report of MR imaging appearance in four patients.Radiology,2003,227(3):758.

[3] Kwon-Ha Y,Hyun KH,Jin SL.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Liver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pyogenic cholangitis:CT-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Radiology,1999,211(5):373-379.

[4] 林光武,欧阳汉,周纯武,等.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10):1073-1076.

[5] 崔晶,张雪林.肝脏炎性假瘤的CT及MRI征象.肝脏,2005,10(1):33-35.

[6] 王巍,张同,王晶.MRI在肝脏炎性假瘤诊断中的应用.现代肿瘤医学,2008,16:67-69.

猜你喜欢
假瘤炎性肝脏
七种行为伤肝脏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脏里的胆管癌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加州鲈肝脏养护
肺炎性假瘤的影像诊断分析
小肠多发钙化性纤维性假瘤误诊一例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睾丸鞘膜孤立性纤维假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8例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