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出血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2013-02-02 02:08谢伟杰李巧娥卢占兴万碧肖余伟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8期
关键词:轴索弥漫性出血性

谢伟杰 李巧娥 卢占兴 万碧肖 余伟民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脑部在旋转或成角运动中,外力对神经纤维的轴索造成的的剪切伤或牵拉伤,重症患者其致残率、死亡率较高[1,2]。常规 CT、MRI并不能全面检出 DAI病灶,近年随着高场MRI及新序列应用对DAI的临床诊断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笔者回顾性分析24例DAI患者的岁SWI和常规MRI表现,评价SWI和常规MRI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并探讨其对DAI出血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DAI患者共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10~56岁,平均31岁;车祸14例,矿井下工伤6例,坠落伤2例,其他暴力伤2例;均在外伤后6 d内行GE 3.0 mRI检查。

1.2 MR影像学检查方法 病情危重者有临床医生陪同,必要时吸氧,同时使用呼吸门控、心电监测;对躁动患者,检查前由临床医护人员给予静脉注射5~10 mg地西泮予以镇静。MR检查采用GE公司3.0T超导型SIGNA磁共振成像系统,头部正交线圈。所有患者均行常规MRI、DWI和FAIR检查。T1WI(T1Flair)轴位 TR 2 678 ms,TE10 ms,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轴位 TR 4 500 ms,TE 109 ms,T2FLAIR TR 9 602 ms,TE 115 ms,T1WI、T2WI、FAIR 序列的扫描层厚、间隔、FOV、矩阵完全相同[层厚6 mm,间隔lmm,视野(FOV)230×230,矩阵256×256]。SWI:3 dGRASS 序列,TE 15 ms,TR26 ms,FA 15。

1.3 方法 由2名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MRI各序列所显示DAI出血病灶数量,部位、分布特点,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应用χ2检验比较SWI与常规MRI序列在DAI出血病灶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24例DAI患者经MRI检查共发现167出血个病灶;双侧额、顶、枕、颞叶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 105个,占62.8%(105/167);基底节区20个,占12.0%(20/167);丘脑18个,占 10.8%(18/167);小脑 16个,占 9.6%(16/167)。脑干8个,占4.8%(8/167);DAI出血病灶在SWI均呈低信号,FLAlR、T2WI、T1WI各序列信号多样。

SWI、FLAlR、T2WI、T1WI共检出病灶分别为 167 个、86个、56个、52个,其对 DAI的出血病灶检出率为依次为100.0%、51.5%、62.8%、53.0%。SWI序列对DAI出血病灶最敏感,显著优于FLAlR、T2WI、T1WI序列,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DAI的病理特征是伤后早期数小时至数天出现轴索肿胀、扭曲、轴索骨架崩解、神经微丝致密化和轴索回缩球形成;严重的造成脑实质内广泛挫伤、神经细胞的轴索或神经纤维的断裂和损伤。DAI是一种病理组织形态学的诊断,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一直以来影像学检查都是临床诊断DAI的主要依据,虽然CT、MRI等方法不能直接显示神经轴索的损伤,但可以通过出血、间质水肿等间接征象对DAI进行诊断。本研究中24例DAI患者出血病灶的分布密度的顺序为双侧额、顶、枕、颞叶白质及皮髓质交界区>基底节区>丘脑>小脑>脑干。

本研究中应用的SWI序列是一种3 d梯度回波序列,是一种反映组织间磁化率差异的成像技术,具有三维、高分辨力、高信噪比(SNR)的特点[3,4]。SWI序列最初用于显示脑内静脉,是因为脑静脉内含有脱氧血红蛋白,在长TE条件可快速失相位,导致信号缺失,从而可将脑组织与脑内静脉区分开来[5]。DAI的出血性病灶内含有顺磁性的出血产物(如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含铁血黄素)导致自旋快速失相位,与正常脑组织的磁敏感差异显著;因而SWI呈明显低信号因,能大大提高DAI出血性病灶的检出率,可以显示常规MRI序列所不能显示或遗漏的微小出血灶一[6]。本研究表明,SWI对DAI的出血病灶的检出明显高于其他序列,检出出血性病灶多少的顺序为SWI>FLAIR>T2WI>T1WI;但SWI对非出血性病变显示不佳。

综上所述,作者认为SWI比常规序列更准确地显示DAI出血病灶,应作为MRI检查DAI的常规和首选序列,但是SWI仍存在假阳性的问题,需联合运用多种MR成像序列及方法,以提高病灶的检出率。

[1] Kelley BJ,Farkas O,Lifshitz J,et al.Traumatic axonal injury in the perisomatic domain trig-gers ultrarapid secondary axotomy and Wallerian degeneration.Exp Neurol.2006,198:350.

[2] Andriessen TM,Jacobs B,Vos PE.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focal and diffus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Cell Mol Med,2010,14:2381.

[3] 刘亚欧,杨延辉,李坤成.磁敏感加权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应用.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210-212.

[4] 周福庆,龚洪翰,陈琪,等.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和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3):326-328.

[5] 张竞文,苗延巍,伍建林.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应用.中华放射学杂志,2008,42:442-445.

[6] 钟镜联,洪国斌,梁碧玲,等.磁敏感成像在颅内微小出血诊断中的应用探讨.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4):507.

猜你喜欢
轴索弥漫性出血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CMYC、BCL2、BCL6蛋白表达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应用高压氧与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32 例的临床分析
院前严重创伤出血性休克患者两种液体复苏分析
CT与MRI技术用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价值对比评价
经血管介入治疗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妇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采取有效方案治疗体会
脱髓鞘型和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及电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