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骨折50例临床分析

2013-02-02 04:37屈红昕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牙弓颌骨下颌骨

屈红昕

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且在急诊时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常伴有咬领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及颅脑损伤[1]。本文从我院口腔科近年的5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的临床分析显示颌面部外伤的性别、年龄、损伤部位及类型,并讨论处理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病例中,男48例,女2例;年龄10~50岁,以青壮年多见。下颌骨骨折35例,上颌骨骨折12例,颧骨颧弓骨折3例。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居多占37例,打击伤4例,跌伤3例,砸伤和挤压伤共6例。其临床病症为咬牙合紊乱,不同程度面形不对称,张口受限等异常现象。颌面外伤较常见的合并伤或并发症有失血性休克、四肢骨折、脑震荡、神经血管损伤、颅底骨折等。

1.2 材料 带钩牙弓夹板,橡皮圈,0.25 mm结扎钢丝,钛合金接骨板等。

1.3 治疗方法 50例患者不同颌骨骨折部位选择不同的复位固定术。术前行X线及颌骨CT检查,根据骨折不同部位,选择相应的复位固定术,麻醉一般采用局麻或强化局麻。术后严密观察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保持口腔卫生,抗生素应用5 d左右。术后功能锻炼根据术式不同选择时机。术后1月、3个月随访患者[2,3]。

2 结果

47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正常,功能得到恢复。其中1例患者不配合治疗,单侧术后咬合关系正常,一侧无咬合。1例男性患者上颌骨Ⅱ型骨折合并脑挫裂伤病情稳定后采取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加颅颌固定,3月愈合。2例下颌角骨折患者坚强内固定术后出现下唇麻木感,积极治疗后愈合。本组除1例患者外,其余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及控制感染等治疗,咬合关系正常,功能得到恢复,面容有所改善。术后X线片或CT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随访未见明显畸形发生。

3 讨论

3.1 急救 颌面部骨组织在维持颌面功能、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颌面部骨折后骨块的移位或缺损会导致明显的面部畸形[4]。口腔颌面部骨折是头面部外伤时常见病之一,且在急诊时占有一定比例,由于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常伴有咬领功能障碍,面部畸形及颅脑损伤。颌骨骨折按部位分为上颌骨骨折和下颌骨骨折,但骨折的发生变异较大,可一处或多处,因此,迅速、及时判断伤情并抢救生命是外伤早期处理的关键,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早期正确复位固定是骨折良好愈合的基础。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同时,还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甚至颅脑损伤。急救治疗原则如下:①严密观察伤员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状况监测,首先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积极改善全身情况,再施行局部手术。②多发性复合性损伤时,加强多科协作综合治疗。保证患者生命为第一位。

3.2 手术时机 原则:骨折1-2周后可形成骨痂。所以手术不超过2周为宜。开放性骨折一般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可在3~5 d内手术。

3.3 术式选择 治疗原则:①解剖复位。②功能稳定性固定。③无创外科。④早期功能性运动。前牙区小范围牙槽突骨折(单颌)采用正畸托槽方丝弓固定术、下颌骨颏部正中线性骨折,可以用单颌单颌结扎固定术,对于条件好的患者,下颌骨颏部线性骨折可采取坚强内固定术,避免骨膜的大面积剥离,及神经血管的损伤。

综上所述,作为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师,尤其是不发达地区,面对不同的骨折情况,采取灵活地治疗方法(前牙区小范围牙槽突骨折(单颌)采用正畸托槽方丝弓固定术、单颌结扎固定、带钩牙弓夹板颌间固定、坚强内固定术等)保证疗效,减少医疗费用。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75-227.

[2]王旭德.下颌骨骨折98例临床总结.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2):124-126.

[3]陆伟,程伟,周洪,等.颌骨骨折67例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2):127-129.

[4]谢正旭,汤春仙.口腔颌面部损伤600例治疗体会.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9):138-139.

猜你喜欢
牙弓颌骨下颌骨
种植体-颌骨界面微动损伤的多指标评价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微种植支抗对正畸拔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影响的研究
整平Spee曲线影响牙弓形态变化的研究
46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治疗体会
牙齿拔除治疗牙列拥挤前突对牙弓宽度的矫正效果探究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的研究进展
儿童颌骨骨折托槽牵引临床疗效的评价
重建钛板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2例失败的临床分析
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折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