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3-02-02 04:37李红景于海英王艳英孙凤任重贤赵忠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10期
关键词:洼田吸入性体位

李红景 于海英 王艳英 孙凤 任重贤 赵忠华

误吸是指食物、口咽部的分泌物及其他异物,误入气管、支气管及肺内,分为显性误吸和隐性误吸。隐性误吸是不伴咳嗽的误吸,程度轻微,不容易被发现而继续进食。脑卒中患者常合并吞咽困难,误吸后诱发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可引起窒息危及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55~83岁。选自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经CT或MRI诊断为脑卒中并发误吸。其中梗死11例,脑出血4例。误吸致气道阻塞1例,合并肺炎8例。

1.2 误吸原因分析 ①留置鼻饲导管。误吸是鼻饲的主要并发症。因体位不当,鼻饲时易造成食物反流。鼻饲管进入胃内的长度越短,越容易造成反流,误吸的机率越高。下胃管时要将胃管前端的三个侧孔都进入胃内。抜胃管时要用止血钳夹住其尾端或将其反折,可避免误吸。②咽反射受损与吞咽障碍。咽反射异常使保护性咳嗽能力下降,易致哽噎、呛咳、食物难以进入食道[1]。③患者及家属缺乏相关知识。有些家属误认为对留置胃管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而盲目经口喂食,造成患者肺炎经久治不愈。④躯干、颈部的姿势的保持位置不正确。⑤食物的形态不利于吞咽。易于吞咽的食物特点是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道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⑥气管切开。留置气管切开管限制了喉部上抬运动,使咳出力量减弱,流入气道口的唾液和食块无法咳出。要按照气管切开护理常规进行认真护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缩短气管切开使用时间,可有效减少误吸。⑦原有呼吸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原有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喘息、咳嗽、多痰可增加进食误吸的机会[2]。⑧护士的宣教不到位。平时护理工作中忽略了对患者及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没有被引起陪护人员重视,没有正确协助患者进食。⑨搬运过程中体位、方法不当,身边没有配备吸引装置。

1.3 护理措施 ①正确评估吞咽功能及选择饮食途径。患者入院后第一餐进餐前由主管护士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估。格拉斯哥评分8分以上者,采用日本洼田氏的饮水实验法,行吞咽功能评级。格拉斯哥评分8分以下、洼田饮水实验3级以上者采用留置鼻胃管行鼻饲饮食。洼田饮水实验3级以下者予经口进食。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讲解患者进食及休息时采取的体位、摄食的方法。让患者了解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生的原因、发展、误吸的诱因及严重危害。③确保鼻饲管位置正确。插管时要防止误入呼吸道。采用抽吸胃液法、听诊发以及观察鼻饲管末端是否有水下气泡法证实胃管是否在胃内。每次鼻饲前均应确定胃管确实在胃内才可注入流质。④保证插入鼻饲管的长度,一般常规长度的基础上增加7~10 cm。⑤鼻饲时的正确卧位。张庆玲等研究表明,平卧位是胃内容物吸入的潜在危险因素,将患者置于半卧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减少胃内容物吸入下呼吸道的措施[3]。⑥搬运患者的护理,运用车床搬运时,应在进食后30 min以上。安排患者头偏向一侧,床旁要备吸引器。⑦正确处理误吸。吞咽障碍患者在床旁配备吸痰装置,患者出现呛咳、误吸时(量较多时),必须给予电动吸痰。当吸入量较少时,缺氧症状不明显,患者咳嗽有力,可通过叩背配合有效的咳嗽,即可排除异物。

3 小结

脑卒中早期阶段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为吸入性肺炎,误吸又是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1]。

减少误吸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吞咽困难的患者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护理人员要加强宣教力度,重视病情观察,积极预防误吸的发生,发生误吸时积极主动抢救,以免发生严重后果。

[1]侯学荣.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中国中医急症,2006,15(7):800-801.

[2]刘玉春,库洪安,赵玉香,等.老年人误吸的危险因素及对误吸认知的调查.中华护理杂志,2004,1:5.

[3]何春梅,霍建珊,陈小妹,等.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误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河南医学,2009,20(9):150-153.

猜你喜欢
洼田吸入性体位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护理干预对 ICU 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影响
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套管滑脱五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