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观察

2013-02-02 13:59孟娥张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奶量微量胃肠功能

孟娥 张楠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体重<1500 g的新生产婴儿,由于其各器官发育不完善,生活能力低下及抵抗力差,致死亡率高。因此,如何早期建立胃肠功能,减少并发症,促进体格发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科采取早期微量喂养,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患儿胃肠功能建立,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VLBWI患儿176人,入院时患儿均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其他并发症,胎龄<32周,体重为1000 g~1500 g,生后0.5 h~2 d入院。随机将176例患儿分为早喂养组和晚喂养组。早喂养组88例,其中男46例,女42例,胎龄(31.6±1.2)周,出生体重(1390±108)g。晚喂养组88例,其中男50例,女38例,胎龄(31.4±0.6)周,出生体重(1389±165)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外,早喂养组生后8 h开始微量胃肠喂养。晚喂养组于出生后48 h开始微量胃肠喂养,均给予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采取间歇胃管喂养或滴管喂养。早喂养组开始奶量为0.5~4 ml/(kg·次),每3 h一次,并配合护理干预在每天喂奶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NNS)锻炼吞咽功能,喂奶后30 min给予腹部按摩3/4次/d,每次10~15 min,每天肛管刺激排便1~2次,并依据患儿残余奶量、腹胀、排便情况、缓慢加奶,1~7 d可增加5~10 ml/(kg·d),直至达全量喂养。晚喂养组开始奶量为0.5~4 ml/(kg·次),每3 h一次,依据自身胃肠调节情况进行适量加奶,对出现腹胀的患儿可行肛管排便或温生理盐水灌肠,直至达全量喂养。两组患儿不足部分均采取胃肠外静脉营养供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VLBWI患儿每日增加奶量、残余奶量、日腹胀次数、日排便次数、日体重增长量、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数,喂养不耐受情况。

2 结果

2组VLBWI胃肠功能比较,早喂养组每日增加奶量(15.3 ±3.4)ml,残余奶量(0.8 ±0.2)ml,日腹胀次数(0.7 ±0.5)次/d,日排便次数(3.8±1.7)次/d,日体重增长量(16.5±6.0)g,住院天数(16.8±2.5)d,发生高胆红素血症26例(29.5%),晚喂养不耐受者24例(27.3%)。晚喂养组患儿每日增加奶量(10.4±2.4)ml,残留奶量(1.3±0.7)ml,日腹胀次数(1.5±0.5)次/d,日排便次数(2.4±1.4)次/d,日体重增长(11.4±4.0)g,住院天数(20.9±3.5)d,发生高胆红素血症46例(52.3%),喂养不耐受者64例(72.7%)。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早喂养组在日增加奶量、排便次数、体重增加几方面均较晚喂养组有明显增加,在残留奶量、腹胀次数、住院天数、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几面均较晚喂养组明显减少。

3 讨论

3.1 VLBWI应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于生后8 h开始微量喂养,奶量为:出生体重<1000 g者0.5~1 ml/kg.次,出生体重>1000 g者喂养量1~4 ml/kg.次,间隔时间3 h,每次喂奶前观察残余奶量,并在喂奶前进行非营养性吸吮锻炼吞咽功能。因VLBWI患儿常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鼻腔狭窄,并且以鼻呼吸为主,若经鼻插管呼吸困难影响呼吸[1],因此本组患儿采用咽饲法或滴管法,对呼吸无影响。采用NNS锻炼对VLBWI消化功能与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因NNS可刺激胃肠道的G细胞释放胃泌素,胃泌素不仅能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和胰酶的分泌,还可促进胃蠕动和胃黏膜生长[2]使胃排空加快,缩短肠道转运时间。袁惠华等[3]报道,对于VLBWI患儿出生后尽可能早开始胃肠喂养,有利于胃肠功能成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国外学者也有报导,即使VLBWI有严重疾病,只要开始喂养就会出现正常胃肠肽分泌高峰,并不会增加胃肠负担[4]。

3.2 早期微量喂养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并发症发生:两组病例观察显示,早喂养组患儿胃肠道功能建立成熟方面优于晚喂养组。患儿在日体重增加、残余奶量、日奶量增加、日腹胀次数、住院天数,并发症几个方面均优于晚喂养组,国外学者也有报道[5],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发展与成熟,提高胃肠道酶的活性,促进胃肠激素的释放,增加胃肠道的血液量,改善胃肠动力,建立正常菌群,提高VLBWI的喂养耐受性,降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王红等[6]报道,早期喂养有利于促进胆红素在粪便中排泄,减少肝肠循环,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本观察组也显示,早期喂养组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明显低于晚喂养组。

3.3 适度增加奶量:在微量喂养的基础上,逐渐加奶,切忌过快过急。因适度增加奶量,可防止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以保持胃肠道成熟的促进作用。国外学者Van等也有报道[7],对VLBWI采用奶量每天为5 ml~20 ml/kg的微量喂养时,发现缓慢加奶微量喂养,可避免喂养的并发症,促进生长发育,降低感染率。经本组病历观察,应依据患儿残余奶量,腹胀次数等情况,缓慢加奶,防止喂养不耐受发生。

3.4 积极配合护理干预,促进胃肠功能建立:每日3~4次对患儿进行腹部按摩,有促进胃肠消化、吸收、蠕动作用。有研究表明,在按摩时,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可使胃泌素和胰岛素明显增高,在不增加热量的情况下,使患儿增加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使体重增长明显[8]。因此,腹部按摩对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有积极作用。采用每日1~2次肛管刺激排便方法,可有效增加排便次数,增加胆红素的代谢,防止腹胀、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总之,VLBWI早期微量喂养,配合护理干预NNS、腹部按摩、肛管刺激排便等方法,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发育成熟,使达到足量喂养时间缩短,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且缓慢增加奶量,提高喂养的耐受性,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谢文杰,孙燕.新生儿经口留置胃管的观察和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32.

[2]周吕.胃肠生理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01.

[3]袁甫华,黎小秀,张雪宇.早产儿胃肠喂养开始时间的临床研究.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4,6(1):24-25.

[4]Slagle TA,Gross SJ.Effect of earlier low-volume enteral substrate on subsequent feeding tolerance i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 fants.J pediatrics,1998,113(3):526-531.

[5]Mishra s,Agarwal R.Jeevasankar M,et al,Minimal.enteral nutrition.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2008,75(3):267-269.

[6]王红,梅力.早期喂养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1):55-56.

[7]Van EIRM,Vanden BA,Bunkers CM,et al.Minimal enteral feeding.fet al blood flow pulsatility.and postnatal in 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reterm infants with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Arch Dis child Fartal Neonatal Ed,2004,89(4):293-296.

[8]曹静.按摩治疗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血浆胃泌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影响.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8-30.

猜你喜欢
奶量微量胃肠功能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nodules in a patient with pulmonary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A case report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微量滚转力矩天平测量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