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2013-02-02 13:59刘杰王金萍蒋小兵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纱布预见性颅脑

刘杰 王金萍 蒋小兵

作为病死率高达50%的重型颅脑损伤,由于受伤后中枢性呼吸功能不全,在进行抢救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步骤就是气管切开给氧。因而临床中对进行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并发生和死亡意义重大,现将我院在此方面的预见性护理心得汇报如下。

1 资料

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63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男43例,女20例,最小年龄5岁,最大年龄79岁。开颅手术后即刻施行气切的患者为23例,其他3例是在院外施行的气切,6例在急诊科施行的气切,还有13例是在手术后第二天施行的气切,18例是在术后3~7 d内施行的气切。

2 护理方法

2.1 对气管切口处的护理 气切患者肺部感染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源性感染。由于气管内插管,会受到附近皮肤细菌和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这样气管切口就非常容易感染。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为防患于未然,对切口除了要及时更换纱布之外,还要及时将切口周围皮肤的痰液清除干净,保持此处的干燥。最好使用一次性无纺布气管纱布垫,因为其他的纱布会有线头,容易累积在切口处或掉入气道内,轻者引起咳嗽,重者就会造成感染。而无纺布纱布垫就避免了这些缺点。此种气管套管垫抗感染、止血,厚薄大小适宜,且促进伤口的恢复,容易清除滞留的痰液。

2.2 加强环境护理 患者气管施行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失去了许多正常的功能。如过滤、调湿、调温屏障等,由于手术的破坏,原本的屏障保护功能也大大的降低。加之手术后气管及肺的水分蒸发非常快,这非常容易引起感染的发生。因此对气切的患者病室温度和湿度都要严格要求,温度21℃~22℃比较适宜,湿度最好保持在50%~60%。对室内要3次/d定时用1000 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至少2次湿拖地面,同时还要对空气采用紫外线或三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室内要保持每日早晚2次的开窗通风,每周要进行一次的空气检测。减少外来人员的人流动,必要时可戴口罩穿隔离衣防止交叉感染,对患有呼吸道感染及皮肤病的患者,坚决禁止进入病房。

2.3 加强护理管理,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由于气切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医务人员在护理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护理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本着对待气管要像血管一样的原则,一条吸痰管只用一次,且每次吸痰都要对薄膜手套进行更换,需要拔出气管套管或气囊放气之前,一定要把口鼻咽部内及气囊上的分泌物充分吸净[1]。

2.4 对口咽部加强护理,坚决控制误吸 对患者要加强机械通气,根据患者口腔的pH值选用合适的口腔清洗液,进行每日三次左右的清洗。如果患者口腔的pH高,可用0%~3%的H3BO3液擦拭,若pH值低,则用2%NaHCO3擦洗,pH值呈中性时,用生理盐水或1%~3%H2O2擦洗。

2.5 重型颅脑伤后,因营养摄入量不足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引发感染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因素。此外治疗中,使用一些激素会严重损坏人的免疫防御功能致使抵抗力大大降低。所以为加强营养,解除引发感染的内在因素,一般就要在发病后的四十八小时内留置胃管。

2.6 谨慎用药,注意护理体位 由于一些激素会破坏人的免疫能力,所以一定不能盲目所谓为了预防而是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对激素也要尽量少用。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体位,最好在采用抬高床头40°~50°角。

3 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的护理,63例患者中只有1例(1.6%)发生了肺部感染,单无一例死于肺部感染的。

4 讨论

虽然肺部感染占据了重型颅脑损伤气切患者并发症中的首位,但只要对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充分认识,采取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加强护理工作,严格护理中的各项操作,重型颅脑损伤气切患者肺部感染是完全可以减少或者降低的。所以预见性护理在临床中意义重大,作用不可忽视。

[1]王卫.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2(3):51-53.

猜你喜欢
纱布预见性颅脑
不“怕”火的纱布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不漏水的纱布
防水的纱布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是雾,不是纱布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