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选择抗生素是管理感染的基本措施

2013-02-02 13:59罗培刘天吉何霞李娅林罗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9期
关键词:传染性耐药性菌群

罗培 刘天吉 何霞 李娅林 罗欣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指按医学科学的原则使用抗生素治疗及预防感染,保障患者能得到最佳疗效,减少耐药性细菌分离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如此对提高医疗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有重要影响。

1 耐药性细菌与医院感染

大量文献报道表明,医院感染是医院内耐药的正常菌群和抗生素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密集而发生的感染。

传染性的耐药性细菌在医院感染上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最常发生的“基因”转移是通过性菌毛的配接方式,其次为转化及由噬菌体传导。现已查明,这种耐药性的传播可发生于肠肝菌科及假单孢菌科的全部菌属,由此方式获得的耐药性称传染的耐药性。传染性的耐药基因转移的频率很高,约为102,这种传染性的耐药性不但常发生于肠道内、咽部和皮肤深部组织等处的正常菌群中,也可发生在污染环境的腐生菌中,许多无致病性的细菌可贮存耐药性基因,在合适的条件下可成为传染性耐药基因的来源,其存在常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治疗量的一切抗生素,对机体正常菌群均有程度不同的影响,由于正常菌群中敏感的细菌受到抑制或杀灭,菌群微生态失调,其中具有定值抵抗力的细菌如肠道中的厌氧菌大量减少,平时受其拮抗的细菌或真菌发生过盛而成优势菌群,结果耐药性细菌力和侵袭力增强且易定植,而使用严重影响定植抵抗力代表菌的抗生素如广谱抗生素时,耐药菌株和潜伏的病原菌的突变机率将由一般而提高,更易发生新的耐药细菌,如多耐药性细菌的发生率增大。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2.1 用药和选择依据 明确诊断为细菌感染性疾病,并掌握感染程度和部位;明确培养出的致病菌,了解抗生素药敏结果;掌握抗生素的特性,包括药理作用、抗菌谱、抗菌活性、给药途径、干扰因素、毒副作用,药物价格;了解宿主特点,包括过敏体质、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妊娠等。

2.2 抗生素预防用药要严格控制 无针对性的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手段,常导致耐药性细菌感染。对无感染迹象的昏迷、脑血管意外、非感染性休克、恶性肿瘤、糖尿病及插管者一般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科手术用药主要用于手术感染率高或者发生感染则对预后有严重的影响,手术中组织损伤严重或手术时间超过3 h以上,无菌条件难以保证而细菌污染可能性大,免疫力低下程度较重而对医院感染高度易感的患者。

2.3 全身性抗生素预防 应始于手术即将开始前,终于术后12~24 h,预防手术后感染不应仅着眼于抗生素预防,应全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限制性使用抗生素是一项有效的宏观控制措施。在一定时期中限期使用一些抗生素的种类,减少全院抗生素治疗患者数量及使用抗生素的总量,以降低抗生素压力,保证可用的抗生素发挥其最佳疗效,减少耐药菌的发生和发展,达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及暴发的目的。

猜你喜欢
传染性耐药性菌群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发酵桂闽引象草替代部分日粮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功能性便秘患儿的肠道菌群分析及治疗干预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