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制壶,动手更要多动脑

2013-02-15 04:07张夕琴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3年2期
关键词:器形纯手工制壶

文 / 张夕琴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长久以来紫砂壶都是为茶服务的器皿,在国家推崇紫砂文化的当今,紫砂壶的功能似乎有了一定的改变,很多紫砂器的完成,已经不仅仅是用来泡茶,而是具备了类似与瓷器、青铜器等供欣赏和摆设的功效。

我一直认为,在紫砂的设计上,是可以加入现代的审美甚至抽象的概念,适度打破传统的束缚。将一种新的理念融入到紫砂器的审美中,以突破当今业界不断攀模前人作品的不良现状。

紫砂的现状让很多年轻爱好者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觉得只有类似石瓢、仿古等类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即便当代的新紫砂学院派代表的作品开始逐渐深入爱好者群落之后,其作品仍不足以占领市场的大份额,毕竟大部分玩壶人的心态,从主观上还是认为壶是为茶服务的,无疑给传统派建立了足够强大的后盾,反之让创新的步伐停滞不前。但当代制壶业者长期吃前人饭,一味的攀模,最多是改良,更多是无限制的粗劣复制。这对爱壶者而言无疑是变相欺骗,对行业的发展史具有阻滞作用。

当代的紫砂人,应该考虑如何去突破传统,如何将实用性与鉴赏性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即便在设计上无法达到突破,至少也应该在工艺上完成前人未曾达到的效果,例如纯手工完成制作高难度器形。要用当代紫砂审美的新标准,叠加传统壶作的古朴大度,再加上自己对紫砂器理解的创新概念,只有这样,紫砂才能更有希望。

紫砂器的审美,一直与人的形体和气度息息相关。或秀美、或强健、或威武、或文雅……以人的气质为模本设计紫砂壶,使能够将壶的精神气韵更合理的表现出来。但究竟如何能够把紫砂器的韵味表达出来,然后还能获得实用的功效,这是一个非常难办到的课题,还需要在突破传统的技术上能有所创新,这个就更难了。我一直在考虑将紫砂器融入一些生活实景或模拟元素,加以改良变成属于我自己的创作。

陶手要做出壶的气度、漂亮的比例,协调的搭配…..我认为是不能用难或者容易来比喻的。一位作者对壶的理解,对传统器形的认知,对形体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完全依靠长年累月练习出来的。而更多是依赖作者的想法、师父的言传身教、作者的固有审美、作者对壶的理解和要求来决定的。很多时候,并不是说一个人练20年纯手工的陶手就能把制壶的感觉找出来,岂不见这么多老技工、老艺师们直到今天做壶的样子还是那么呆板而死气沉沉。当代有很多做仿老壶的,能够把壶做的很有老味的,并不多是老艺人,其中很多是20多出头的年轻人。这就足以定论:陶手之前的几年练习基本功,到了后期要把壶做好,要靠的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条件,是自身对壶的理解,还有就是被调教的过程和作者的接受能力。反之,并不是说每天起20个身筒,十年后就能做到实力派强人能达到的效果了,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在勤练手上功夫的前提下,除了临摹之外,需要认真努力的去摸索,去体验生活,或许会对未来的创作更为有所助益。

猜你喜欢
器形纯手工制壶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打造中职学校的“纯手工”教育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微信·我们的小故事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跨界设计并纯手工制作华冠(下)
SKAP(圣伽步):一针一线,致敬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