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局域网(WiFi)命名的法律规制研究

2013-02-15 06:30周杰白悦
铁道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局域网无线网络命名

周杰,白悦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 200135)

无线局域网(WiFi)命名的法律规制研究

周杰,白悦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上海 200135)

我国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WiFi热点的名称也多种多样,这种新兴的自我表达方式容易被某些人所利用,成为侵犯别人合法权益的工具,目前我国尚未对这一领域进行法律规制。应在了解WiFi命名和信息表达传播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民法、侵权行为法及刑法对这一现象进行法律管控。

WiFi;热点命名;法律规制

2012年,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美国新泽西州蒂内克市警局接到一美国黑人妇女的报警,称其用手机搜索到了附近一个以“Fuck All Jews And Niggers”(去他妈的犹太人和黑鬼)命名的WiFi信号,这种仇恨性的语言使她感到震惊,使她和孩子受到伤害,警方遂将该事件作为仇恨犯罪展开调查。

在当今社会,很多大城市都被无线网络所覆盖,人们在享受便捷的同时也遭遇着诸多问题。我国的无线局域网(WiFi)技术的应用正处于一个爆发的过程中,在我国的众多城市处处可以搜索到五花八门的无线网络,而鉴于国外已经出现的法律问题和社会秩序隐患,我国法律宜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一、无线局域网命名的法律问题产生之原因

(一)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背景简介

无线局域网(WiFi),或者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无线保真技术,又称为802.11b标准。它是一种短程无线传输技术,是由无线热点(Access Point,简称AP)和无线网卡组成的无线网络。它定义了两种类型的设备:一种是无线接入站点设备,一种是配置有无线网卡的计算机。WiFi技术的优势就在于它无需布线,传输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在开放性区域通信距离可达300米,在封闭性区域通信距离为76到122米,特别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

随着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的兴起和普及,以及移动用户的增多,WiFi热点在机场、车站、图书馆、会议场所等人员较密集的地方应用越来越普遍,用户只要将支持WiFi功能的设备拿到该区域内,就可以高速接入因特网。同时WiFi因其便利高速,被众多企业及公共场所管理机构普遍使用,是目前使用极为广泛的无线互联网网络接入方式。

前文案例中提到的具有冒犯性的WiFi名称原理在于所谓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技术。通俗地讲,SSID就是为实现相互通信你给自己的无线网络所取的名字。同一生产商推出的无线路由器初始都使用了相同的SSID,出于安全性和辨识性考虑,最终用户一般都将SSID命名为一些较有个性的名字,因为SSID最多可以有32个字符的容量,且可以以中文形式命名,有一定的意思表达空间,其潜在的受众群体巨大,故可能存在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这将会涉及到无线热点命名的法律规制问题。

(二)现实生活中WiFi名称(SSID)的信息表达

WiFi在掌上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以前很多年轻人为了体现个性,会通过穿着或是言谈举止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以此来寻找自我和体现存在感。而现在,为WiFi命名则成了他们表达自我的一种新兴形式,许多年轻人开始不满足于用普通的名称来识别自己的无线网络,而更倾向于采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名字,其中有些带有恶作剧的色彩,如404NetworkUnavailable(404的网络不可用),PlzBringVodkaToApt1310(请送伏特加来1310室),Network Not Found(搜不到网络),BAD ERROR 313:disconnect(严重错误313:无法连接)。

当然,以上无线网名称虽然多样,但并不防碍社会秩序。然而有些则可能有侵权的嫌疑,或泄露他人隐私,或可能造谣侮辱,如I Can Hear YouHaving-Sex(我能听到你们做爱),Your Sex Too Noisy(你们做爱声太吵),Fat man on 7fl is douche(7楼的胖子像水桶)。更有甚者,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秩序,如开篇笔者提到的案例中的无线网络名称。

这些意思表达中,有些已经触及了法律的底线,虽然宪法赋予了我们言论自由的权利,但这种权利并不能被肆无忌惮地滥用,必须进行必要的限制,而这种限制是为了使我们更好地享有自由。

二、无线局域网名称信息传播的特点

无线热点的名称作为一种新兴的表达自我的方式,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一)传播主体灵活移动,接收主体不特定

前已述及,WiFi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从几十米到数百米的范围不等,它的受众群体就是在这个范围内可以手动或自动搜索功能搜索到SSID即无线热点名称的使用智能设备的人。

在一般城市居民楼或固定办公场所中,打开iPad等智能设备常可以搜索到多个无线网信号,似乎给人的印象是无线网信号的传播是较为固定的,其实不然。

利用WiFi名称传播信息者可以是灵活移动的,有网络信号有路由器即可自行设置或更改中英文的无线网络名称,甚至可以用手机或笔记本等移动设备作为热点(hotspot),传播出来的无线网络信号会随着这种设备的移动而移动,无形中扩大了接收群体的范围。但是,对于处在某一具有不良WiFi名称的无线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但并未进行无线信号搜索的人,我们不能认为其也受到了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他们至多是受到了潜在性的影响,在受众没有明确提出诉求之前,我们不可能具体预见有哪些人的权利受到了侵害,这种不确定性使这类新型的受害主体与传统的受害主体有所不同。

(二)表现形式单一,作用效果多样

仅仅通过对WiFi热点命名这一简单行为,就可能产生多种不同的效果。

首先是识别的作用,对WiFi热点命名能将自己的无线网络与他人的无线网络相区别,起到易于识别的作用。

其次,在识别的作用基础上,其可能具有商号或广告的效果,如日常中多见的“CMCC”、“China-Net”、“McDonalds”、“Starbucks”等。如果将热点命名为咖啡厅、快餐店、超市、商场等的名字,对于搜索到此种WiFi信号并使用的人无形中就起到了一种广告宣传的作用,既可将处在此种WiFi信号覆盖范围中的人作为自己的潜在客户,也可使使用者得到附近存在消费场所的信息。

最后,一部分WiFi名称也可能被用于突出表达自己的个性,但这种以无线网名称为载体的思想表达可能具有社会危害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命名者仅仅通过言语形式来传达其思想,并没有付诸什么具体的煽动性或者破坏性行为,或有实质上的肢体对抗,但这种语言对一定范围的个体所造成的精神损害是不容忽视的。

(三)隐蔽性强,取证困难

WiFi起名的主体并没有暴露在大众的视域之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而且其可以通过随时更改自己的热点名称,让人难以捉摸到到底是何人所为,或者只是可以猜测出大概的范围,却不够精确,而且一旦关闭该热点,就查找不到此行为人,因而具有瞬时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在普通侵权案件中,受害一方难以调查取证,如果行为严重到涉嫌刑事犯罪,这种隐蔽性强的特点使得警方很难取得违法证据,给侦查取证带来极大的困难,不利于被侵害个体和社会权益的保护。

三、无线局域网名称命名的法律规制

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是,表达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国家有保护公民享有表达自由的义务,也具有限制公民表达自由滥用的权力。公民在行使表达自由权利的同时,应该尊重他人的权利和荣誉,考虑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和公共道德。

基于无线局域网热点取名的特殊性,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基础就是此行为可能会影响到搜索到此种无线局域网信号群体的利益。在此,笔者从如下角度来进行研究。

(一)民事侵权

1.隐私权

维护生活的安宁与安全,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是人的基本需求,这种需求的表现之一就是个人隐私权。它要求个人与社会无关的私人生活和个人信息不得受到他人的干涉。在无线局域网络的环境下主要体现为对个人生活安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无线局域网信号接收的距离从数十米到百米以上,具有一定的覆盖范围。如果热点的名称涉及他人的隐私,那么热点就成了侵害他人权利的工具。例如your sex too noisy(你们做爱声太吵),stop cooking Indian(印度人,停止烹饪),lily lives a dog’s life (丽莉过着狗一样的生活),Shut the barking dog up No.7(7楼的疯狗闭嘴),这些名称或多或少都透露着周围人的私生活,在住宅区并不大的地方,你可以推断出此种名称到底指向的是谁。很明显,这使得私人生活受到了他人的窥视和干扰,个人信息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被发布出去,命名者的行为由此就可能侵害了他人的隐私权。

2.名誉权

名誉是指人具有人格尊严的名声,是人格的重要内容,受法律的保护。然而,覆盖于公共场所或住宅小区的一些无线网热点的名称,例如bitch next door(邻居是贱人),Andrews is Snitch.(安德鲁斯是小偷),这些都带有公开侮辱诽谤的性质,这种名称侵害了他人的名誉权,使被侵权人的社会评价降低,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损害了他们的社会形象。

(二)刑事犯罪

侵权行为在触犯民法、侵害民事权益的同时,也有可能触犯刑法,构成犯罪。以上提到的侵犯隐私权和名誉权的行为,如果达到严重的程度或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亦有可能构成犯罪,如侮辱罪、诽谤罪等。

在无线局域网络信号范围内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接收到热点的名称包括表达的信息,而其中有些表达就带有煽动种族歧视、民族仇恨和虚假、侮辱、诽谤及迷信的色彩。在大众之间传播此种思想的行为有可能涉嫌刑事犯罪,例如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煽动分裂国家罪,等等。

(三)无线局域网名称的规范

我们在享受网络便捷的同时,也承受着它可能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正是由于无线局域网热点命名具有可移动性、隐蔽性、潜在性和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其造成的损害后果往往比传统的侵权行为更为严重。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言论表达方式,行使的范围需要利用法律加以规制。针对这种新兴的侵权形式,目前法律还没有明确规定。总体而言,法律规制可以有两条途径,第一条是把先前已有的法律成果用到涉及无线局域网名称侵权(或犯罪)案件的解释中。第二条是专门立法,当然,后者也须借鉴原有立法成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该条明确了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在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可以依据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守公序良俗,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该条是关于公序良俗,即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规定。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公序良俗要求民事主体的行为应当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风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为无线局域网热点命名的行为亦属于民事行为,公民或法人在行使这一权利时,不应当使用具有歧视性、侮辱性、仇恨性甚至具有迷信色彩等违反公序良俗的名称。

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使他人的私生活受到窥视、社会评价降低甚至信誉受到极大损害的热点名称,应当受到严格的限制,从而更好地保障公民的隐私权和名誉权。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民事权益包括姓名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有关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无线局域网起名的行为,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姓名权等,行为人应当立即停止此种侵害行为,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向被侵权人赔礼道歉,进而消除不良影响,恢复被侵权人的名誉。在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被侵权人可以依据《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提起诉讼。

以上这两部民事性质的法律对一般民事主体的义务和侵权行为作了规定,当公民的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据此来提出诉讼。

3.《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简称《域名法》)

关于互联网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域名法》第19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注册和使用的域名,不得含有下列内容:(一)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三)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五)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六)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七)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八)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第32条规定,违反第19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有关机关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法律对域名的注册和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定,列出了不得包含的相关内容,而这些内容,也都是无线局域网热点取名可能涉及却应严厉禁止的。上述的九项内容,都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域名的应用范围虽然比热点名称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广,但是其注册的主体范围较窄,法律对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了更明确的限制。而能给无线局域网热点取名的却可以是任何人,随着智能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能够进行这一行为的人口基数大,总量上比对域名进行注册和使用的人数更多,我们只要开启无线局域网搜索功能,热点名称会自动显示到所持的设备上的,主动性更强。笔者认为,对无线局域网名称进行法律规制是非常必要的,域名与无线局域网热点名称都是构成我们网络生活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可以借鉴法律对于域名注册的规定,对无线局域网的名称作出规范。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单列一章,对于出现的无线局域网热点名称等新问题进行规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因SSID名称侵犯他人权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国家有关机关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例如,某办公楼内职员突然搜到以“Miss Li SleptWithMe”(李女士和我上过床)或“Miss Li NotVirgin”(李女士不是处女)的无线网信号,这种名称就有可能触犯刑法。

依据《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另外,假若本文开头所引用的美国案例发生在我国,那么其嫌疑人就可能涉嫌违反《刑法》第249条的规定,即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结语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各种支持无线局域网功能的设备日益普及的今天,消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快捷和多样化,与此同时,人们的私生活领域也更容易受到侵犯。人们日渐生活在一种透明的环境中。这就要求我们更要相互尊重,在网络里在生活中理性包容地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保护公民的权利,减弱法律滞后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应当探讨的。

我国的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应用正处于一个爆发性增长的过程,对其将要带来的各种法律问题学界和实务界需未雨绸缪,警方应当提高计算机技术,为侦破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法律作为最后的屏障,应当依靠制度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公民权益的功能,维护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1]张婧.WiFi网络实名认证的方法研究和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2,(10).

责任编辑:赵新彬

D920

A

1009-3192(2013)04-0083-04

2013-05-20

周杰,男,法学博士,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讲师;白悦,女,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局域网无线网络命名
时间触发卫星无线网络同步仿真研究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轨道交通车-地通信无线局域网技术应用
滤波器对无线网络中干扰问题的作用探讨
基于VPN的机房局域网远程控制系统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基于802.1Q协议的虚拟局域网技术研究与实现
局域网性能的优化
TD-LTE无线网络高层建筑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