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族字考析

2013-02-15 17:24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广韵足踝

吴 晶

(宁夏大学 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对于字族的关注和研究由来已久,上可追溯至宋代的“右文说”。但蔡永贵认为字族不同于传统的“右文说”,乃是一种母文表义的文字现象,即由记录根词的母文的形、音、义孳乳分化出来一系列孳乳字,而它们与母文的形、音、义之间因关系远近有着的不同层次联系。根据“母文表义”这一理论,分析以“果”为母文,加注类属符号所成的十三字,探讨母文与孳乳字之间的意义联系。

一、具有“小而圆”义的“果”族字

踝,《说文·足部》:“踝,足踝也。从足,果声。”[1,p46上]《玉篇·足部》:“踝,胡瓦切。足踝也。”[2,p130]《广韵·马韵》:“踝,足骨也。”[3,p289]《段注》:“踝,足踝也。<釋名>曰:‘踝,确也。居足兩旁硗确然也。’按:踝者,人足左右骨隆然圜者也。在外者谓之外踝。在內谓之內踝。”[5,p81上]踝骨即踝关节,形状与人体其他关节部分一样,都是圆滑状,以便于活动,与果实形近。

髁,《说文·骨部》:“髁,髀骨也。从骨,果声。”[1,p86下]《玉篇·骨部》:“髁,口卧、口禾二切。髀骨。”[2,p136]《广韵·马韵》:“髁,腰骨也。苦瓦切。七。”[3,p289]《戈韵》:“髁,膝骨”[3,p144]。《过韵》:“髁,髀骨也。”[3,p400]《段注》:“髀骨也。髀骨犹言股骨也。医经亦谓之股骨。……髁者,髀与髋相按之处。人之所以能立,能行,能有力者皆在于是。故医经谓之机。”[5,p165上]从这些解释来看,“髁”指的就是髀骨与髋骨相交的关节部分,人体骨骼中这些部分大都小而圆滑,与果实的形状颇为相似。

窠,《说文·穴部》:“窠,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从穴,果声。”[1,p152下]《玉篇·穴部》:“窠,口和切。《说文》曰:‘空也。穴中曰窠,树上曰巢’。”[2,p225]《广韵·戈韵》:“窠,窟。又巢。”[3,p143]由此可知,“窠”类似于“穴”和“窟”,则其形当“小而圆”,与果实的外形相近。

颗,《说文·页部》:“颗,小头也。从页,果声。”[1,p182下]《玉篇·页部》:“颗,口火切。小头皃。”[2,p75]《广韵·果韵》:“颗,小头。苦果切。三。”[3,p287]《段注》:“颗,小头也。引伸为凡小物一枚之称。珠子曰颗,米粒曰颗是也。”[5,p418下]由于果实大多“小而圆”,所以原本表示果实性状的“颗”被用作与果实具有相同性质——小且圆的“小物”的量词。

二、具有“突出、显露”义的“果”族字

从“果”的另一特征义“突出、显露”,我们可以孳乳出“祼”“课”“敤”“稞”“裹”这五字。

祼,《说文·示部》:“祼,灌祭也。从示,果声。”[1,p8下]《玉篇·示部》:“祼,祼鬯告神也。”[2,p12]《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享先王。”[6,p540]郑玄注曰:“祼之言灌,灌以郁鬯,谓始献尸求神时也。”[6,p541]可见,“祼”指的就是将酒灌注于地的一种仪式,酒被洒在地上,亦即显露于地面,故“祼”含有“突出、显露”义。

课,《说文·言部》:“课,试也。从言,果声。”[1,p52下]《玉篇·言部》:“课,枯过切。议也,试也。又苦讹切。”[2,p165]《广韵·过韵》:“课,税也,试也,第也。”[3,p400]《戈韵》:“课,课差。”[3,p144]《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7,p957]《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臧。”[8,p117]《段注》:“试也。《广韵》:‘第也,税也。’皆课试引伸之义。从言。果声。”[5,p93上]可见“课”的主要意思为通过考核选拔优秀者,也就是使优秀者显露出来。

敤,《说文·攴部》:“敤,研治也。从攴,果声。舜女弟名敤首。”[1,p69上]《玉篇·攴部》:“敤,口果、口卧二切。研理也。”[2,p332]《广韵·果韵》:“敤。研理。又音课。”[3,p287]《过韵》:“敤,研治。”[3,p400]大凡研磨某种材料,都是要将该材料突出的多余部分去除,从而使其内部显现出来,或者使其呈现出研磨者所期望的形态。所以,“敤”这种行为的目的就是“突出、显露”某事物。

稞,《说文·禾部》:“稞,谷之善者。从禾,果声。一曰:‘无皮谷’。”[1,p145下]《广韵·马韵》:“稞,净谷。”[3,p289]《戈韵》:“稞,青稞。麦名。”[3,p144]《段注》:“谷之善者。谓凡谷颗粒俱佳者。《广韵》云:‘净谷’。从禾。果声。胡瓦切。古音读如颗。一曰无皮谷。谓谷中有去稃者也。此义当读如‘裸’。”[5,p325下]如《段注》所言,则“稞”表示“谷之善者”义时指的是谷中被挑选出的优良者,而表示“无皮谷”时指的是去除了稃皮把籽粒裸露出来的谷子。《广韵·戈韵》认为该韵中的“稞”指的是青稞,而青稞是一种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的谷类作物,也被称为“裸大麦”。可见,“稞”确实是含有“突出、显露”的意义。

裹,《说文·衣部》:“裹,缠也。从衣,果声。”[1,p172下]《玉篇·衣部》:“裹,为乖切。苞也。胸藏物也。抱也。在衣曰裹,在手曰握。”[2,p502]《广韵·果韵》:“裹,苞裹。又缠也。”[3,p285]《过韵》:“裹,包也。又音果。”[3,p400]《管子·君臣》:“富之以国裹。”[8,p569]注:“谓财货所苞裹而藏也。”[8,p569]综上所述,“裹”主要是以包裹的形式将某物包藏不显露出来,与“突出、显露”义相对,也有关联。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认为以“果”为母文的“果”族字以“果”的特征义为核心并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小而圆”义中的“踝”“髁”同时也具有“突出、显露”义,更加证明了“果”的两个特征义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三、有待考证以“果”得声的字

此外,还有三字亦以“果”得声,但意义尚无法与上述二义核系联,谨录之以待进一步考证。

淉,《说文·水部》:“淉,水也。从水,果声。”[1,p228下]

[1]许慎.徐铉,校定.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顾野王.陈彭年,等重修.宋本玉篇[M].北京:中国书店,1983.

[3]陈彭年.宋本广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2.

[4]郑玄.郑氏周易注(丛书集成初编)[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

[5]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6]郑玄,注.贾公彦,疏.赵伯雄,整理.周礼注疏(十三经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陈奇猷.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8]黎翔凤.梁运华,整理.管子校注(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04.

猜你喜欢
广韵足踝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明代韵书《并音连声字学集要》又音考察
王国维《广韵》批校与治学精神
徐宗元尊六室所藏《广韵》及批校题跋辑录
足踝外科学组25年回顾
从《离骚》看《楚辞补注》与《广韵》反切注音的差异
《集韵》所删《广韵》小韵考
中国足踝外科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