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报改变办刊模式的成功做法
——谈《医学争鸣》杂志的创办

2013-02-16 03:56袁天峰刘佳倩
中国期刊年鉴 2013年0期
关键词:第四军医大学编委办刊

袁天峰 吴 涛 刘佳倩

大学学报改变办刊模式的成功做法
——谈《医学争鸣》杂志的创办

袁天峰 吴 涛 刘佳倩

2009年对《第四军医大学学报》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永远铭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是它创刊的30周年,三十而立,值得纪念和庆贺;也是在这一年里,它荣获了“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值得荣耀和自豪;但是,在这一年里,学报创刊30周年不但没有庆祝,反而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变成了如今的《医学争鸣》杂志;也是在这一年里,在这所高等学府,乃至在期刊业界,很多人都在议论:“一所国内知名大学怎么能没有学报呢?”

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大家都知道,有着30年积淀的《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可以说曾经是陕西省科技期刊的一面旗帜,在全国科技期刊界也有着广泛影响,几乎将所有的国家及军队级大奖收入囊中,如首届国家期刊奖(全国50种)、首届解放军期刊奖荣誉奖、第二届国家期刊提名奖、首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RCCSE中国权威期刊、第二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连续5年)、“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军队仅两种期刊入选),陕西省首届精品科技期刊等。也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及其《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波兰《哥白尼索引》(IC)以及国内各大检索系统收录,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

所以这一改,就改出了不同的声音。但是不改革,学报就没有出路!

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创刊历程中有三次大的改革:一是2001年,成为全国高校中首家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的大学学报;二是2005年,成为国内首家自负盈亏的高校学报(学报为军队事业单位学校不拨款);三是2010年,成为全国首家直接由大学学报改变办刊模式并改变刊名的刊物,据悉全国有几家高校学报酝酿改刊名,但至今还没有落实。

下面从为什么改、怎么改以及办成什么样的期刊三个方面谈谈我们的改革。

一、为什么改?——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

前面谈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该拿的大奖都拿过,那为何要把它改掉呢?应该说这一切要源于第四军医大学一场史无前例的精品风暴。“办期刊也要办成精品”,本刊主编、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站得高、看得远,他是这样解释精品的,他说:“所谓精品,是事物品质最好、价值最高、为数不多且难以企及的部分,追求的是第一或惟一,它不随空间拓展而缩水,可随时间推移而增值。” “为什么唐诗宋词广为流传,就因为它是精品。”虽然我们认为学报办得还算不错,但在樊院士看来,发表在学报上的论文千篇一律,毫无特色可言。那怎么办?就得改!改掉学报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学报发展受限

目前,全国高等院校共有1700多所,这些高校中都有自己创办的刊物,即冠有高校名称的学报,且这些学报都为综合性学术期刊,刊发的内容以本校教学研究以及管理性论文为主,为本校的学术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种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刊的发展。很多高校学报虽然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却依然摆脱不了“家报”的名分,极少走出国门。我国高校学报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的屈指可数,在SCI收录我国近114种科技期刊中,高校学报不到10种,而且这些学报全为英文版,占SCI收刊6000余种的不到1‰,这说明了学报作为大学名片,其刊载科研论文的局限性。就《第四军医大学学报》而言,从1980年到2010年,在这30年的创刊历程中,经历了从季刊到双月刊、从双月刊到月刊、再从月刊到半月刊的变革,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为本校科研成果的产出和我国医学科研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与世界知名期刊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好的文章都投到了国外期刊,这样学报的发展空间更是十分有限了。

(二)科技发展迅猛,既要有记录科研成果的园地,更需要一些展示前沿科技思想、实现思想碰撞的大平台

第四军医大学近些年来发展迅猛,特别从实施“精品战略”以来,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2008—2011年连续4年荣获5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囊括了本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军事医学和口腔医学等领域,并实现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年“大满贯”。国家科技进步奖是目前国内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设立的最高奖项。但高等级成果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反思,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作为宣传第四军医大学科研成果的《学报》,无法实现这一媒介功能。特别是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文化和科技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更是需要一些繁荣学术、实现思想碰闯的大平台。

(三)国内尚无学术争鸣的医学期刊

经我们检索,目前医学领域与争鸣有关的国外期刊有3种,国内仅有不到10种的医学期刊设有与争鸣相关的栏目,这些栏目也是时有时无,但一旦开设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争鸣能够促进学科的发展[1]。我们在改刊名时经过查新,把《医学争鸣》选为刊名,把英文刊名定为Negative。中文是争鸣,而英文用“否定”,单从这个刊名来说,这也应该算是一个创新。因此,《医学争鸣》是目前国内与学术争鸣有关的惟一医学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编辑部给我们来信说:“现在别说去办一本争鸣性质的期刊了,就是一个争鸣性质的栏目都很难办下去。”我们在办刊的过程中也确实体会到了这一点。

二、怎么改?——就是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

既然刊名改了,办刊宗旨自然也要随着改变,由反映医学新成果和新经验变为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改革后刊物重在表现医学思想、观点方法和理论的创新上,主要的变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的转变和编委会的调整

编辑部还是原来的那个编辑部,人还是那么些人,这就存在一个办刊人思想观念转变的问题。原先的学报好办,稿源富足,可以坐在家里等稿、看稿、改稿,工作很轻松。可如今作为一个新刊,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更何况还是个争鸣性质的杂志,所以只能是走出去约稿。不光是办刊人的思想需要转变,作者的思路也得转变,这种稿子更难写。我们要不断地与作者交流,通过我们的实践,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我们进行全方位约稿,主要约稿方式有登门拜会、信函约稿、会议约稿、电子邮件约稿、向全国各大医科院所免费邮寄期刊进行约稿等等,一句话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我们所用的稿件95%以上是约稿,自由来稿是95%退稿。

原第四医大学报编委会的组成基本上是校、部、院、系领导及科室主任。编辑部提出了改选原则,编委必须是该专业领域的权威,现任主编、副主编都是院士担任。编委会编委主要从两院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学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以及总后“三星人才”(科技金星、科技银星、科技新星)中产生。在这样“苛刻”的编委任职资格条件下,原《第四军医大学学报》三分之二编委落选,一些挂名的编委,如部、院、系领导等行政干部全部落选。编委会章程中严格规定了编委的权利和义务,更令人关注的是编委会实行动态管理,每届编委任期一年,根据编委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调整。如果没有为期刊作出贡献,就要免除编委资格。第2届编委会时,免除了8名编委资格,并重新作了补充。另外,还专门聘请了中科院和工程院92名两院院士担任顾问编委,集中了国内最强的专家力量和优势。每期一篇的重头文章都是由院士撰写的。

(二)对期刊进行全方位的设计

《医学争鸣》杂志是目前国内惟一与争鸣有关的医学学术期刊,也是将冠有大学名称的学报改变办刊模式的成功实践者。通过三年的实践,办刊特色逐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封面设计新颖

《医学争鸣》杂志借鉴了国际名刊的办刊经验,每期开设了封面故事专栏文章,并根据这一文章的内容设计封面(见图1)。每年六期的杂志封面,犹如人的脸面,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展现给读者,给人赏心悦目之感,于活泼新颖之中更显特色[2]。

图1 《医学争鸣》封面设计

2.栏目设置新颖

《医学争鸣》杂志重点对栏目进行了全方位设计,摈弃了当今医学期刊千篇一律的固化的“论著”和“经验交流”栏目设置,开设了极具思想性的“名家论坛”栏目(由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撰写),启迪性的“名作点评”栏目(点评国际著名期刊发表的论文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前瞻性的“特约评论”栏目(对获得国内大奖的科研成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后续研究提出展望)、科学性的“医海探秘”栏目(就医学上的某一问题以科学的态度揭秘其真面目)、创新性的“发明与发现”栏目(揭示科学研究中原创性和创新性成果)、哲理性的“法理与伦理”栏目(将医学上的争议和争执问题从法理视角和伦理道德两个层面剖析)、争鸣性的“学术探讨和学术争鸣”栏目(对定论性和非定论性的医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可读性的“名人风采”栏目(以历代名医名家故事诫导从医者如何做人行医)。为配合学校实施的教育国际化,查找与国际名校和国际名科的差距,还专门开设了独具特色的“精解名校”和“精研名科”栏目。另外,还设立了观点与视角、医学观察、医疗改革、医学前沿等栏目。我们现在也正在思考和酝酿,准备打造出几个特色栏目,作为本刊的招牌栏目。

3.内容设定新颖

《医学争鸣》杂志刊载的是医学文章,但重在“争鸣”二字上。其刊载的论文不是简单的科研动态,而是具有深邃医学思想的观点和看法,甚或否定前人和权威,把学术问题推到风尖浪口,进行品、评、鉴、赏、析。“永远向前走,否定到最后”是《医学争鸣》杂志办刊的主旨思想[3],因此,设定的内容极富挑战性,为繁荣学术带来了无限生机。

论文内容有思想性、观点性和争鸣性是本刊的最大亮点,仅就标题来看就很吸引人的眼球。如:“抗凝还是分流——对话美国肝病学会”“植物雌激素真的能够治疗乳腺癌吗”“值得商榷的HDL假说”“三起三落”的自由基、“白癜风是病吗?”等等。“白癜风是病吗”是主编樊代明院士提出来的,他说白癜风为何长在动物上不是病,反而觉得好看呢?皮肤科专家在本刊给予了分析和阐释。

(三)期刊发行的创新

目前科技期刊的发行都不多,较多的也只有几千份,上万份的很少。为了改变学报的发行方式,编辑部创新营销理念,利用主编樊院士的影响和各种渠道推销期刊,对订购量较大的单位实行优惠,优惠幅度达40%。特别是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长期和广泛合作,成立了理事会,并在期刊上为这些企业作好宣传,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我们还深入各种学术会议,向他们推销刊载相关专业领域内容的期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说我们的发行量呈直线上升趋势,创刊第1年发行量达4万册,第2年12万册,第3年14万册。

(四)奖励措施的实施

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的稿源,创刊之初编辑部就制定了稿件奖励暂行办法,规定给本刊投来的稿件一律免收审稿费,刊发的稿件一律不收版面费,并根据国家有关稿酬管理规定,论文发表后向作者发放稿酬。院士论坛每篇是3000~5000元,其他论文500~1000元。本刊为双月刊,正文48页,平均发表论文15篇左右,所以每年的稿酬达到10万元。另外,我们还对为本刊作出重要贡献的作者,即投稿较多或者质量较高、产生重要影响的论文作者予以奖励,每年奖励额度达10万元。通过这些措施,为我们争取到了更多更好的稿源。奖励了作者,我们办刊人也得到了回报,学校根据发行情况对编辑部也实行奖励,奖励额度也达到了10万元。

三、办成什么样的期刊?——《医学争鸣》的发展走向

三年一路走来,《医学争鸣》在不断地成长和进步,并在开拓创新中得到快速发展[4]。在短短的3年办刊实践中,《医学争鸣》得到了广大期刊同仁的支持与鼓励,也得到了广大编委和作者的扶持与帮助,同时我们还赢得了总部机关领导和众多读者的赞许与褒奖。中国工程院李仁涵副局长、总政治部新闻出版局李军局长、姚计军副局长、总后宣传部李信光副部长都对本刊给予了高度评价,还有读者来信对本刊赞赏有加(见图2)。

图2 中国工程院李仁涵副局长(中)到《医学争鸣》编辑部座谈交流

在本刊创刊三周年之际,有10多位院士写来寄语,表达祝愿(见图3)。中国工程院的王澍寰院士说,《医学争鸣》他每期都看,而且接近于通读,受益多多。

另外,我们期刊也赢得了一些荣誉:2010年9月在第五届全军医学期刊质量评比中被总后卫生部授予“医学期刊创新奖”;2011年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6版),同年被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12年被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评为陕西省特色科技期刊,被教育部科技司表彰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见图4)。这对我们既是莫大的鼓励,更是极大的鞭策。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医学争鸣》杂志做大、做强,做成有影响力、具特色的精品期刊!

图3 院士写给《医学争鸣》的寄语

图4 《医学争鸣》获奖证书

无论是探讨、争鸣还是否定,结果都是为了求得真理。追求真理、发现真理、捍卫真理、传播真理——这就是《医学争鸣》杂志肩负的使命。从争鸣中明理,在否定中创新,为医学大繁荣大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这就是《医学争鸣》杂志的发展走向。

虽然前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们相信,在第四军医大学精品战略指引下,在广大期刊同仁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医学争鸣》杂志将以特色办刊、打造精品为目标,继续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聂兰英,王钢,金丹,等.鼓励学术争鸣 促进学科发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开展学术争鸣的实践与体会[J]. 编辑学报,2011,23(2):158-140.

[2]杰瑞米·莱斯利,编著.最新杂志设计[M]. 王路阳,吴彦时,杨满,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3-44.

[3]袁天峰,王睿,吴涛,等.主编的责任——记《医学争鸣》杂志主编樊代明院士[J].编辑学报,2012,24(3):304-306.

[4]袁天峰,王睿,吴涛,等.历史只承认精品——写在《医学争鸣》创刊二周年[J].医学争鸣,2012,3(1):21-25.

袁天峰(1968—),男,湖北云梦人,第四军医大学《医学争鸣》编辑部主任,编审)

猜你喜欢
第四军医大学编委办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本刊编委简介
地域性文化刊物编辑办刊思想与具备的能力
以工匠精神打造专业媒体——《浙商》杂志办刊14年垂直领域耕耘的启示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
《麻醉安全与质控》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