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乳癌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影像分析

2013-02-19 20:16,,
精准医学杂志 2013年1期
关键词:乳癌浸润性征象

,,

(包钢医院放射科,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乳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乳癌治疗的10年以上生存率尚无明显改善,这主要与我国乳癌病人就诊时80%为中晚期有关。早期乳癌是指临床上未扪及包块的T0期癌,或肿瘤直径<1 cm且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TNM分期处于T1bN0M0期的原发性乳癌[1]。早期乳癌病人多数无明显包块或包块较小,乳房出现明显包块时半数以上已有淋巴或血行转移。因此,探讨早期乳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提高早期乳癌的诊断率,对乳癌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检查是发现早期乳癌的主要手段,但是部分早期乳癌的影像征象并不明显。本文对72例早期乳癌病人的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检查影像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10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早期乳癌病人72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均为女性,年龄为33~74岁,平均49岁。使用SIEMENS Mammomat Inspiration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专用X线机(配有乳腺专用影像工作站),常规摄影头尾位和斜位,必要时加照侧位和局部放大摄影。将所有数字化检查资料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2 结 果

本组72例早期乳癌中,浸润性导管癌29例,导管原位癌43例。表现为恶性钙化征象者30例,钙化呈短棒状、针尖状、泥沙样较多见,浓淡不均,大小不一,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2例,导管原位癌18例;呈现微小结节者12例,其中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7例为导管原位癌;微结节伴钙化8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3例,导管原位癌5例;呈不对称性片状致密影15例,其中8例为小叶原位癌,7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7例,为浸润性导管癌。

3 讨 论

有研究表明,乳腺钼靶X线普查对女性病人,尤其是40岁及40岁以上的妇女非常重要,可降低20%~30%的病死率[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乳癌病人生存期、降低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早期乳癌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具有如下典型及非典型征象。

3.1 恶性微小钙化

乳腺微小钙化对于乳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乳腺良恶性病变都可发生微小钙化,但以乳癌多见[3]。特别是临床不能触及包块的乳癌大多是由于微小钙化的存在而检出[4-5]。有学者提出,钙化是乳腺导管内癌及导管内癌伴微浸润最常见的征象,甚至是惟一征象[6]。其中细沙型、蠕虫型和混合型恶性可能性较大。微小钙化伴有包块时可位于包块内或周围,总数多在15枚以上,密度不均,大小不等。如不伴有包块,应密切观察临床有无乳腺疼痛和乳头溢液等症状。微小钙化密集程度越高,恶性可能性越大,每平方厘米20枚可认为对乳癌有诊断价值。钙化点大小差异越大、钙化密度越不均匀,恶性可能性越大[2]。

3.2 微小结节

微小结节是指直径≤1.0 cm的结节,多呈类圆形,大部分边缘光滑,密度较高。多伴有浅分叶,部分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楚,周围可见小棘状影,无明显毛刺。结节虽然较小,但其密度高于周围腺体组织,特别是中心密度较高;同时,由于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及肿瘤向四周侵犯、扩展,还可见边缘较淡、模糊不清或轻微毛刺;有的病灶毛刺佷细小需应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后处理局部放大仔细观察。部分结节内可见恶性钙化征象,部分微结节周围腺体结构出现紊乱。X线片上测得的包块直径小于临床测量结果,常是乳癌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7]。

3.3 局限性密度增高

可仅在一个投照位置显示。表现为小灶性致密影的乳癌病灶一般密度高于周围乳腺组织,呈乳腺组织内局部密度增高、边缘模糊的小片状阴影,其中间密度最高,向外逐渐变淡,与周围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有时可有角状突起,其改变似一增厚性结节。同时,病灶周围可由于水肿形成不规则低密度影。

3.4 腺体结构紊乱

结构扭曲紊乱是诊断乳癌的重要间接征象之一[9],但因缺乏特征性而容易被忽视。该征象是指正常乳腺结构紊乱被扭曲但无明确包块可见,包括放射状影、局灶性收缩、局部血管异常增多、或者病灶内见小结节且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此种X线表现无明显包块形成,但对比双侧乳腺可见患侧密度局部增高,病变可呈污秽状;纤维小梁增粗、变直或排列紊乱,与正常乳腺小梁结构分布均匀、错落无序、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纤维样线条影不同。但局部纤维化、慢性炎症或手术后瘢痕亦能产生正常脂肪实质界面的扭曲,所以对局部异常血管增多、增粗扭曲的病灶应高度重视,及时诊断,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3.5 星芒征

有学者认为,星芒征是乳癌病灶结构紊乱进一步发展所致[8]。部分不典型星芒征在病灶无明显包块,由于毛刺较短、小、细,或其周围乳腺组织较密实时,可显示不清,故较难分辨而漏诊。星芒征虽然在病变部位包块影不明显,但是大多可见病灶中心有一较小的微小星核,向周围延伸出多条粗细较均匀的线条状阴影,为癌细胞向间质浸润,引起小梁收缩所致[7]。

3.6 导管征

管径超过0.5 cm,由于导管原发癌扩张或癌浸润导管形成“癌桥”而形成大导管相,表现为乳头后方沿导管方向有1条或多条粗大条索状阴影,边缘粗糙。出现1条粗大条索状阴影,常提示单根导管受累;多条粗大条索状阴影,提示多根导管受累。

综上所述,全数字化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对于早期乳癌诊断具有独到的价值。但是由于部分影像征象缺乏特异性,要求放射科医生对各种特异性征象要有充分的认识,在阅片时要认真仔细,密切结合体格检查和临床病史。由于数字化影像设备的使用,钼钨双靶乳腺摄影图像质量有了质的飞跃,结合专用诊断软件和显示器的配合,明显提高了对早期不典型乳癌的诊断率。并且对于致密型乳腺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较传统乳腺摄影有了极大地改进。另外,结合其他投照体位和特殊压板技术充分显示乳腺结构和病变也很重要。

[1] 沈镇宙,邵志敏. 乳腺肿瘤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152-154.

[2] 温义成,沈彦萍,李兴富. 微小钙化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0,33(1):64-65.

[3] 吴亚群,薛新波. 乳腺肿瘤[M].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59-60.

[4] WINCHESTER D J, GOLDSCHMIDT R A.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uctal carcinoma in-situ of the breast[J].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2000,50(3):184-200.

[5] FEIG S.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implications for screening mammography[J]. Radio in North Am, 2000,38(4):6536-6568.

[6] 郭桂芳,王振光,薛伟. 早期乳腺导管内癌钼靶X线及免疫组化分析[J]. 齐鲁医学杂志, 2012,27(2):117-119.

[7] 殷国玮,章龙娇,吴雪梅,等.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不典型乳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 上海医学影像, 2008,17(1):12-14.

[8] 路淮英,栾德广,张新炎. 小乳腺癌的X线征象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12(2):131-132.

[9] 胡永升. 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1:46-49.

猜你喜欢
乳癌浸润性征象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观察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易致乳癌吗?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乳腺癌患者CT征象与SIRT1表达水平的关系研究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结直肠黏膜下浸润性腺癌活检病理特征分析
警惕男性乳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