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断奶仔猪饲喂效果的影响

2013-02-20 06:55单达聪王四新季海峰
饲料工业 2013年9期
关键词:豆粕白蛋白断奶

■单达聪 王四新 季海峰 刘 辉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 100097)

规模化养猪工艺中实行仔猪早期断奶(≤35日龄),以普通豆粕为主要蛋白质来源难以满足仔猪对饲料营养的要求。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会造成仔猪严重腹泻,导致健康水平大幅度降低、生长减缓和死亡。仔猪日粮中应减少豆粕的使用量,但唯具有一定替代能力的就是进口鱼粉,由于其成本高且来源日益减少,一般只能在日粮中添加≤5%的比例。为此仔猪日粮中的蛋白质替代品一直是猪营养与饲料加工研究的重点领域。普通豆粕是以大豆为原料生产大豆油的副产品,作为养猪业的主要蛋白饲料来源,具有明显的来源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致命的缺陷。即豆粕中含有多种抗营养因子影响其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效果,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KTI和BBI)、大豆抗原蛋白、大豆凝集素、脂肪氧化酶(抗维生素因子)、植酸、胀气因子等。抗营养因子造成豆粕蛋白质效价降低,危害仔猪健康,因此在仔猪日粮中的应用比例受到极大限制。

将豆粕进行生物发酵处理制备发酵豆粕(FSM,Fermented soybean meal)是一种旨在消除抗营养因子、提高饲用价值的生物学方法,也是多种处理方法中最具前景的技术工艺。发酵豆粕蛋白质水解度(DH,Degree of hydrolysis of protein),是豆粕在发酵过程中,其中的蛋白质肽链的肽键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酶水解断开的比例,与豆粕中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的失活率和功能小肽含量存在密切关系;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是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氨基酸在转氨酶或脱羧酶的作用下,转氨基或脱羧基成为碱性挥发性含氮物中的总氮含量,此值过高将影响发酵豆粕的饲养效果。本试验以DH为10.3%和TVBN为97 mg/100 g的发酵豆粕作为试验材料替代普通豆粕,研究发酵豆粕对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为在仔猪日粮中应用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饲喂断奶仔猪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发酵豆粕:以米曲霉为发酵菌种,好氧发酵起始温度28℃,结束时控制料温为38℃,好氧发酵时间16 h;厌氧发酵温度38℃,时间6 h。粗蛋白质含量(CP)48%,蛋白质水解度(DH)10.3%,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含量97 mg/100 g。普通豆粕:市场采购某粮油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粗蛋白质含量(CP)44%,DH=2.24%,TVBN=10.4 mg/100 g。试验动物:体重和断奶日龄接近的长大杂交一代早期断奶仔猪。DH检测采用甲醛滴定中的电位滴定法(宁正祥,2001),TVBN检测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宁正祥,2001)。

1.2 日粮配方组成

以豆粕为试验因素制成两种仔猪日粮,即对照组配方中使用普通豆粕,试验组配方中使用发酵豆粕,两配方中除豆粕作为试验因素不同外,其它成分比例完全相同(见表1)。将两种饲料制成颗粒状饲料饲喂仔猪,比较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对仔猪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表1 试验饲料配方(%)

1.3 试验动物分组与管理

试验仔猪由京郊某规模猪场提供,为长大杂交一代30~33日龄断奶健康仔猪60头,体重相近,公母各半。将仔猪随机分为2组,分别作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分3栏饲养,每栏饲养10头作为一个重复,共6个试验圈栏。试验期35 d,专人饲养管理。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每天清扫卫生,记录喂量,观察腹泻。试验开始和结束称重,试验结束时称重结料。试验结束时每栏2头每组6头仔猪前腔静脉采血检测血液生化指标。

1.4 检测指标与方法

日增重(G/d,Gain/days),测定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仔猪体重,增重总量与试验天数的比值即日增重;饲料转化增重比(料重比,Feed/Gain):耗料与增重的比值;腹泻率(DR,Diarrhea rate);每天清晨观测记录仔猪腹泻现象,一头一次记为腹泻1头日,仔猪腹泻头日数与试验猪总饲养日数的比值即为腹泻率。

检测血清生化指标采用型号为日立7020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为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将装有仔猪血液的促凝管置4℃冰箱内3~4 h,血凝后吸出血清,3 000 r/min离心10 min,移出血清即上机分析。采用的测定方法:总蛋白(TP)为双缩脲法;白蛋白(ALB)为溴甲酚绿法;球蛋白(GLO)为总蛋白中扣除白蛋白的计算值;白球比(A/G)为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值;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采用连续监测法;葡萄糖(GLU)为氧化酶法;尿素(UREA)为酶两点动力法。

1.5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分析结果表示方法:生产性能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血清指标以均值和标准差表示;日增重指标以肩标字母表明均值差异比较结果,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血清指标则在数据表末行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直接注明。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产性能与腹泻率(见表2)

表2 试验仔猪日增重、采食量、料重比及腹泻率

2.1.1 日增重和料重比

日增重和料重比是反映仔猪生产性能结果最基本的指标。分析试验结果表2数据可见,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仔猪日增重,分别为363 g和317 g,提高了46 g(14.50%,P<0.05);料重比分别为1.62、1.79,试验组降低了 0.17 个百分点(9.50%)。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提高了日增重和饲料效率。

2.1.2 腹泻率和死陶率

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仔猪腹泻率,以提高其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从表2数据中可见,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2.46%、3.47%,降低了1.01个百分点(减少29.1%);死淘率是反映仔猪健康水平的主要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6%,降低了3.3个百分点(50%)。试验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以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降低了仔猪腹泻率和死陶率。

2.2 仔猪血清生化指标

仔猪血清白蛋白、球蛋白,以及白球比和总蛋白等生化指标结果见表3。

表3 试验仔猪血清指标(一)

分析表3中的试验仔猪血清指标,就平均值而言,试验组总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g/l,71.5对63.5),发酵豆粕代替不同豆粕提高了仔猪血清总蛋白含量,但主要是由于白蛋白提高所致;试验组白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g/l,31.7对26.7),发酵豆粕代替普通豆粕提高了仔猪血清白蛋白含量;试验组血清球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g/l,39.8对36.8),但幅度小于白蛋白的提高量;试验组仔猪血清白球比高于对照组(A/G,0.80对0.72),表明发酵豆粕可提高断奶仔猪血清白球比。以上各指标中,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的均值差异均没有达到统计显著水平(P>0.05),发酵豆粕饲喂断奶仔猪提高血清白球比与单达聪等(201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分析表4,就平均值而言,试验仔猪血清葡萄糖、血清尿素、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类指标受其它因素干扰较大,且与饲喂发酵豆粕的关系并不密切。

表4 试验仔猪血清指标(二)

3 小结与讨论

微生物发酵豆粕可降解其中的蛋白质类抗营养因子使其失去抗营养活性,同时降低蛋白质分子量以提高利用率,产生的功能小肽具有促进仔猪健康的作用。豆粕属高蛋白质饲料,微生物发酵豆粕水解其蛋白质降低分子量,但随水解度的提高会产生大量的游离氨基酸。这些氨基酸在微生物转氨酶和脱羧酶的作用下,氨基酸继续分解而形成氨和胺类物质,其中含有的氮素即为挥发性盐基氮(TVBN)。TVBN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等食品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刘坤,2012),反映了蛋白质的腐败程度,对于发酵豆粕同样如此。已有的研究证明,发酵豆粕DH和TVBN是其内在品质的重要属性,且两者存在高度正相关(单达聪,2011)。因此蛋白质水解度过高,可导致TVBN的过度增加而降低饲喂效果。单达聪等(2011)试验研究认为,发酵豆粕饲喂仔猪的生产性能受到DH和TVBN两者的共同影响。提高蛋白质水解度有利于提高发酵豆粕的品质(刘唤明,2010),但应使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限定在较低数值范围内。目前关于发酵豆粕DH还没有确定的最适值或标准值,本文采用的发酵豆粕是作者在发酵工艺研究中较好的结果,即将TVBN含量降低到97 mg/100 g时,DH达到了10.3%,因此本试验采用该发酵豆粕作为饲养试验材料,研究发酵豆粕对断奶仔猪的饲喂效果。

综合分析本试验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基本结论:①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饲喂断奶仔猪可提高日增重和饲料利用率,降低腹泻率,这与闻爱友等(2009)、单达聪等(2011)的研究结果相同;②发酵豆粕替代普通豆粕饲喂断奶仔猪,可提高血清白蛋白含量和白球比,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并因此提高日增重,这与单达聪等(2011)的研究结果相同。建议在评价或比较发酵豆粕品质时,将仔猪血清白蛋白和白球比作为辅助指标列入其中。这样可以简化饲养试验评价的程序和费用。

(参考文献若干篇,刊略,需者可函索)

猜你喜欢
豆粕白蛋白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豆粕:养殖饲料需求回升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豆粕:贸易谈判持续进行 国内豆粕价格振荡
豆粕:贸易谈判再生变数 国内豆粕价格上涨
2017年第一季度豆粕市场回顾及第二季度展望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