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旭东与南化信条

2013-02-25 05:25文/夏
中国石油石化 2013年10期
关键词:信条永利团体

○ 文/夏 娟

“中国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留下的“四大信条”,成为南化公司的文化家底和精神动力机,作为南化信条永久确立。

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的前身是范旭东创办的永利铔厂。上世纪30年代,范旭东制定“四大信条”:“我们在原则上绝对的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的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如今“四大信条”已作为南化信条永久确立。

发奋图强

范旭东,又名锐,字行,1883年出生于湖南湘阴县。幼年丧父,随母谢氏和兄长范源濂到长沙定居,生活十分贫困。曾一度投身保节堂,靠这个“慈善事业”机构供养度日,这使范旭东幼小心灵中种下了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的思想根苗。范源濂曾与蔡锷同时就学于梁启超主讲的时务学堂,因学习勤奋,深受梁启超爱护,得以兼理学堂事务,半工半读,以赡养老母和培育幼弟读书。

在兄长帮助下,范旭东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191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理科化学系。他潜心学习,与日本同学同住、同食、同学习,对日本民族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感受很深,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民族自尊心、爱国心和勤奋学习的精神。他看到日本发展快,以强凌弱,先后战胜中国和帝俄后,更加痛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向往祖国富强,常以艰苦卓绝、勤劳勇敢的作风要求自己,身体力行。

范旭东在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专科助教,1911年回国,在北洋政府北京铸币厂负责化验分析,但由于不满当时官场的腐败,两个月后辞去了工作。不久,他被派赴西欧考察英、法、德、比等国的制盐及制碱工业,收获很大。回国后,他历尽艰辛,于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在此基础上,范旭东为实现实业救国和发展化学工业的愿望,又着手制碱工业,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碱厂开工之初,生产很不正常,在侯德榜等一批技术骨干的努力下,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1926年实现了正常运转,生产出优质纯碱。为了进一步发展盐业,1926年至1927年,范旭东又先后在青岛开办永裕盐业公司,在汉口开办信孚盐业运销公司。在永利碱厂略有盈余后,1933年12月他着手创办永利铔厂,生产出中国的第一包完全国产化肥田粉,被称为“远东第一大厂”。该厂1934年7月在南京长江北岸六合县境内的卸甲甸动工,1937年2月5日生产出我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

抗战期间,范旭东继续在大后方创办实业。1938年7月,他在四川自流井开办了久大自流井盐厂。同时,他又在四川犍为县五通桥开办永利川厂。在办厂过程中,他积极支持侯德榜等人革新苏尔维制碱工艺,1943年研究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抱负实业救国理想的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久大精盐公司、永利制碱公司后,将久大精盐公司化验室扩大,成立中国第一个私立化学研究机关——黄海化学研究社。自此,范旭东麾下的“永久黄”(永利、久大、黄海的简称)集团正式成形。

寻找信念

在 创办实业的同时,范旭东非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1928年9月20日,他在塘沽创办了《海王》旬刊,是当时国内第一家企业内刊。

随着事业的发展,一些人开始飘飘然,滋生了自满邀功的思想,一时间工作懈怠、铺张浪费、贪图安逸、索求待遇、争夺名利、拉帮结派等现象频发,不仅影响了职员间团结,而且影响到了正常的生产秩序。面对这些问题,范旭东和他的中坚们明察秋毫,多次商讨解决办法。他们意识到,要想实现发展中国实业、服务社会这一最终目的,要走的路还很长,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躺在眼前这点成绩上贪图安逸是实现不了宏愿的。因此,范旭东认识到:“做一番事业,必要有一个健全的团体。因为团体行动的力量是很大的。”据此,范旭东力求寻找一种统一团体意志的信念。1934年3月20日,在《海王》第6年第19期上,范旭东亲自撰写文章,题为《为征集团体信条请同仁发言》。他说:“凡属本团体同仁,无论职员工友都认真地看一遍,并请详加考虑,把个人所感到的,一条一条地写出来,于四月二十日以前寄由海王社汇齐参考。”他号召大家:“诸位,这也是本团体一件重要的事,大家都有发言的责任,千万务恳赐教!”

范旭东请职员工友都认真地看一遍的是:一、我们绝对的相信科学,打破一切迷信和反科学的;二、我们绝对的相信真理;三、我们相信人类是互助的;四、我们相信积极发展实业,是救中国的好方法;五、我们相信不畏难,不避牺牲,可以战胜一切难关;六、我们相信我们的事业有无穷的希望,并自信决不会失败;七、我们相信中国的复兴就在20年之内;八、我们认定与其严重的责人,不若循身自省的责己;九、我们认定个人的行动,绝对不能违反团体的行动;十、我们对于任何事业,积极地抱着乐观去干,绝对不消极悲观;十一、我们是只知耕耘,不问收获;十二、我们相信人类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十三、我们不是为个人发财而来的;十四、我们家庭的一切责任,是应夫妻分担的,关于家庭职业,我们应有办法。

链接:工业先导 功在中华

南京解放前夕,毛主席指示解放军35军:“对付永利铔厂守敌,只能诱至野外歼灭,不能强攻,不能打炮,如果毁坏了永利铔厂,就毁灭了半个南京城。”

1945年10月4日,化工之父范旭东病逝于重庆沙坪坝。毛泽东送了挽联:“工业先导,功在中华。”周恩来送了挽联:“奋斗垂卅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洋洋十四条,上至团体,下到个人,大到原则,小至行为,从精神到实业,从事业到家庭,范旭东向团体同仁涉足了方方面面,可谓用心良苦。在这样基础上凝练和制定团体信条,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不久,精练出来的“四大信条”便刊载在《海王》每期刊头右上角的显著位置上,以此作为团体同仁恪守的信念与座右铭。

范旭东先生在重庆抗战祝捷会演讲时说:“我们每个人生在现代,都应该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不但是为我们这个团体,应当扩大到我们的国家。希望团体同仁,准备更新的任务,建立更新的事业,把眼光放大点,不以我们过去小小的荣誉为满足。我们应该不辜负已往的一点历史,去创造,去发扬更新的未来。”

齐心合德

范旭东本人,不仅因为制定了“四大信条”而成为培育“企业精神”的先导,而且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而被公众认为是实践“四大信条”的楷模。范旭东一生清廉,为人师表,为中国的化工事业奋斗了整整一生。他说:“为了事业的发展,首先我要做出个样子。”他曾给自己规定了三条处世原则:不利用公司的钱财来谋私人的利益、不利用公司的地位来图私人的利益、不利用公司的时间来办私人的事务。

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犹如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是不可思议的。回首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发展之初,既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又有封建势力的压迫,在这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族资本企业,必然形成具有“自强、自立”特点的企业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民族工业存在的价值和他们爱国的社会责任感。范旭东倡导的“四大信条”,正好是上述民族企业精神的一个最好例证,是企业精神诞生的策源地和摇篮。

“四大信条”一经面世,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不少教育家、学者、新闻界人士,不断来信赞扬并撰稿。1935年至1936年,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广州等地的工商业家、科学工作者、大学生纷纷来到公司参观,有的希望取得经营管理技术方面的经验,有的人则要求参加团体。

范旭东去世后,全体同仁遵照他的遗言“齐心合德,努力前进”,团结一致,克服重重困难,投入战后恢复生产中。这就是以“四大信条”为精髓的企业精神。新中国成立前后,当年范旭东团体在海外进修、培训、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无一例外的回归祖国报效国家。这就是“四大信条”所唤起的企业凝聚力。企业精神的引领,鼓舞了永利团体乃至南化公司的几代人。而它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将永远不可磨灭。

重见天日

然而,对“四大信条”的认同,中间也有曲折。“文革”期间,由于破四旧,“四大信条”作为资本家提出的理念受到了冲击。范旭东雕像和侯德榜手书的“四大信条”的铜盘也遭到拆除。

南化报原总编辑余松林回忆说:“汪平同志当时是在化工学校实验工厂,管材料。听说要用范旭东像的‘四大信条’的铜盘,他想起来,当年拆的时候,刻‘四大信条’的铜片归到废旧材料库里去了。他是个有心人,放到那里藏起来,最后确定再塑像,他拿出来。”2003年,恰逢范旭东120周年诞辰,南化筹建厂史陈列室,“四大信条”铜盘重见天日。

南化公司把“四大信条”上升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以予重视,组织职工对信条进行大讨论,对其内涵进行重新解读,并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确定为“南化信条”。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南化公司优秀的文化基因,“四大信条”这样的文化“家底”成为企业的精神和灵魂,也形成了强大的、持久的吸引力。正如磁石放到一个强磁场中时,所有小磁极的方向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指向同一个方向——所处磁场的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其类似,当员工的意识都大致朝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他们都是幸福的。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傅成玉2012年4月26日在范旭东制定的“四大信条”前,驻足良久,频频点头。他感慨地说:“我们现在做的许多东西都是在继承前人的,只是用时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四句话体现了科学发展精神,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倡导的做高度负责任高度受尊敬企业、更好服务社会的精神是相通的。做企业与做人一样,千万不能忘本,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延续,历史上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只有不断发扬光荣传统,才能实现新的历史跨越。”“四大信条”伴随着企业历史变迁、时代的更替、历经风雨不断升华,更加绚丽。

本文图片均由夏娟提供

点 评

一流企业文化支撑一流企业建设

上世纪30年代,范旭东就在自己的团队里努力培育企业文化。他以一位卓越企业家独到的眼光,采取股东协商,上下共育,全体职工讨论,然后亲自手订的方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四大信条”。

范旭东作为企业家培育企业文化的创新精神,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超前一流的。“四大信条”跨越了80年,其境界至今仍不落伍,成为南化公司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凝聚力量、共渡难关、推动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优秀的文化成果是“精、气、神”,是走向未来的“根脉”。一流企业文化支撑一流企业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必将熠熠生辉,焕发出生机和活力,照耀前行之路。

猜你喜欢
信条永利团体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深圳市永利种业有限公司
居家信条
毕永利教授简介
七月记事簿
坦然接受自己的变化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刺客信条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