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甘蔗品种第八轮区试保山点表现

2013-03-02 12:22李言春石红军白志刚段兆祜贾应明赵自东施立科邓琳放永线李雷
中国糖料 2013年4期
关键词:宿根保山赣南

李言春,石红军,白志刚,段兆祜,贾应明,赵自东,施立科,邓琳,放永线,李雷

(1.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2.玉溪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国家甘蔗品种第八轮区试保山点表现

李言春1,石红军1,白志刚1,段兆祜1,贾应明1,赵自东1,施立科1,邓琳1,放永线1,李雷2

(1.云南省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保山678000;2.玉溪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

通过对国家甘蔗产业体系提供的10个品种以ROC22和ROC16为对照进行2新1宿试验,经试验观察和结合品种工农艺性状分析,在保山试点表现较好的品种有云蔗06-407、云蔗05-51、柳城03-1137和福农02-5707。

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生长表现

生产应用上,甘蔗多采用无性繁殖,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和时限性,在生产上退化较快,散失了品种原先的优良种性,造成单产低、糖分低、宿根性差、病害重的情况,影响了甘蔗生产。甘蔗区域化比较试验是鉴定品种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适应性的重要手段,是品种鉴定推广,良种区域化的重要依据,也是育种成果迅速转换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是甘蔗生产中获得高产、高糖的基础。本文对国家第八轮甘蔗品种在保山试点进行两新一宿试验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期获得适应保山生态气候的甘蔗良种,加快品种更替工作,促进保山蔗糖产业稳定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参试材料

参试品种材料为云蔗06-407、云蔗05-51、赣南02-70、云蔗04-241、粤甘35号、粤甘34号、柳城01-1137、福农39号、福农02-5707、福农36号,以ROC22为CK1和ROC16为CK2。

1.2试验设计

试验地设在保山市甘蔗科学研究所院内,参试品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行区,行长6.7m,行距1m,小区面积33.5 m2,下种量7500芽/667m2;第一年新植时间2011年3月3日,砍收时间2012年3月4日,砍收后进入宿根试验阶段,2013年3月15日宿根收获;第二年新植时间2012年3月8日,砍收时间2013年3月17日;田间各项管理按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进行。

1.3试验调查项目

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数、病虫害发生率、田间锤度等,11月开始至次年3月进行甘蔗品质分析。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参试品种生长表现

从表1中可见,参试品种的出苗率都不高,出苗率在60%以上的仅有云蔗06-407一个品种;出苗率在50%~59%的品种有7个,分别是福农02-5707>ROC16>赣南02-70>福农36号>ROC22>粤甘34号>柳城03-1137;出苗率在40%~49%的品种有4个,分别是云蔗05-51>福农39号>粤甘35号>云蔗04-241。

表1 参试品种的生长表现

参试品种的分蘖率相差较大,最高的达176.9%(粤甘35号),最低的仅为63.4%(赣南02-70)。在所有参试品种中分蘖率高低排序为粤甘35号>柳城03-1137>云蔗06-407>云蔗05-51>ROC22>ROC16>福农02-5707>福农39号>福农36号>云蔗04-241>粤甘34号>赣南02-70。

宿根发株率也相差甚大,最高的114.2%(云蔗06-407),最低的达53.9%(云蔗04-241),宿根发株率的高低顺序为云蔗06-407>粤甘34号>云蔗05-51>福农02-5707>粤甘35号>福农39号>ROC16>赣南02-70>柳城03-1137>ROC22>福农36号>云蔗04-241。

根据各个品种的生长量的不同可以看出,不同品种7—10月的生长量都各有不同,生长快慢次序是赣南02-70>云蔗05-51>粤甘34号>ROC16>柳城03-1137>云蔗06-407>云蔗04-241>ROC22>福农39号>粤甘35号>福农36号>福农02-5707。

2.2甘蔗产量因素及蔗茎产量

2.2.1 甘蔗产量因素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是构成蔗产量的主要因素。从茎径上的表现来看新植的茎径要比宿根的粗,有效茎新植明显的要好于宿根(表2)。

新植蔗株高高于两对照的品种有云蔗05-51>赣南02-70,介于两个对照的有云蔗06-407>云蔗04-241,低于两个对照的是柳城03-1137>福农02-5707>福农36号>粤甘34号>福农39号>粤甘35号;宿根蔗株高没有同时高于两对照的品种,最高的为CK2ROC16,介于两个对照的有赣南02-70>云蔗05-51>柳城03-1137>云蔗06-407>粤甘34号>福农39号>福农02-5707>云蔗04-241>粤甘35号,低于两个对照的是福农36号;综合新植和宿根表现来看,云蔗06-407、云蔗05-51、柳城03-1137、赣南02-70和福农02-5707的生长势最好,粤甘34号、粤甘35号和福农36号生长势较差。

表2 参试品种产量因素及蔗产量表现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茎径没有≥3.0cm的品种,平均茎径在2.5~3.0cm的品种有柳城03-1137>云蔗04-241>ROC22>粤甘34号=福农02-5707>云蔗06-407,<2.5cm的品种有粤甘35号>赣南02-70>云蔗05-51>福农39号>福农36号>ROC16。

新植蔗与宿根蔗相比,有效茎明显增多。在新植和宿根蔗中仅有云蔗06-407的公顷有效茎超过10万条,在新植蔗中公顷有效茎高于两个对照的仅有云蔗06-407,介于两个对照的品种有福农02-5707>福农36号,低于两个对照的有粤甘35号>柳城03-1137>赣南02-70>福农39号>云蔗05-51>粤甘34号>云蔗04-241。在宿根蔗中有效茎高于两个对照的有云蔗06-407,介于两个对照的有福农02-5707>福农39号>粤甘35号>云蔗05-51>粤甘34号,低于两个对照的有柳城03-1137>赣南02-70>福农36号>云蔗04-241。

2.2.2 甘蔗产量产量因素是评价品种农艺性状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是影响品种推广范围、推广程度的重要指标,甘蔗品种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蔗农对品种的接受度。从表2中可以看出,参试品种中,甘蔗新宿平均公顷产量排在前七位的品种为云蔗06-407>ROC16>福农02-5707>赣南02-70>柳城03-1137>云蔗05-51>ROC22。经方差分析品种间F值(4.33)>F0.01(3.18),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各参试品种在蔗茎产量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

2.3甘蔗工艺品质性状

2.3.1 蔗糖分甘蔗蔗糖分是甘蔗品种最重要的工艺性状,直接对蔗糖企业的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是决定品种推广的重要标志之一。经统计分析(见表3)表明,11月份至次年3月的平均蔗糖分在15%以上的有7个甘蔗品种,分别是赣南02-70>柳城03-1137>福农39号>云蔗05-51>福农36号>ROC22>福农02-5707,其余参试品种的平均蔗糖分均在15%以下。

表3 参试品种的糖分及含糖量表现

2.3.2 公顷含糖量公顷含糖量代表着工艺和农艺的综合性状,是优良甘蔗品种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表3可知,参试品种中公顷含糖量最高的品种为云蔗06-407,达18.78t/hm2,含糖量15 t/hm2以上的品种有赣南02-70>福农02-5707>ROC16>柳城03-1137>云蔗05-51,含糖量15 t/hm2以下的品种有ROC22>福农39号>粤甘35号>福农36号>粤甘34号>云蔗04-241。

表4 几个重要工艺性状统计

2.3.3 其它几个重要工艺性状甘蔗重力纯度、纤维分的高低与甘蔗的出糖率有着重要的相关性。优良甘蔗品种除具备高产高糖性状外,还必须具备纯度高、纤维分适中等重要工艺性状特征。见表4,参试品种中,(11月至次年3月)重力纯度多在80%以上;从参试甘蔗品种纤维分来看,纤维分10%以上的品种有ROC16>福农02-5707>福农36号>福农39号>粤甘34号>柳城03-1137>云蔗04-241>云蔗06-407,纤维分10%以下的品种有云蔗05-51>ROC22>粤甘35号>赣南02-70,这些品种的纤维分较为适中。

表5 甘蔗抗逆性、抗病性调查结果

2.4抗逆性、抗病虫性

所有参试品种均未发生梢腐病、黄叶综合症和倒伏情况。所有参试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螟虫危害,发生枯心,枯心苗率0.54%~4.48%(表5)。除柳城03-1137外,其余未发现黑穗病。据调查,除赣南02-70外,其余未发现花叶病。

空绵心和开花孕穗情况:在本试验中,云蔗06-407轻度空心、云蔗04-241绵心、粤甘35号和赣南02-70空心;云蔗04-241和柳城03-1137在2月份开花孕穗。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保山气候生态条件下,通过对12个参试品种2新1宿的试验观察,结合试验数据,对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表现最突出的品种有云蔗06-407、云蔗05-51、柳城03-1137、福农02-5707,其余参试品种表现一般。

[1]潘世明,李瑞美,张树河,等.国家甘蔗品种第六轮区试漳州蔗区品种初步评价[J].甘蔗糖业,2009(4):7-11.

[2]吴才文,范源洪,陈学宽,等.国家第三轮甘蔗品种区试结果及高稳系数法评价[J].甘蔗,2004(4):6-10.

[3]陈学宽,范源洪,刘家勇,等.云南省第八套甘蔗品种区试结果分析[J].中国糖料,2005(1):16-19.

[4]刘海斌,何红,张革民,等.第三轮国家甘蔗品种在广西南宁的区试表现[J].甘蔗,2003,10(2):14-19.

[5]唐仕云,杨荣仲,王伦旺,等.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域试验在广西南宁的表现[J].中国糖料,2009(1):21-23.

[6]潘世明,吴水金,李瑞美,等.国家甘蔗品种第五轮区试漳州蔗区试验结果评价[J].中国糖料,2008(1):25-27.

[7]荣廷昭,李晚忱.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Report on the Eighth National Region Sugarcane Varieties Trial in Baoshan

LI Yan-chun1,SHI Hong-jun1,BAI Zhi-gang1,DUAN Zhao-hu1,JIA Ying-ming1,ZHAO Zi-dong1,SHI Li-ke1, DENG Lin1,FANG Yong-xian1,LI Lei2
(1.Baoshan 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 of Yunnan Province,Baoshan 678000,China;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China)

Ten sugarcane varieties(ROC22 and ROC16 as the control)with two year plant and one year ratoon were tested in the 8th notional sugarcane region trial.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unzhe06-407,Yunzhe05-51, Liucheng03-1137 and Funong02-5707 were superior to the others in agronomic and technical traits in the Baoshan area.

sugarcane varieties;regional trial;growth performance

S566.103

A

1007-2624(2013)04-0015-03

2013-04-1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CARS-20-6-12)资助。

李言春(1977-),男,云南省保山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甘蔗新品种试验和推广,E-mail:lyc_7706@yahoo.com.cn

猜你喜欢
宿根保山赣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探析宿根花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及管理
云南保山百花岭中国“五星级”观鸟圣地
赣南围屋与闽中土堡的建筑比较研究
走过万水千山 最爱一座保山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I.甘蔗种性宿根影响因子与其宿根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