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上的舞蹈

2013-03-03 01:58刘辛
今日重庆 2013年9期
关键词:学政行笔运笔

□文/刘辛

罗学政 重庆垫江人,七岁习书,系中国当代草根书坛实力派书法家。现为香港龙隐阁国际书画原藏中心首席书法家、北京竹禅斋传统书画研究院特邀教授、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其书法笔力遒劲、书写挥洒自如,尺幅之间让人感到既简约质朴又飘逸潇洒。

一杯清酒,一杯淡茶,一支毛笔,一盏墨汁,一叠宣纸,这些都是罗学政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的好伙伴。走近他,品鉴其书法,就像走进中国草根书法领域的厚重史册,翻开了薄薄的一页,这里自然已有他独特的位置。

眼前的罗学政,中等个子,憨厚朴实,六旬的他已是满头白发,脸上挂满了他历经岁月留下的沧桑—为家人生计奔波而又不懈执着于书法的他,竟保持了五十余年半工半书的生活状态!

从小就爱好书法的罗学政在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用毛笔写字,因当时家境不好,只能用一些焦炭研磨成墨。因字写得好,在四年级便被老师点名办板报。20多岁时便有人拿钱上门求其毛笔字,被当地人认为是个年轻有为的“写字匠”。当兵入伍后因字写得漂亮且文学功底深厚而担任部队的文书工作,退伍后先后到司法等单位工作。

即便工作再忙,只要一有空闲,他就会去仔细研究书法大家的作品技法,拿起笔反反复复地练习,不知用了多少纸墨。他所到一个城市,都会以自己的朴实和真诚去拜访当地书法同行,并聆听每位老师的精心指点,吸取其精华,集百家之所长,几十年来终就形成了他独特的书法风格。记者在其书写单条时的现场看到,书家凌空取势,意在笔先,运笔迅猛,有力能鼎千钧之势,既隽秀又不失古朴,神韵天成,字形流畅自然,书体变化多样,蕴含众多古今书法大家的韵味。

赏析过罗学政作品人都会说:他不专属于某个书法流派,他的作品风格属于自己,更属于大众。有人问及什么是书法,他会说:笔笔着力、字字异形、行行疏致、顺其自然,让汉字在纸上鲜活起来,腾挪跳跃如舞蹈一般,乃为书法。行大者必稳,行小者必涵,乃为深藏不露。

熟悉罗学政书法的同行如此评价:擅长楷、行、草书,偏重于行草书。形式上擅长横幅类中长卷;其作品风格狂放而不失隽秀,随心所欲而又具书理,在一种自然而平和的心态下将作品一气呵成,品读开来气势磅礴而又逶迤连绵,如诗如歌如舞使人荡气回肠,其韵味令人大快朵颐。书评家评其作品具“王赵之隽秀、唐风宋味、竖划有米芾之美”,有浓郁的书卷气息!

罗学政作品谋篇布局大方得体,而诸如中长卷《洛神赋》、《前后出师表》和《腾王阁序》等通篇结构看似平稳实则变化多端,显得气度不凡,行笔如行云流水,给品鉴者以赏心悦目的艺术感受。其作品每个字的点横撇捺勾均富于变化,让人感到其深厚的艺术功力。他运笔以中锋用笔为主。这从《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作品可以看出他从起笔、行笔、落笔快慢均张弛有度,书写节奏跌宕起伏,字与字之间似断欲连,错落有致,韵味无穷;从谋篇布局到运笔走势显得大气磅礴;小至一点一横一撇一捺,大到整体构思,做到宏观把握,微观探求,均作仔细推敲研习,追求法度,既狂放不羁又不失俊秀温柔。

如今,罗学政年过花甲,儿孙绕膝,日子过得极甚融融,闲居养老的他,因他过去几十年“半工半书”的执着梦想,现让他更能一心追求自己多年的书法梦。现在他的作品从沿海大中城市回到故土山城,又自重庆到北京、从境内到海外,从专业书画作品展厅到大型拍卖场所,均可见其作品亮相。

猜你喜欢
学政行笔运笔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清代山西学政考 *
生活方式干预在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应用
戚学政:用心用情做好医疗对口支援
翁同书《使黔杂记》
字钉运笔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浅谈水墨画中的“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