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区试天水点结果

2013-03-03 01:32孟哲良雷建明卯旭辉王亚宏范提平
甘肃农业科技 2013年11期
关键词:杂交种天水病株

孟哲良,雷建明,张 岩,卯旭辉,王亚宏,范提平

(1.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1001;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70)

区域试验是农作物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种子管理机构进行品种审定的主要依据[1]。为了对育种单位引育的向日葵杂交种的丰产性、稳定性、抗逆性及适应性等进行鉴定,筛选出适宜各地种植的食用向日葵新品种,为向日葵品种审定和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甘肃省种子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甘肃省食用型向日葵杂交种区域试验,现将天水点2012年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共12个,编号分别为SC01、SC02、SC03、SC04、SC05、SC06、SC07、SC08、SC09、SC10、SC11、SC12,以LD5009(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供)为对照(CK)。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梁试验站。试验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8.0 m2(5.0m×3.6m),行距0.6m、株距0.5m,6行区,人工穴播,每穴2~3粒,设计密度33 345株/hm2。田间管理略高于当地大田水平,严格按照试验实施方案要求只防虫不防病,只除草不去杂,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田间记载物候期、主要性状及主要病害发生情况,开花终期调查分枝率,成熟期随机选取10株进行田间考种,并调查倒伏率、折茎率,记载项目均按试验记载标准进行。收获时每小区随机取样10株进行室内考种,并按小区单收计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从表1可以看出,参试杂交种生育期为124~131 d,其中 SC01、SC02、SC03、 SC04比 对照LD5009长2~3 d,其余杂交种比对照短2~4 d;以SC05生育期最短,为124 d,比对照LD5009短4 d。

表1 参试向日葵杂交种的物候期及生育期

2.2 植物学特性及抗病性

从表2可以看出,株高SC01、SC05、SC10、SC11、SC12较对照品种LD5009低 4.4~21.0 cm,以SC01最低,为137.2 cm;SC02、SC03、SC04、SC06、SC07、SC08、SC09较对照高 10.3~70.8 cm,以SC03最高,为229.0 cm。茎粗除SC01较对照细0.06 cm,SC10与对照相同外,其余均较对照粗,以SC02最粗,为3.52 cm,较对照粗1.02 cm;其次是SC03、SC08,分别较对照粗0.80、0.46 cm。叶片数SC03最多,为32.2片,较对照多5.8片;SC01最少,为22.4片,较对照少4.0片。分枝株率SC03为1.6%,SC11为3.3%,其余杂交种均无分枝。花盘形状SC04、SC06、SC08凸平,SC07、SC11、SC12平,其余均凸。花盘倾斜度除SC11为3级,SC05、SC07及对照LD5009为3~4级外,其余均为4级。SC04生长势较强、整齐度为中等,其余品种均生长势强,整齐一致。

菌核病病株率SC05为1.6%,SC07为1.6%,SC12为3.3%,其余杂交种均未发生菌核病。黄萎病 SC03、 SC05、 SC07未 发 生 , SC01、 SC04、SC08、SC09病株率均为5.0%,其余杂交种病株率为7.0%~12.0%。褐斑病SC01、SC02、SC08、SC11未发生,SC03、SC04、SC06、SC09、SC10病株率为2.0%~4.0%,SC05、SC07、SC12病株率为8.0%~12.0%。锈病病株率SC01、SC02、SC05、SC11为3.0%~5.0%,其余杂交种均未发生。白粉病SC03未发生,其余杂交种病株率为6.0%~15.0%。

2.3 经济性状

从表3可知,花盘径以SC03最大,为24.0 cm,较对照LD5009大4.6 cm,SC05、SC08、SC09、SC12较对照大0.2~2.2 cm;SC11与对照相同,其余杂交种均小于对照。结实率SC07最高,为67.0%,较对照高1.9百分点;SC04、SC06、SC08、SC09较对照高0.4~1.4百分点;SC12与对照相同,其余杂交种均低于对照。倒伏率SC07、SC11均为1.3%,其余杂交种无倒伏。折茎率SC12为3.3%,SC11为1.3%,其余杂交种无折茎。百粒重SC02、SC03、SC09、SC10低于对照0.41~1.17 g,其余杂交种均高于对照,以SC08最重,为18.35 g,较对照重2.94 g。单株产量SC01、SC02、SC11低于对照11.7~21.7 g;其余杂交种均高于对照,以SC08最高,为136.7 g,较对照高25.0 g。籽粒长度SC07、SC09、SC12较对照短0.2~0.8mm,其余杂交种均较对照长,以SC02、SC04、SC11最长,均为21.0 mm,较对照长1.8 mm。籽粒宽度SC03、SC04、SC06、SC12较对照小0.1~0.2mm,SC02、SC07、SC11与对照相同,其余杂交种均较对照宽,以SC08最宽,为9.3mm,较对照宽1.1mm。籽粒厚度SC02、SC04、SC10小于对照,其余杂交种均大于对照,以SC11最大,为5.0 mm,较对照大0.9 mm。粒色SC01、SC04、SC06、SC07、LD5009均为黑底白边白条纹,SC12为黑紫白边,其余杂交种均为灰底白边白条纹。粒型各参试杂交种均为长卵型。

表3 参试向日葵杂交种的主要经济性状

2.4 产量

从表4可以看出,除SC01、SC02、SC11较对照减产外,其余均较对照增产,以SC08折合平均产量最高,为4 555.6 kg/hm2,较对照LD5009增产22.38%;其次是SC09,折合平均产量为4 166.7 kg/hm2,较对照增产11.9%;SC03、SC06居第3位,折合平均产量均为4 111.1 kg/hm2,较对照增产10.4%。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SC08与SC09、SC03、SC06之间差异显著,与其余杂交种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SC09、SC03、SC06与SC05、SC07、SC12、SC10、SC04、LD5009差异不显著,与SC01、SC02、SC11之间差异极显著。

表4 参试向日葵杂交种的产量结果

3 小结

2012年甘肃省食用向日葵杂交种区试天水试点的结果表明,参试的12个向日葵杂交种以SC08折合平均产量最高,较对照品种LD5009增产22.38%,且生长势强,整齐一致,结实率高,籽粒商品性好,抗病,综合性状好。其次是SC09,较对照增产11.9%,生长势强,整齐一致,抗病,株型适中,抗倒伏。SC06较对照增产10.4%,株型中等,熟性好,抗倒伏。杂交种SC08、SC09、SC06适宜于天水地区示范种植,其余杂交种可继续试验观察。

[1]闵庚梅.2011年甘肃省大豆新品种(系)区试兰州点总结[J]. 甘肃农业科技,2012(8):24-26.

猜你喜欢
杂交种天水病株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多举措促玉米杂交种制提质增产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粗皮桉杂交种无性系在雷州半岛的生长特点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