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医案内风病证病因学特征分析※

2013-03-04 07:01吴建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内风病证医案

吴建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355)

古籍医案内风病证病因学特征分析※

吴建林

(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250355)

目的 探讨基于古籍医案的内风病证病因学特点。方法 从大型电子书籍《中华医典》“医案类”著作中收集内风病证医案共777份,对记载的相关病因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内风病证医案病因信息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古籍医案中有病因记载的医案数为503份,占医案数目的64.7%。其中,情志因素为内风病证最常见的病因,占29.06%;痰饮因素次之,占23.06%;先天因素(素体阴虚、素体阳虚、素体虚弱、素体痰湿、素体肥胖等)占22.86%;外邪引动者占16.70%;劳逸因素占15.31%;饮食因素占10.14%。此外,失治误治、年老体衰、瘀血因素也占到一定的比例。结论 引起或诱发内风病证的原因众多,是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病证;情志因素、痰浊因素、先天禀赋等为常见原因。

风气内动;病因;医案;数据挖掘

以古籍医案内风病证记载的病因情况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病因学信息,并进行规范化处理,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挖掘内风病证的病因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医案来源 内风医案来源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从“医案类”著作中收集有效医案777份。

1.2 检索策略 以“风”(包含“肝风内动”、“风气内动”、“内风”、“肝风”、“风从内出”、“中风”等与内风病证密切相关的名词)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1.3 医案纳入与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内风医案中有病机或证候论述;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描述;用药记录须完整;复诊病案则须阐明二诊有效。以上标准均具备者纳入。

1.3.2 排除标准 非内风医案;无内风病机或证候论述;无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记录;无处方或用药;复诊病例二诊无效或加重。以上符合任一标准者,予以排除。

1.4 数据规范化 以《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关于病因的分类方法,对古籍医案有记载的内风病营养不良、饮酒过量、膏粱厚味、吸烟过多、饮茶过多、食积、燥屎、饮食不洁、嗜寒、嗜热、嗜酸、嗜苦、嗜甘、嗜辛、嗜咸等,统一归并为饮食因素;将情志不舒、过喜、恼怒、忧愁、思虑、悲伤、恐惧、惊吓等,统一归并为情志因素;将劳力过度、劳神过度、房老过度、过逸等因素,归为劳逸因素;将病理产物因素痰饮、瘀血单列分析;将素体阴虚、素体阳虚、素体虚弱、素体痰湿、素体肥胖、素体壮实等,归并为先天禀赋因素;另外,新产失血、年老体衰、失治误治等单列分析;其它如外伤、寄生虫、药邪等,统一为其它因素进行分析。

2 结果

古籍医案中有病因记载的医案数为503份,无病因记载的有274份,病因记载率颇高,占64.7%。将有记录的病因情况进行分析并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内风病证病因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情志因素为内风病证最常见的病因,约占29.06%;痰饮因素占23.06%;先天因素(素体阴虚、素体阳虚、素体虚弱、素体痰湿、素体肥胖等)占22.86%;外邪引动者16.70%;劳逸因素占15.31%;饮食因素占10.14%。此外,失治误治、年老体衰、瘀血因素也占到一定的比例,其中,瘀血导致的病证有18例,占3.58%。说明引起或诱发内风病证的原因众多,是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病症。将各类致病因素进行分解,病因分布情况如下。

2.1 情志因素分布情况 情志因素导致或诱发的内风病证有146例,将情志因素以传统的“七情”理论分类整理,如将七情气逆、恼怒、愤怒、嗔怒、劳怒、暴怒、情志勃郁等统一归为“怒”;将肝郁、肝气郁、肝气不舒、情怀郁抑、抑郁等表述,统一为“情志不舒”;将忧悲悒郁、恼怒忧思、惊恐恼怒、离愁郁结、抑郁悲泣、愁烦思郁等,统一为“相兼因素”。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情志因素分布表

结果说明,内风病证的形成由“怒”导致或诱发的为48例,占32.9%,情志相兼因素为36例,占24.7%,情志不舒28例,占19.2%,累积频率为76.7%,为内风病理变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此外,思虑、忧愁、悲伤、恐惧、惊吓、过喜在内风病证的形成中亦可见到。

2.2 劳逸因素分布情况 见表3。

表3 劳逸因素

结果显示,内风病证与劳逸因素有关,依次为劳力因素34例(44.2%)、劳力兼劳心19例(24.7%)、劳心因素15例(19.5%)、房劳因素8例(10.4%)。

2.3 外感或外邪引动内风情况 见表4。

表4 外邪引动或外感因素

结果表明,777例内风医案风气内动的病理变化由外邪因素导致或引动的有84例,占10.8%。其中依次为风邪26例(31.0%)、火热邪气22例(26.2%)、湿邪14例(16.7%)、疫疠之气9例(10.7%)等。

2.4 先天禀赋情况 古籍医案对于先天禀赋表述较多,研究尽可能地保留原文信息不做过多的解读,仅将表述较为混乱的相关论述做出规范。如将文献中素体气虚、素体虚弱规范为素体气虚;素体气虚痰湿分解成为素体气虚、素体痰湿;素体肥胖痰湿分解为素体肥胖、素体痰湿;素体脾虚痰湿分解为素体气虚、素体痰湿等。结果表明,先天禀赋因素中,由多到少依次为素体痰湿、素体阴虚、素体气虚、木火体质、素体阳虚、素体肥胖、素体痰火、素体消瘦、素有瘀伤、素体内热、素体血虚等。详见表5。

表5 先天禀赋因素

2.5 病理产物因素分布情况(痰饮、瘀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病理产物因素在内风病证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明确记载的与痰相关的因素,包括痰湿(痰浊)、痰热、风痰在内,共116例,占病理产物因素的86.6%。瘀血因素也不容忽视,统计结果表明,内风病证中虽未明确提出“瘀血生风”的概念,但其中明确记载由瘀血导致或夹杂瘀血因素的案例有18例,占13.4%。瘀血与内风的关系,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见表6。

表6 病理产物因素

3 讨论

3.1 情志失常是导致内风病变的主要因素 情志所伤导致内风病证,多因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而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忧思恼怒,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继而阴不制阳,肝之阳气升动无制,亢而化风,形成肝风内动。名医张山雷在《脏腑药式补正·肝部》言“肝气乃病理之大门”,情志变化失常易影响到肝脏,引起肝脏疏泄失常,气机不利,气血不畅,甚至气血逆乱,而致诸多病症。

3.2 痰浊是导致内风病变的重要因素 对古籍医案的统计分析显示,痰浊因素是导致内风病证的第二位因素。古今临床中对中风、头痛、眩晕、癫、狂、痫、厥等多种与内风有关的疾病,皆主张从痰论治。至明清时期,中医学对神志昏愦、情志失常、运动失衡、知觉障碍等病变与痰浊的关系已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如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风眩》中首次提出“痰热生风”致眩的学术观点,认为“痰热相感而动风”。《丹溪心法·痰》在论述中风病时,认为外中风邪极少,而对刘完素将息失宜,水不制火之论甚为赞许,认为“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提出“痰热生风”的病机理论,《古今医统大全·不寐》谓“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3.3 先天禀赋在内风病变中亦具有重要作用 统计结果显示,古代医家十分重视先天禀赋(素体因素)在内风病证中的作用。中医体质理论中偏阳质体质类型具有喜动好强,易急躁,具有性格外向,自制力较差的特点,对热、风、暑等阳邪有较强的易感性,内伤病证中多见火热、阳亢或兼阴虚病证,易发生头痛、眩晕、失眠、心悸以及出血等内风病证。《素问·通评虚实论》言:“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可见,《内经》时期就已认识到形体肥胖之人易发生诸如中风一类的疾病。近来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是中风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肥胖人痰湿体质是发生中风病的重要因素。

3.4 瘀血因素在内风病证形成中亦不容忽视 瘀血常继发于气虚、气滞、血虚、血热、血寒、外伤等病理变化过程中,瘀血一旦形成,可阻滞脏腑、经络、脑窍、筋脉等部位,使脏腑功能失常,脑窍失养、筋脉失润而化风。《素问·生气通天论》言“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南宋代杨士瀛在《仁斋直指方论》中提出“瘀滞不行,皆能眩晕”。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亦认为“瘀血停滞神迷眩运,非纯用破血行血之剂,不能攻逐荡平也。”

近现代,许多医家已充分认识到瘀血可以生风,活血化瘀可以熄风。如中风病,许多医家认为“风”、“火”、“痰”、“瘀”、“虚”、“气”是中风发生的重要的病理因素,而瘀血尤为重要,“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病的根本大法,并应贯穿其治疗的全过程[102]。

3.5 其它因素 内风病证疾病分布广泛,病机复杂,致病因素也纷繁多样。统计结果显示,除了情志、痰浊、素体因素外,外邪引动、劳逸因素、饮食因素、失治误治、年老体衰、瘀血因素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呈现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①饮食因素。饮食因素导致内风病证中最为常见的是,嗜食肥甘厚味、嗜酒、多食(饮食不节)等。如恣食肥甘厚味等,极易酿痰蓄热,痹阻脉络,热、痰、瘀相互影响,亦可化风扰神,上蒙清窍,遂致偏瘫卒中等诸多病证。②劳逸因素。“劳倦太过,致伤中气”,则化生痰浊,痰蒙清窍则易化风扰神;劳则气耗,肝气虚衰,肝用不足,则升发疏泄无力,因而亦致郁滞,郁久则易化火热。由于劳力过劳、加之饮食不节引发的肝郁阳亢病证也较为常见,为内风证的常见病因。③外邪引动。外邪引动也是导致内风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外感风邪,火、热(暑)邪以及湿邪等因素尤为多见。责之火热邪气者,以热极生风多见;责之于外风者,则同气相求,常为外风引动内风;责之于湿邪者,则往往与痰有关,多见痰浊生风。

此外,年老体衰、失治误治等因素亦常可导致阴血不足或肝肾阴虚之证,阴虚则阳亢,阳升无制而化为风气内动之变。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5.002

1672-2779(2013)-05-0003-03

张文娟

2013-02-10)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课题[No:2012GSF11906];山东省教育厅资助课题[No:J12LK12]

猜你喜欢
内风病证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辨治眩晕方法探析
“内风”论治缺血性脑卒中的理论探讨
基于Python语言构建名中医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中医医案方剂多维相似度算法设计与探索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基于医案探讨王孟英辨治温热病处方用药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内风论高血压脑出血的防治思路
基于“内风”理论观察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亚急症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