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寂静——读《当代华语电影品牌构建与传播》

2013-03-05 07:44蒋泽先
创作评谭 2013年4期
关键词:博文华语

□蒋泽先

夜深孤灯,我常会伏案倾听寂静。

此刻想起三年前,曾误入一人博客,博主早已淡忘,博文尚记一二:“影院灯亮,一切散场。空旷中的绝望就是现在的电影让人无助,也让人不甘心就这样失落在曾经美丽的四季,曾经清新的雨后,曾经浩渺的江河,曾经生动的呓语,曾经留恋的风景,曾经刻骨的爱情,曾经率真的笑脸,曾经浪漫的风雨……”

“在寂静无人深夜,和电影作伴……”

读到你的一本专著,书名是《电影品牌构建和传播:市场·艺术·受众》。翻开第四页,自序:曾经的电影。呵,博

主是你!深夜的你不是看电影,是在写电影,不是写电影剧本,是写电影品牌建设或构建,想让曾经的电影又回到观众的眼球前。

这项工作是寂寞的、孤独的、无功利的,电影带你穿越,你回到30年前出生的那个日子。我大你34岁,如果由我写曾经的电影,我去穿越,我会再退回30年前。

写 《桥》、《翠岗红旗》、《白毛女》、《武训传》、《柳堡的故事》、《青春之歌》、《红日》、《红旗谱》、《林海雪原》、《林家铺子》、《早春二月》等,曾经的电影在观众眼里是个什么概念呢?你知道,抑或不知道?

在山村,农民可以自带干粮和板凳翻过两个山头走完30里地,到另一个村庄的打谷场上,等候露天电影的开演。下午四五点钟出发,返家的时候已看到启明星了。累吗?

电影里的人物、山水、歌声早已融入他们的心田,化为了欢笑与幸福。

“那种在黑暗中凝视银幕的感受让自己似乎沉溺在巨大的审美磁场中,一次心跳、一次呼吸,全部沉浸着曼妙的情感和激动的欲望。看电影成为心灵的一次自我投射,那道射向银幕的光束携带着一个精神个体的全部热望和情思,在巨大的幕上书写着精神的成长史。至少,曾经的电影给过我这样幸福的体验,于是我常去寻找这样幸福的体验。”还是你博文中的一段。那个年代,我们寻找的不仅仅是幸福,还有理想、道德、人生、奋斗,当然也有爱情。曾经的电影都让我们幸福过、激动过。

“这现实与梦想的冲突里有我们曾经真实的失落与彷徨。在一个时代壮阔的前进步履声中,我们是否也应该静下心来,去听听那喧嚣背后的寂寞,去感受纷乱背后的简单呢?”读到你博文的这段,曾在中台禅寺聆听禅意,倾听寂静,那份心境又入心中。年轻的你,开始亲听寂静了。你身体力行,在入或已入淡咸之境,安顿此心。

你在倾听中写作,在写作中倾听,于无声中听有声,又一本书稿的文字映入我的眼帘:《当代华语电影品牌构建与传播》。洋洋洒洒十一章,分三篇:理论篇(三章)、务实篇(四章)、个案篇(四章),自序《看不清的电影风景》,让我又回到曾经的电影里去了。

田华的白毛女、陶玉玲的二妹子、谢芳的林道静、谢添的林老板、崔嵬的朱老忠、赵丹的聂耳,还有银幕后的那些著名导演、著名摄影师、美工和作曲家。那时品牌没有“好莱坞的应激”作用,只有一条:“我把精彩献给你”(本书结语)。

华语电影曾有过品牌与辉煌,曾有过衍生与增值。

那个年代,一本《大众电影》杂志是老百姓最喜欢的刊物,订数名列前茅,刊物上每一行文

字、每一张图片谁都不愿意放过,这些内容是饭后的谈资、睡前的享受。

此刻,读着你这本书,我在想,若在30年前,一定是一本畅销书,是每个小青年口袋里最爱的书。你看,书中写了华语电影的明星,华语电影的导演。尽管这是一本电影理论书,但从受众关心的艺术视角展开,无疑扩大了读者群,专业院校师生、电影爱好者、电影工作者,都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所爱所需。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涉及到编、导、演、摄、录、美诸多方面。品牌建设必然也涉及多因素,叫座不叫好、叫好不叫座的现象经常出现。专家与观众爱好相悖,艺术和市场未能求同,许多品牌会失落或变异,好在还有人在怀念和寻找曾经的电影,譬如你。

“在寻找,”你说,“一段影像试图保留一段岁月和一种生活态度,然后最终只能是随风而去,影像定格说明我们已经失去,影像随风而去了,真实成了莫名的悲哀,这时代的电影仿佛不再和灵魂对话了。寻找变得尴尬而滑稽。”

是吗?

你还在不停地寻找呼唤,在这喧嚣的年代、繁华的日月,你安下心来,在寂静无人的深夜,和电影作伴。

让我们一起倾听寂静,寻找失去的那个真实。

猜你喜欢
博文华语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华语的欧化与欧化的华语
中国两会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第一次挣钱
魏博文 全诗菡 蔡乙彪
第十四届华语青年电影周在武汉举行
谁和谁好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文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