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个好东西?

2013-03-11 01:28诚龙
雨花 2013年2期
关键词:沈万三刘三萧何

诚龙

拔一毛而利天下。换上我,肯定不为,绝对不为,百分百不为。拔一毛而利阁下,倒可以,拔一元乃至十元都可以。这对比是强烈了点儿,但你不能说我道德境界低下。实际上,我常从袋里掏出一百块钱给我老娘,掏出一千给我小女,表现得慷慨而大方,证明我不是小里小气的家伙。小时候思想不纯,我跟人家算过一账,我只要全国人民每人给我拔一毛,顷刻间我就可以脱贫致富,成为亿万富翁;大时候思想纯了,我曾经梦想去当亿万富翁,然后给全国人民每人拔款一毛,老实说我现在没这个能力。因为不能,所以不为;即使能,也一定不为。我不是不想让我的名字上慈善榜,而是怕我脑壳从此不再竖我脖子上。

卜式先生跟我过去一样,思想纯洁,手里有几个钱,就思想着拔一毛而利天下。那时候,天下确实很是需要大家去“利”一下,全国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不好:房价太高,劳动一生买不起一间茅草房;知识太贵,靠知识改变命运靠不上,多半辍学;医疗医不起,患次感冒要你钱,不要你命(钱一交再交去了,命一治再治没了),好在那时没甚公墓,掘块五尺土方装殓人,不要初装费,也不要每隔20年再续费,倒也死得起。卜式先生那会儿,群众日子过不得,除了旧三座大山与新三座大山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外,霜上加雪的是,汉武帝雄(天下)财大掠(百姓),集天下之财,跟匈奴去玩儿仗。卜式先生品德好,他说:中国米贵,居中国大不易,不要再鹭鸶腿上刮精肉了。感谢国家政策好,让极个别人如我卜式,先富起来了,国家让我先富,那我就先承担一些责任吧(我一直以为先人思想比我们好,即使是古时富豪)。

卜式先生本来处江湖之远的。他先叫地方官员帮他代缴一半家产去利天下,地方官员不肯,县长、市长们说:卜先生拔尽君毛,乃至拔尽君肉,尽利我,我都笑纳;但你卜先生要去利天下,这事你自己干去,这事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卜先生也就带上银行卡,自费去了京都,托人对皇上说:匈奴未灭,我献我家为。先付了一笔爱国费给传话人,传话人拿了其钱,就给其做事,还真把这话带到了皇上耳里。汉武帝听了,哼了一声:那个姓卜的,话说得那么高尚,调子唱得越高,人心定是越低的(他以官家之心度黎民之腹了)。汉武帝在宫里阴着脸色,却隔空在QQ线上连声呵呵……“使天子使使问式”,去问一下吧,他要买什么官?若是搁上我,返身就走,我是来真心爱国的呢,把我想得那么难堪,太伤自尊了。但卜先生思想比我们好,受了冤屈也只是一个劲地解释:“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那卜先生家是不是有冤?给法院交这么多赞助费,是不是要买法律公平公正?“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卜先生再次解释,他是良民,他不跟人吵架打架的:“臣生与人无纷争。式邑人贫者贷之(利阁下,利乡下是可以的),不善者教顺之,所居者皆从卜,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

不是花钱来买官职,也不是花钱来打官司,那你倾家尽产,“子何欲而然?”这不要,那也不要,那肯定是来买民心的吧。官家只买卖良心,天子不跟你做民心买卖。汉武帝听了汇报,对卜式贡献那么多钱,却不买官,不买法,所欲何为?汉武帝组织召开了一次专题会研判其用心,丞相公孙弘献了策,皇上汉武帝拍了板,会议形成的决议是:官可卖给卜式,法可卖给卜式,民心坚决不能卖给卜式。

对民主是不是好东西,大家议论得比较多了,而对民心呢,大家是不是高度认识,完全统一了思想,认为民心是好东西?其他人如何看民心,我不知道,但萧何却肯定不认为这是什么好东西。萧何对民心如此认识,也是有个过程的,他先前觉得民心这东西无限好,他跟刘三多次讲,得民心者得天下,刘三你可失很多婆娘丫鬟,失很多金银宝贝,但绝对不能失去天下民心。刘三刚进入咸阳城,到了秦始皇皇宫里,眼都直了,绿了,眼睛里喷火了,眼珠子不转了。萧何就对刘三说,你若得了这些,就会失了民心。刘三倒也不傻,会权衡,发布约法三章,一时得民心,一朝得天下。

萧何民心理论得到了实践之后,他越觉得民心是个好东西了。他也打算干啥事,都要民心一下,干啥事都要以民心来称衡。这也就等于:干啥事都是干傻事。譬如吧,刘三改了名换了姓,唤作汉高祖以后,要建上林苑。这浩大的国家形象工程项目一上,无疑将搞行政强拆,无疑将耗民力民财,萧何再次在朝会上发力,对汉高祖说,这要不得的,刘三你将大失民心的。民心这事,不在此,则在彼,不在刘邦掌心,则转萧何袖里。这如何了得?刘邦可将美女送萧何,可将黄金送萧何,可将丞相这美差送萧何,就是坚决不能将民心送萧何。萧何欲从刘邦那里要民心,刘邦就要从萧何那里要脑壳。刘邦本来动了心思要萧何脑壳的,但有人劝解了刘邦,说都是一个战壕里爬出来的,脑壳别要了,坐牢算了。萧何也就因民心这事,下了牢房。

萧何运气算好。沈万三碰上朱元璋,就没那么好结果了。明朝人民比汉朝百姓过得更不好,沈氏也效卜式,要拔一毛钱几毛钱利天下。朱元璋缓称王后,依然要深挖防空洞,广砌防“朱元璋”墙(朱元璋挖了人家的墙,他最怕朱元璋时代再出现一个“朱元璋”)。砌墙事,说到底是房地产事,这是贵得没边的。朱元璋想的是拔天下之毛以利一人,沈万三不敢说:老朱,这要不得啊,那是大失民心的。这话,沈万三不敢明说,只能暗做,他说,这事我一个人负责算了。沈万三也就独自承包了国防建设,虽是承包,却不是当包工头。当包工头是来掏空国库的,沈氏是来给国库省钱的(古人思想好啊,富豪思想也好)。朱元璋先前没反应过来,就让沈氏义务劳动。后来,沈万三还想继续为国分忧,为民解难,城墙建好了,还说我可以让百姓不缴国防费,个人给包了。朱元璋QQ式地打哈哈:“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乎?”沈万三猛拍胸脯,夸口说:“愿每军犒银一两。”朱元璋在QQ对话里,倒是高度赞扬了沈万三的爱国热情与民本情怀,“此虽汝好意”。下了QQ,冷笑道“然朕不须汝也”。朱元璋就给法院、检察院等政法部门打招呼,不日把沈万三关起来,“遂收杀之,血流出尽白,以兵围其家,尽抄谪之,家财入官”。

有人将沈万三之死,归咎朱元璋暗定了一项爱国罪。其实误矣。这不是爱国罪,这是民犯民心罪。沈万三拔一毛而欲利天下,这等事是干不得的。你对天下百姓这么好,天下归你心了,那朱元璋往哪摆?关于民心罪,有两种,一是民犯民心罪,一是官犯民心罪。沈万三犯的是民犯民心罪,你富豪一个,拔毛利天下,要搞起民选总统来,在位总统哪选得赢你?(附带说一下,历朝都将隐名慈善推举为最高美德,也是别有因的)萧何犯的是官犯民心罪,位置这么高的高官,民心都归了他,那刘邦不就岌岌乎殆哉?刘邦可让你大获民利,圈土地搞贪污,搞得民怨蜂起,都可以,大不了给你异地为官,而你若对民众秋毫无犯,而专门利人民,那你这官是当不下去的。项羽不懂这个,项羽智囊团范增对项羽说,刘邦占了秦朝首都,美女的不要,黄金的不要,那是最危险的。项羽傻而爱训人:刘邦对百姓好,有甚危险不危险的?范增气得吐血。

这么说,民心还是好东西?这得分头说。民心是天子的好东西,舍天子外,民心对个体公民,对群体干部,都不是好东西,谁想大面积收获民心,谁就可能等着铡脑壳。要搞和谐社会建设,你可以拔毛利家人,利邻居,再广而言之,利乡下,都是可以的,但你若以天下为己任,拔一毛而欲利天下,那是不允许的。

这么说,民心还是好东西嘛,天子要保护民心,不使民心流失,那多好。这也得分头说。天子欲获民心,那民众活得舒服一点,那是肯定的;但民众把民心当成天下第一神圣,也是自作多情,自我抬价了。民心是什么?民心不姓民,也不姓官,单是姓皇;民心是皇帝的核心利益,“凡土地之富,人民之众,皆王者之有也”。说得诸位民众不高兴我也得说:在皇家那里,民心只是一块民肉,按皇帝的说法是禁脔,是皇帝的心肝肉;其他所谓民利,可能是些残羹冷炙了,民众可自吃一些,官吏可以多分一些,但民心却谁也不能割一块去。后来卜式再次将家产献给汉武帝,汉武帝想了想,卜式不是高官,其欲获民心也没什么用。皇帝制,不是靠选举的,卜式大献其财,至多得一些名气,得不了民心,也就接受了卜式民间慈善(其实就是独个给皇上献大块头民肉)。汉武帝此举,人高呼为雄才大略,非小肚鸡肠。

皇上所谓要得民心,大体上是养猪的意思,将你养壮一点,养肥一点,吃起来长久一些,天天有吃。刘邦在咸阳为甚不扫荡民脂民膏,而要对官吏约法三章?刘邦为甚坐了龙廷,又要大建上林苑?前面是养民,后面是吃民。鲁迅先生说,翻开厚厚的历史卷册,其实只写“吃人”两个字,就是这意思。只是不同皇帝,吃人肯定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吃法不太同,有的是文吃法,温水煮青蛙,碎碎地割肉,慢火细炖,慢慢地品尝;有的是武吃法,水深火热架大锅,吃全羊席,一旦获取了民众,那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生吞活剥,狼吞虎咽。文吃法,我们高声高呼是得民心;武吃法,我们齐声齐骂是失民心。其中所谓得失,都是皇帝得失,对民众言,“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皇上有得有失,民众呢,无得只有失。

男尊女卑时代,男人说要俘获女人芳心,很多不是其欲献爱心,很可能是其欲得美貌。得到美貌想干什么?这个你是知道的;官尊民卑时代,官人说要斩获百姓民心,很多不是其欲得民心,很可能是其欲得天下。得天下想干什么?这倒值得你多动一点心思,仔细想一想。

(原载《杂文月刊》2011年11月上)

猜你喜欢
沈万三刘三萧何
萧何为何不愿当头
让路
同学刘三
沈万三与北京城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顶上功夫
沈万三为什么修城墙
顶上功夫
好朋友就是相爱相杀
财神爷和他的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