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尘或者记忆

2013-03-11 01:28亚楠
雨花 2013年2期
关键词:玉米粒夹子连队

亚楠

今天我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行走,肯定离不开童年的那一段生活,也离不开那些形形色色的梦。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当芦苇花盛开的时候,总喜欢把一只小船放入河中。这种用苇叶折叠的船,油光碧绿,散发着芦苇独有的清香。小船不仅带走了我的梦想,也带走了我的全部渴望。看着小船消失得无影无踪,心里也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惆怅。

但在小河里放行自己的苇船,毕竟是我们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一颗自由驰骋的心,野马般漫游在旷野。那些神秘的、那些未知的、那些谜一样若隐若现的东西,总是时时缠绕着我,令我欲罢不能。好在我所生活的边疆,那个伊犁河北岸的小镇,并没有因为物质的贫乏,而让我的童年苍白乏味。相反,我发现那个时代,也有它的独特魅力。比如,一帮小伙伴去五、六公里外的地方摘桑椹,或者跟大人们去伊犁河垂钓,约两三个好友到连队的大仓库里掏麻雀,这些都曾经令我激动不已。

记不得是哪一年了,我还跟着大人,渡过一条小河汊,在一个长满红柳和野草的沙洲上捡过野鸭蛋。大约是春夏交替的季节,沙洲上植被茂密,红柳、梭梭、胡杨、沙棘,以及菖蒲、马兰、芦苇,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草,高高低低,密密匝匝,使我心中顿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会有狼吗?会有蛇吗?会有鬼吗?越想越心慌,终于不敢再往前迈一步了。这时候,大人们根本无暇顾及我,他们都在专心致志地寻找野鸭蛋。我独自坐在小河边,望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心情慢慢平静下来。那个晌午,大人们满载而归,脸上充满着笑容。而河谷深处,不时传来野鸭惊飞的惶恐和哀鸣。

在团场的连队里,冬天就是孩子们的黄金季节。我家所在的九连,是一个种植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的农业连队。收割后的农田,空旷,迷蒙,又透露出淡淡的忧郁。除了夏收后的麦地,到了秋冬交替时节,一般都要再种植冬麦。冬播、冬灌之后,麦苗青青,只等一场大雪把它们捂得严严实实,来年必定又是一个丰收之年。那时候,我们只盼望早点下雪,并且越大越好。这样,我们便可以堆雪人,滚雪球,好好疯玩一场了。节假日自不必说了,即便是上课的时候,只要一下雪,不仅短短的课间歇息时,就是下课回家的路上,也要边走边玩,打雪仗,或者滚个大大的雪球。那时候,雪之于我们,是伙伴,是兄弟,是欢乐,是忧伤,是哭,是笑,更是童年中最淳厚、最绵长的时光。

那年冬天,有件事我一直记忆很深。那是在我刚上初中不久,我与另一位同学商定,无论如何也得逮一头牛,然后骑着它去上学。大雪飘飞的季节,草原上的牛羊早已迁居农区,实现这样的愿望是很容易的事。傍晚放学后,我俩带着一条长绳,在牛出现较多的地方转悠。当我们相中一头个子不太大,且自认为忠厚老实的牛后,便纵身一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死死抱住了牛的脖子。另一个人则拽住牛尾巴,拼命朝后拉。牛在雪地上连蹦带跳地往前冲一阵后,就乖乖地成了我们的俘虏。我们用带来的绳子穿上牛鼻子,然后带回连队一处废弃的羊圈里藏好。我们弄来一些干草,一直等到它安静地卧在那里,我们才以胜利者的豪迈回到家里。

这个秘密是肯定不能对家里人说的。为避免让老师同学撞见,我们还要比别的同学早走一小时。天还没有亮透,我俩就出发了。骑在光秃秃的牛背上,宛如两个顽皮的牧童,那兴奋,那惬意,那自豪,那幸福之感,没法不溢于言表。可是好景不长,这个秘密很快就露了陷。那一个早晨,我俩正骑着牛在雪地上不紧不慢地走着。忽然前方不远处,一个骑马的黑影朝我们奔来。“不好了,这人肯定是来抓我们的!”我们弃牛而逃,直到消失在密林深处。后来,那头牛是怎样被哈萨克牧民弄回家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不过之后的很长时间,我们谁也没有再提及任何关于牛的事。

整个冬季,除了打雪仗、堆雪人而外,就要数在雪野上捕乌鸦最有吸引力了。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要好的朋友就会拿上自制的夹子,在野外待上整整一天。记得有一次,我们带着食物和夹子来到一块空旷的雪野。不远处,一大群乌鸦正在扒拉着雪啄食,看着我们在雪地上像它们一样忙碌,这些鸟根本不知道,一场巨大的阴谋正等待着自己。

在夹子上挂好玉米粒,然后埋入雪中。但必须把玉米粒露在外面,而且还要在夹子周围多撒上一些玉米粒,然后把一根很长的棉线拉到远处较为隐蔽的地方。过不了多久成群的乌鸦飞来抢食玉米粒,只要轻轻一拉棉线绳,一只只乌鸦便神不知鬼不觉落网了。那一天,我们带去的三个夹子共捕捉了17只乌鸦。天近黄昏,带着胜利者的喜悦回到连队,在一位同学家里,我们美美地饱餐了一顿红烧乌鸦肉。现在回想起来,乌鸦肉并非美食,可是七十年代初的农场连队,肉类食品奇缺,能够放开肚皮吃上一顿乌鸦肉,已经是件极开心的事了。

现在的肉食品已经极端丰富了。各种肉类充斥市场,应有尽有。城市里不少人出现营养过剩,蔬菜反而成为了餐桌上的新宠。当然,人们开始追求生活质量的时候,肯定也还有一些人正处在贫困线上。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不受饥饿之苦,能够安心地工作、生活和写作,这是多么快乐、幸福的事情。

我总在想,童年留给我的记忆,除了趣事之外,是否还有过一些痛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大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个春天吧,记得当时放学后,小学生们最爱玩的就是一种叫做赢“三角”的游戏。把空的香烟壳撕开折叠成一个个“三角”,然后两人一组在地上摔打,把对方的“三角”打翻者即为赢家。那天下午,班上一位连领导的小孩和我们商定好,我帮他拿书包,他与另一位同学斗,若赢了所赢的“三角”分给我一半。这自然是我很乐意做的事情,我拿着这位公子哥的书包,前后跟着他们看斗输赢。不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书包没扣好,一本语文教科书掉在了地上,而且偏偏不巧,还掉在了一摊稀泥上。书上沾了泥巴,特别是扉页上的毛主席画像也被泥水弄脏了。这位公子哥立马翻脸,不分给我“三角”且不说,还扬言要好好收拾我。而我也确实很害怕,一边用自己的衣袖把书上的泥渍揩拭干净,一边连连道歉,并承诺给他赔一本新书。可是,这位公子哥根本不听,咬定我是故意这么做的,要惩罚我。

之后的事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父亲刚刚下班即被叫到连队办公室,一位连队干事对我父亲说,有人举报你儿子对伟大领袖不满,把他老人家的画像扔在烂泥地上,这是有罪的。现在你要给伟大领袖下跪赎罪……当时我害怕极了。不理解为何会这样,但心中的痛和茫然却是无比真实的。在回家的路上,父亲一句话也没说,我跟在他的身后,感到仿佛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一般。后来我才知道,当时这件事之所以没有被无限地上纲上线,是因为一位姓赵的女老师。据说她听了这件事后,找到那位连领导说,这个学生我了解,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孩子还小,最好不要把事情闹得太大。他的家长已经给伟大领袖请过罪,我看就让他道个歉,赔本新书就行了,我们不应该用成年人的思想来看问题。

直到今天,我也没弄清赵老师为何能够说服那位连领导。也许能否弄清这些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因为这位可亲可敬的老师,我以及我的家人躲过了可怕的一劫。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个世界上善良总是无处不在的。就说这位姓赵的小学老师,今天我已经想不起她当年的音容笑貌了,在那个非常的年代,又是多事之秋,她完全可以不闻不问,只要教好自己的书就足够了。但她却为了一个学生,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冒着种种随时都可能降临的非议和不测,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这难道不是人心的善良所致吗?

我也曾有过刻骨铭心的孤寂与落寞。记得我正读小学三年级的儿童节那天,学校组织春游。母亲一大早就起床,为我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她还特意把我送到学校,让我以后多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当时,我一心只想快点去玩,根本没把她的话往心里放。相反,却觉得她的话有点怪,啰里啰唆的。当我春游后回到家,发现母亲已经回江南老家去了。这时候才觉得异常孤单,茫然不知所措。父亲的工作需要经常上夜班,许多时候,我就独自陪伴着一盏孤灯,走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习惯了一个人的夜晚,是后来的事情。当时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独自一人守在空荡荡的屋子里,心里非常害怕,也常常产生一种莫名奇妙的幻觉。父亲告诉我,晚上睡觉时可以把灯捻调小,让灯始终亮着,这样就不用再害怕了。在灯下做课外作业,看小人书,看所有我能够找到、借到的读物。后来,我非常喜欢读长篇小说,兴趣大概就是小时候养成的。寂静的岁月给了我无边无际的孤独,也给了我一个幻想的天空。今天我能够在文学的道路上行走,肯定离不开童年的那一段生活,也离不开那些形形色色的梦。无数月明星稀的夜晚,凝望远天,总会想起许多往事。我看到了丝丝希望,也看到了冷漠和寂寥、无助。孤独吗?有那么一点,可也并非全然如此。或许吧,苦涩的生活也会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倘若真的如此,我的童年就是暗夜里的灯,它照亮了我的心灵。

猜你喜欢
玉米粒夹子连队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想变成花的玉米粒
爱“搞事”的“夹子花”
南疆兵团少数民族聚居团场连队经济发展调研
爆米花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
每天做好一件事
胡桃夹子的规律
浅析后进连队主官的五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