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西线争议再起

2013-03-12 08:53刘伊曼
瞭望东方周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调水省区水利部

刘伊曼

2012年12月,原水利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副董事长张春园经由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简称老科协)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调研组的名义,编写了一份《关于解决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的报告。

此前,2006年,水利专家钱正英、潘家铮和沈国舫曾“上书”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反对,2007年,再有学者“上书”获批示,叫停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前期工作。

这一停就是5年。

“他们想要继续推动议程”

按照《关于解决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的说法,“西线受水区”所包括的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6省区是我国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尘暴最严重的地区。并且,其沙化和荒漠化还在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还在进一步恶化,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和水污染严重的地区。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国家生态环境安全、食品与粮食安全、国家的能源安全、国家的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关系到保障受水区饮水和供水安全以及黄河的防洪安全。

建议的最后结论是,“参加调研的专家一致认为:建议国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调水工程的前期研究工作,并由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牵头,综合各方面的方案和意见,按照全面规划、统筹考虑、科学论证的原则,‘组织编制南水北调西线调水总体规划……经由国家审定后,再组织实施。”

《关于解决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说,在编写这份报告之前,“中国老科协已经联合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及四川等省区老科协,在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配合和支持下,组织专家开展了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的专题调研。”

建议显示,已经在未注明的“__月__日”,在北京召开了有水利、农、林、环保、能源、综合等部门和国务院三峡办、南水北调办、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及受水区、调水区的老领导、院士、老专家、代表共“__人”参加的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专题座谈会。

如按其内文所述,这份《建议》正是基于以上的讨论和调研而形成的文本。

2013年1月,本刊记者向以上部分所涉及部门的多位人员询问有关情况,得到的回答却是“并没有听说这件事”。或者说,“只知道他们想要继续推动议程。”

四川座谈会

如果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实施,四川省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地区之一。

2012年12月18日,四川省老科协收到了这份报告,并向其成员发出通知:“中国老科协常务副会长张春园(原水利部副部长)在调研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解决南水北调西线受水区缺水问题的几点建议(调研讨论稿),商请有关省老科协参加。张春园将于2013年1月来川参加四川组讨论座谈会。”

四川省老科协的预备会议于两天后的12月20日上午9:30,在省科协三楼会议室召开。

“非常一致的观点是反对。”与会的老科协成员、环境学家艾南山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不仅是老科协,我们了解到的四川省各单位的意见都是反对。”艾南山说。

四川省官方还没有任何表态,但是,以成都市城市河流研究会名义组织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行性调研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杨勇、范晓等多次提供反对论据的专家被邀请参与其中。该研究会秘书长田军告诉本刊记者,考察团已经前行到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考察结论出来尚需要时间。

艾南山告诉本刊记者,“西线方案”,是从通天河、大渡河、雅砻江调出170亿方水,经由甘肃入黄河。这170亿方水只能直接缓解入口以下的黄河段的沿河两岸的城镇和工农业用水,而上述《建议》却将受水区扩大到整个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6省区,共152万平方公里,显然混淆了“线”和“面”的概念。青海全省,没有在供水范围,其他5省区也只是十分有限的范围直接受惠于调水。将西北广大范围的干旱作为西线南水北调的紧迫任务,明显夸大了调水的功能。黄河河道中的径流,不可能去解决(或缓解)西北6个省区大范围的干旱问题。

四川省老科协的回应则从“定性”上,直接正本清源——6省区黄河沿岸城市的“缺水”,主要是发展造成的。

他们认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包括城镇的发展,应该受制于资源和环境,否则是不可持续的。《建议》说“许多工业项目没有用水指标无法立项,内蒙古、宁夏不完全统计就有300多个项目”,并以此为西线调水的迫切需求。

替代和延缓方案

长江水资源保护局前局长翁立达告诉本刊记者,长江上游地区,包括青藏高原地区,是中国非常重要而又敏感和脆弱的生态屏障区,西线调水工程如果实施,将直接对这一地区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通天河,全部都会受到影响。

他说:“山水循环是以流域为单元的,这是基本常识,你把这个流域的水调走了拿到另一个流域去了,他就不参加这个循环了,会产生什么结果?谁都不能预料。国际上对跨流域调水,都是比较慎重的,是万不得已的最后的手段。”

而同是跨流域调水,同样的水量,从上游调,与从下游调,影响又会不一样。西线的长江上游是最敏感和最需审慎的地方,它直接关系到大半个中国的生态安全。

“我老是说这句话,你黄河出问题了,长江去救,一旦长江出问题了怎么办?谁来救?”

翁立达告诉本刊记者,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一直以来在推动另一个小江调水方案来部分替代和延缓西线方案,他所在的长江技术经济学会也一直在参与研究。具体的做法是,直接从三峡水库调水,经渭河进黄河,这样较之西线方案生态代价要小得多,甚至还可以解决一些三门峡泥沙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黄河水利委员会对小江方案一直比较消极,还是更倾向选择西线方案。

猜你喜欢
调水省区水利部
基于近远程视角分析黄河中下游五省区虚拟水贸易
塞上江南 神奇宁夏
水利部摸底地下水,超八成不能饮用?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