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源经济问题研究

2013-03-14 09:20李庆利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2期
关键词:节能降耗总量河南省

李庆利

一、河南省能源现状

河南省是新兴的工业大省,也是能源资源大省。能源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煤气层、天然气、水电和新能源,其中,煤炭、石油为最主要能源资源。

河南省能源供求不均。1978年河南省常规能源生产总量为4434万吨标准煤,而常规能源消费总量仅为3353万吨标准煤,能源供给总量大于能源消费总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常规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都在不断增长,从2000年到2009年河南省常规能源消费总量均高于生产总量,说明随着河南省经济的迅速发展,本省能源生产已不能满足能源消费的需求。

河南省能源生产速度下降。从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中,年均能源生产总量平均增长速度为4.4%,从2001年到2009年的9年中,年均增长速度为11.1%,增长速度较快,但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中,年均增速仅为4.0%,增速明显放缓。

河南省单位GDP能耗呈下降趋势。就单位GDP能耗来看,2005年每万元GDP消耗1.396吨标准煤,2007年为1.380,2008年为1.219,2009年为1.156;就单位GDP电耗来看,2005年每万元GDP耗电1293.45千瓦时,2007年为1277.70,2008年为1266.23,2009年为1218.36。以上各项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尤其从2002年到2008年,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二、河南省能源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耗大、结构单一

从河南省历年能源消耗总量来看,能源消费表现为上扬态势,并以200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即:1978年至2002年间呈现平稳增长,2003年至2009年间则急剧增长。这一方面说明河南省自2002年经济步出低迷之后的高速增长对能源产业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作用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能源代价逐渐加大。从历年能源消耗构成来看,由于受到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发展的影响,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重从1978年的92.3%下降到2009年的88.2%,但能源消费组合以煤炭为绝对主导,这一比例明显高于全国的70%占比水平。

2.能源供给缺乏弹性

从河南省历年能源生产弹性系数来看,自1981年起至2009年间,仅少数年份的弹性系数值明显大于1,而多数年份的弹性系数值小于1或近似于1。这反映出河南省能源供给变动对经济增长变动反映不敏感,即能源供给缺乏弹性。

3.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发展相对缓慢

可再生能源是指具有自我恢复原有特性,并可持续利用的一次能源。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地热能也可算作可再生能源。河南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实质性进展不大,农村沼气普及率低,丰富的秸秆等可再生能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

4.节能降耗工作形势严峻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河南省节能降耗仍将面临严峻形势。在2010年节能降耗攻坚战中,一些地方对部分高耗能企业和项目采取了限电限产等超常规措施,2011年大部分恢复常规运行。随着全省经济的逐步回升,也将带动能耗需求的增加,目前全省用电量持续增长,工业用电也呈现快速回升势头,使能耗面临反弹的压力。另一方面,节能工作推进难度加大。经过前些年的努力,相对投资少、见效快的常规性节能措施大都付诸实施。随着工作的深入,投入成本不断增加,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节能降耗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三、河南省能源问题的对策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前提保障。要充分认识到节能降耗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全面加强对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节能潜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十二五”及每年节能减排目标,并分解落实到各省辖市,把地区目标考核与行业目标评价相结合,把落实五年目标与完成年度目标相结合,把年度目标考核与进度跟踪相结合,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工作格局。

2.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调整是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结构不优是影响节能降耗的决定性因素,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是最大的节能降耗,经济结构调整与节能降耗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和基础产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开辟资源综合利用、反复使用的新途径,把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结合起来,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一是加大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延长发展煤焦化、煤焦铁、煤电铝、煤机械、煤建材等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低碳能源工业基地,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二是把低碳经济理念引入工业发展,通过发展循环经济,从企业小循环入手,向行业中循环拓展,实现区域大循环,使低碳化、绿色化贯穿于发展全过程,以突出节能、节水、降耗、环保,促进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化学、建材和机械等支柱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4.完善节能政策措施,建立节能长效机制

要尽快完善节能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煤、油、气、电、水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企业节能。完善促进节能的财政政策,以利于节约能源资源。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节能降耗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改变以高投入、高消耗来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问题。各级政府要建立节能长效机制,从产业结构、准入门槛、企业源头等抓工业节能工作,通过市场价格等调节手段和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引导企业自觉采取节能降耗措施。

[1]于秀娥.我国能源安全的可行性战略选择[J].理论探索,2009,3.

[2]林伯强.危机下的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走势以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J].金融研究,2010.1.

[3]刘志秀,李书锋.不可逆性、补偿机制与能源代际公平[J].特区经济,2010,4.

猜你喜欢
节能降耗总量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氯碱装置节能降耗措施的探讨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提升节能降耗增效之工艺改造和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