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六大研究综述

2013-03-14 01:36张雪涛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综述研究

张雪涛

【摘要】1945年5月5日至21日,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这次大会是国民党在大陆召开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学术界已开展了对国民党六大的关注和研究,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但对国民党六大的若干方面存在着观点分歧和研究空白。对有关国民党六大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初步总结,以期对深入研究中华民国史、国共关系史等有所助益。

【关键词】国民党六大;研究;综述

1.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概况及基本历史文献

1945年5月,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在这一关键时刻,国民党于1945年5月5日至21日在重庆复兴关中央干部学校大礼堂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称要“研讨党国大计,应该针对当前抗战的需要,确定今后建国的方针,为本党负荷新的任务,为国家开辟新的机运。”[1]蒋介石主持大会,并在开幕词中阐述了大会所要研讨的内容,指出三项任务:①“加强战斗力量,争取抗战最后胜利。”②“确定实施宪政,完成革命建国大业。”③“增进人民生活,贯彻革命终极目标。”[2]大会由吴铁城作党务报告,吴鼎昌作政治报告,翁文灏作经济报告,程潜作军事报告,白崇禧作续军事报告和中共问题报告,潘公展作特种问题报告,何应钦作部队整编与湘西会战经过的报告。六大召开过程中共收到提案448件,各组提案分别就党务、政治、教育、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审查。会议的重要议题如下:修改中国国民党总章,制定国民党政纲政策,对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中共问题及战后社会经济政策等形成重要决议。从六大的会议内容,可以看到当时国民党高层对抗战及战后的全面举措,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国民党党国事业的兴衰。六大是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它的召开能或多或少地揭示出国民党政权最终失败的原因。

大陆学者荣孟源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和台湾学者秦孝仪主编的《革命文献》都对国民党六大的工作报告、宣言、主要决议案等内容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整理。参会人员的回忆录、日记、文集及当时报刊等文献涉及到会议各个方面,是研究国民党六大的基本史料。

2.研究现状

大陆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国民党六大是“一个要消灭共产党和中国民主势力,把中国引向黑暗”的大会。[3]比如,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宋春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年版);马齐彬等主编的《国共两党关系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等。而台湾学者则认为国民党六大展现了国民党贯彻民主宪政的决心与行动,是一划时代的大会。如《革命文献》中,认为“在中国宪政历史上,六全大会是一划时代的大会。国民党及政府依据大会的决议,于赢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后,即排除万难,于民国三十五年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于民国三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开始行宪,创造了中华民国民主宪政光明的前途。”[4]李云汉的《中国国民党史述》认为国民党六大决定“诚心诚意实施宪政。”[5]美国学者易劳逸的《流产的革命》(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版)、《蒋介石与蒋经国》(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系统分析了国民党大陆失败的原因,提及国民党六大会议上三青团与CC系的纠纷和仇视。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上海书店2003年版)则从国民党的组织结构入手,揭示了弱势独裁政党的命运,认为“国民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实际成为为蒋介石的军治提供‘合法性的橡皮图章”。

论文方面:陈存恭的《中国国民党六大中委会及中常会初探》介绍国民党六大如何制定党纲政策,五中全会及二百四十五次中常会如何执行既定的国策,对政军大局发生的影响,及该时期党权运作、党务推行的特征,与中共斗争及历史发展影响等问题做了探讨。[6]喻育之的《国民党“六全”大会的选举》(《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12册)记录了对六大的争议,对质疑和不解问题给予了新的衡量标准和领会起点。邵铭煌的《为抗战胜利而绸缪: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召开与时代意义》论述六大召开的整个过程,认为六大的召开是国民党为国家复兴而进行的努力表现,但同时也指出六大并没有体现选举的民主性,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的严重现象。认为国民党六大的召开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来临所作的自我蜕化,具有时代意义:展现贯彻民主宪政的决心与行动;力求民生主义之实施;诚心化解与中共关系;兴办国民党经营的生产事业,巩固党的经济基础。[7]王良卿的《派系政治与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第六届中央执行、监察委员选举为中心的探讨》(《国史馆馆刊》,台北复刊,1996年第21期)侧重于从权力斗争的角度揭示国民党六大的派系之争。《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评析》论述涉及六大筹备、总裁和中委选举。对六大的评价方面:(1)六大是否体现民主性?认为国民党自身弊端没有使得大会中表现民主的意愿得到贯彻执行,民主缺乏制度保障和政治氛围。(2)对国民党政权的影响。六大看出国民党内部党派倾轧,国民党日渐颓废和腐化之风明显。(3)六大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作者经分析得出六大会议提到中共问题的提案不多,且内容简单;六大的重要议题是围绕着实施宪政、召开国民大会、社会经济政策纲领等方面。1945年4月23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迫于国内外压力,为回应中共联合政府的政治攻势,国民党被迫提前召开六大。[8]《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一文,作者由会议日期拟定和代表产生阐述六大的筹备。进而围绕六大重要议题,论述宪政问题、党务检讨与改进、党章修订、重要政纲政策、中共问题五大议题。通过分析,得出两岸学者对六大的重要议题有所取舍,侧重强调各自立场。大陆学者侧重中共问题,将此看成是六大的中心议题,形成六大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准备打内战消灭共产党的结论;而台湾学者则强调民主宪政,认为六大展现了国民党贯彻民主宪政的决心与行动,肯定了对中共问题取“政治解决”的方针。作者还就蒋介石在六全大会上的作用进行评述:蒋介石个人权威得到法理上的确认,达到顶峰状态,但实际道德形象严重受损,仅是维持了形式上的最高权威,在思想上和实际上,国民党己经分崩离析。六大是被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的最高权力地位没有得到体现,会议的程序化和民主化缺乏,个人权威凌驾于会议之上,代表的选举是派系斗争的产物,因而国民党六大是失败的。[9]唐晓玲、欧阳明的《中共七大党章与国民党六大党章之比较研究》从国共党章的结构、对党员权利、义务和入党程序、党的组织原则和基层组织的规定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解释了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走向不同命运的根源。作者认为,按俄共模式建立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党章中都以基层组织作为党的细胞,但在实际操作中,与共产党相反的是,国民党重上层轻下层,中央高度集权,基层组织涣散而残缺,基础未打牢注定国民党政权的溃塌。[10]

3.结语

国民党六大是国民党领导抗战胜利在望形势下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的声势并未因召开六大而得到提升,同时也未削弱共产党的宣传统战力度;共产党的七大与国民党六大形成抗衡之势,两党都对新形势作出了判断决策。总体而言,对国民党六大还缺乏全面的、深入的研究,尚带有政治情结和意识形态禁锢。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史料,多角度深入研究国民党六大,还原历史真相。[科]

【参考文献】

[1]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899-900.

[2]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C].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987-99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03.

[4]秦孝仪.革命文献(第七十六辑)[G].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53-1976:18.

[5]李云汉.中国国民党史述(第三编)[M].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4,606.

[6]国父建党革命一百周年学术讨论集(第四册)[C].台北:近代中国出版社,1995.

[7]近代中国[J],2003,(149):116-134.

[8]宋达.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评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陈建成.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湘潮(下半月)[J].2010,(9):19-21.

猜你喜欢
综述研究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