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困境看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2013-03-14 01:36郭玉超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机遇中小企业挑战

郭玉超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及国内经济形式的变化,中小企业也开始面临其生存危机。本文试从管理学中管理困境角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略作分析,并尝试寻求其解决之道。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困境;挑战;机遇

1.“饥寒交迫”,中小企业形势严峻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和民生,解放社会生产力以及刺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前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里,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表现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丰富人民物质精神文明生活、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和推动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可是,这仍然不能掩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饥寒交迫”的残酷现实:黯然颓废的中小企业尽管数量众多,却始终没有好的效益与市场份额;在中小企业于经济体制改革生机勃勃的表象的辉煌下,凸显出的是企业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推动积极增长的背后是中国本土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长,中途夭折屡见不鲜。尤其是在市场剧烈竞争的今天,为什么历经重重激烈竞争的洗礼,中小企业始终苟延残喘?在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之后却仍难逃失败的厄运?是什么制约着它们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当然,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两种因素,即内部的可控因素和外部的不可控因素。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是众多的,包括其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少、法律保护机制不够完善等外部环境;及中小企业自身竞争能力差、实力弱等本身因素……虽然诸多因素在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其中最最致命的关键因素却是来自企业的本身,也就是--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本身。

谈到管理的重要性,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无不肯定管理的重要性,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其理念与行为却背道而驰。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高速成长掩盖了管理落后的缺陷,而这也正是限制了很多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终“牢笼”——管理困境。

2.管理困境,中小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2.1缺乏战略性的取舍意识

中小企业面临的极危险的管理困境之一,就是它们缺乏战略性的取舍意识:没有长远目光,注重眼前市场,而不能面向未来;缺乏大局观念,寻求短期利益,而忽略长期发展。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少、规模小,很多中小企业在起步时往往是瞄准了现有较为成熟的市场,依靠自身灵活的运营机制去抢占,获取收益。但是成熟市场由于竞争比较激烈,加之中小企业自身在资金、政策、技术等上并不占有优势,竞争压力很大,因此尽管在短期内会有一定获益,但一旦市场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或面临外部市场的激烈竞争及其他特殊因素的打压(如现今原材料涨价等),生存状况就会急剧恶化。

中小企业缺乏战略取舍意识同时表现在寻求短期利益,忽略长期收益。为了短期利益和眼前市场,往往采取了不顾未来收益,或者是损害未来收益的行为,最终导致把握不好现在,也丧失了未来。这就造成中小企业的发展往往过于看重短期利益,不懂得价值判断,进行舍弃。因此,中小企业很容易出现后期发展动力不足,企业出路越走越窄,后续发展漏洞百出等情况;而这些问题又是限制中小企业未来发展乃至造成中小企业瘫痪崩溃的问题所在。

道理一说就明,企业管理者们都很理解,权衡取舍,价值判断,效率为先;但在现实的运作实践中,又有多少企业的管理者们,面对眼前的现实利益可以坦然处之,直言放弃呢!或许都有过思考、有过斗争,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眼前的短期利益。

“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注重眼前市场、不能面向未来,可能是受企业状况、市场情况等客观条件限制,但更多的是一种主观上的不愿意。中国的中小企业不能以一种面向未来的姿态去寻求发展的话,‘短命的现象将会持续下去,今天辉煌,明天就可能没落将仍然不可避免。”[1]

2.2战略主线不清,盲目多元化发展

普遍存在于中小企业中的管理弊端还有战略主线不清,盲目多元化发展。

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很重要难题就是能否坚持自己的战略路线。“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惦记着盆里”,很好的形容了很多中小企业面临市场选择时的态度。尽管这可能给予了中小企业更开阔的生存空间,但也因为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而决定了它们不可能走得很远。

很多中小企业在最初只有单一业务的时候,机制灵活,效率很高,运营非常良好。于是,企业管理者们开始乐观地为企业寻找其他“财路”——扩大业务,寻求多远化发展。但随着多元化进程的开展,由于资金有限、对新投入领域不熟悉等原因,管理不到位、资金链吃紧等各种危机开始显现。而这些危机又进一步导致企业各项业务都不能得到必要的支持,效率大大降低,最终深陷泥潭,不能自拔,甚至原本运营良好的主业也被拖累得举步维艰。

很多中小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寻求快速扩张,寻求能盈利的领域,盲目的追求市场占有,而忽略了市场的发展前景和经营效率,未将外部的环境和自身的能力进行有效结合,过于乐观地看待新业务,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最终导致新业务开展不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跟进不足,落得个“壮志未酬身先死”的遗憾结局。

在此并不是声讨多元化的不是,多元化无所谓对错,运用得好,可以实现快速扩张,做大做强,分散单业务运营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现实当中也有不少多元化成功的案例。这里要强调的是盲目多元化的危害,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政策上都不占优势的境遇之下,进行多元化发展更需慎重。

2.3缺乏员工激励和管理优化的机制

在管理者从事的工作中,员工激励和奖赏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因为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效率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了公平和平等;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策略,同时也极大地决定了员工为企业工作的积极性。成功的管理者会认识到激励作用的因人和因时制宜性:你可能会因为挑战性的工作而受到激励,但别人未必会如此;你可能会因为在一个团结协作的团队中工作而受到鼓舞,但别指望每个人都这样。而很多中小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没有激励,谁又能拼命地为你卖力干活呢?

但在多数中小企业中,员工激励机制却始终未能建立完善。要么是只有简单的物质奖励,而缺乏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更深层次内容;要么是鼓励形式单一且不具有针对性,造成工热情不够,积极性懈怠,而这中机制中的不完善或片面性往往会对工人工作效率和责任心有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除了激励机制不完善外,很多中小企业的另一个通病就是缺乏有效的优化管理机制。“在中小企业的管理改进和管理提升中,几乎没有企业将它纳入到日常工作的议程当中来,而这恰恰是ISO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根源,除了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对管理知识的欠缺,以及缺少专业的管理人才以外,中小企业存在的以上几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其主要原因。在实地调查中,几乎没有一家企业有专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制度和流程,这本身就足以能支撑本节的观点。而且,企业发展思路缺位,以及管理体系不健全,本身也说明必要的制度和流程体系都只是停留在‘打补丁,防漏洞的层面上,还谈不上流程与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当然也无法谈及如何‘管理制度和流程。”[2]

当然,也有少数企业通过合理化建议奖励制度来促进管理提升,但是常常只是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很难从系统的角度来推动整个管理体系上升到一个新台阶,因而只能“治标不治本”。

3.中小企业的发展,路在何方

现代经济学大师,宏观经济理论的创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博士告诉我们:“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结论。”管理学同样如此。

社会发展到今天,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要想开辟或者寻找到一个独一无二的领域或市场是不太现实的。而要在大量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首先确定自身的竞争策略,明了自己的强项是什么,以自身的独特性来确立竞争优势,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在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之下,结合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之上,进行企业的战略性发展乃至多元化发展,才也可能在大型企业的重重包围中走出生路。

同时,中小企业要想改变“夭折”命运的关键,关键在其能走出管理困境。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当前过于看重眼前市场和短期利益,缺乏战略性的取舍意识;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首先要确保不被短期利益所蒙蔽,建立起适合企业本身现状的战略性发展模式以及完善的市场激励机制和有效的管理优化机制,在此技术上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取舍,以寻求企业的长远的健康发展。

如何从黑暗中寻到一丝光明,从绝路中找到起死回生的专辑,于四面围墙中走出企业的管理困境?这是时代不仅为中小企业及其管理者更是为我们所提出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而为这个课题找到一条科学的结论无疑会为我国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助力,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又是一个极大的机遇![科]

【参考文献】

[1]刘燕君.在效率和平等之间“权衡取舍”(2).价值中国网http://www.chinavalue.net/Management/Article/2008-5-6/113749.html.2012.12.20.

[2]缺乏长效机制阻碍民企长远发展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71127/17004222412.shtml.2012.12.20.

[3]斯蒂芬·P·罗宾斯等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九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机遇中小企业挑战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叽咕乐挑战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