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2013-03-14 01:36曹莉娅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识谱教学小学中段有效性

曹莉娅

【摘要】笔者在农村的几年教学中,发现农村中段孩子对识谱的兴趣不浓厚、识谱能力较弱。造成此原因是我们的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学情了解不充分,对“识谱教学”手段呆板、单一。新的课程标准也提出要求:识谱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感受音乐、模唱和背唱,而是要开始学习各种的音符和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和旋律。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提高农村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进行了实践与研究,由浅入深,在歌唱活动中激发识谱兴趣;听唱并存,在欣赏活动中提高识谱能力;唱奏结合,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强化识谱教学三方面入手;切实改善了教学行为,提高了教学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促进了识谱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

长期以来,识谱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音乐教育界仁人志士的疾呼:“乐谱是音乐的文字,学音乐不学识谱,就像文盲不学识字却偏要让他们读书一样,还不是瞎子点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观点有点片面的强调,但是却深刻地道出: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中的组成部分;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理解、表现及创造音乐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是识谱教学始终是困扰农村音乐教师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象一】(学生层面):

在我们的学生中,大多数学生都将“do、re、mi”等唱名念成“1、2、3”等数字。会唱、唱准音阶的,少之甚少。而在音乐课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学生感到最困难最头痛的是识谱。一到此环节,表现的是兴趣低落,望而生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他们没有接触过正规的音乐课或校外的音乐兴趣班,而教师过分强调识谱教学的重要性,这种被动式的接受导致学习音乐兴趣的大大降低。

【现象二】(教师层面):

我于2011年8月流动到学校完小教音乐,作为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责无旁贷。学校在我之前无专职的音乐教师,经常出现语数教师无情地将音乐课占为己用,即使在仅有的音乐课上,也只会用录音机不停地放,学生反复地喊,直到一堂课的结束,因此出现了学生只会唱歌不会唱歌谱的现象。

【现象三】(社会层面):

由于过去的音乐教学过于重视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产生了一些与审美相悖的严重现象,因此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以审美为核心”、“重视过程与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时间,“识谱教学”的地位一落千丈。许多教师对“识谱教学”的认识产生了误解,认为有识谱的教学就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这就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于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随意降低识谱的要求,故意回避、淡化识谱教学,随意地选择或删减教学中相应的知识内容,因而破坏了知识的系统性,导致乐理知识体系脱节,使得学生对识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敢、不愿去识谱。最终导致了识谱教学在课堂教学上的“低效”。

提高农村小学中段识谱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一)由浅入深,在歌唱活动中激发识谱兴趣。

小学中段孩子已初步具备感受乐音的高低、长短和强弱的能力,也能掌握短小旋律的模唱和听辨,但对于一首完整的乐曲还不能准确地视唱,而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学生的音乐基础更是十分薄弱。那么如何进行有效地识谱教学呢?

(1)先学歌词,再唱谱。

“先学歌词,再唱谱”这种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教学效果,而且对音乐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先复习儿歌,再跟唱歌谱。

因为我所在的农村小学,大多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音乐基础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我根据小学中段孩子的心理特征,采用了“寻找小时候的儿歌”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和信心。《两只老虎》、《小星星》、《生日歌》……因为都是他们非常熟悉的歌曲,在跟唱歌谱时孩子们从心理上没有负担,唱起来也兴致勃勃。在最初的识谱训练中这个方法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②先唱“字母谱“,再唱“数字谱”。

在学生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后,再引导学生学习字母谱。拼音字母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强项。在人教版音乐教材中出现很多唱“do、re、mi”的练习,学生看见do能很快反映出它的发音,而看到“1”却要愣上大半天。等学生习惯唱 “do、re、mi”以后,再将韵母去掉用“d r m”来唱,最后再逐步唱“1、2、3”。这样能降低识谱难度(学生易把握音准),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固定的音高概念,为培养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先练节奏,再识谱。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是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节奏表现了音乐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关系,它对旋律的形成起着决定的作用。有了良好的节奏感,才能培养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而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是识谱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歌曲的识谱就容易多了。

(3)先分句段,再认谱。

一首歌曲往往存在着相同或相近的乐句,教学中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这种化繁为简的方法,既能培养学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识谱的欲望和兴趣。

(二)听唱并存,在欣赏活动中提高识谱能力。

(1)感受音乐主题。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哼唱主题曲调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使学生的视、听、唱、背等各活动协调一致起来。给学生听、唱的主题时应对照乐谱, 并要求学生背唱下来。在听、唱、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音乐旋律,同时也有了音高概念,相应的也提高了识谱能力。

(2)记忆节奏节拍。

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为提高识谱能力做好准备。

①随音乐节奏做律动。

②参与乐曲节奏的表现。

(3)排列乐曲顺序。

在熟悉作品之后, 将乐曲原来的乐段顺序打乱, 并编上号,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 要求学生标出乐曲的正确顺序。

(三)唱奏结合,在器乐学习活动中强化识谱教学。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其实就是识谱的过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让学生按感觉或自己喜欢的组合起来,在口风琴上弹一弹,再唱一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创编旋律的形式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歌之前创编。[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郑莉.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

[4]刘斐.快乐识谱.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0,9.

[5]赵玮.趣味识谱有效教学.中小学音乐教育,2012,6.

[6]陈萍.浅谈音乐课识谱教学.考试(教研),2011,11.

猜你喜欢
识谱教学小学中段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识谱教学研究
如何开展小学中段数学有效复习
中年级习作教学的四剂“良方”
浅谈两种国外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适当运用
探讨小学中段语文读赏式教学实验
小学音乐识谱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