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反奴性思想

2013-03-19 16:34李玉宏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奴性帝国主义苏联

李玉宏

(淮北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形成健康人格。在积极健康的社会心态下人们将视自身为和谐社会的主人,并将激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和献身精神。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性健全、追求卓越的社会。有奴性思想的人,不仅人性不健全,甚至逐渐丧失人性,失去完整自我;一个用奴性思想来求发展的民族也不可能是进步的民族,也无法创造卓越的和谐社会。

从某种程度讲,毛泽东的一生,是致力于改变中国国民奴性的一生。毛泽东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面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历程,也是改变中国人精神面貌即被束缚的人性,特别是奴性的过程。毛泽东反抗各种奴役、克服中国国民奴性,在此基础上解放国民精神、建设美好社会的思想,在今天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

一、破除迷信,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1958年,毛泽东在接见非洲青年代表团时曾语重心长地谈到:“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散布他们是文明的、高尚的、卫生的。这一点在世界上还有影响,比如存在一种奴隶思想。我们也当过帝国主义的奴隶,当长久了,精神就会受影响。现在我国有些人中还有这种精神影响,所以我们在全国人民中广泛宣传破除迷信。过去中国人中有恐美病,要去掉它的影响。你们有没有人有恐法病?想必会有的,法国一直在宣传那些东西,总会有人跟着它走。我们要在人民中慢慢改掉这种思想。”[2]38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改变被奴役的命运,对待强大的帝国主义既要藐视它又要重视它;学习外国,但不献媚、依附和盲从外国。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他一贯坚持:被外国殖民者侵略的国家必须要积极抗争,绝不做帝国主义的奴仆或附庸。要相信我们能战胜它们,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也要看到敌人的强势和弱势。他认为帝国主义不可怕,但也不能轻视。“从战略上看,必须如实地把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看成纸老虎”,我们要藐视它们。从战术上看,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又是活的铁的真的老虎,它们会吃人的”[3]807,我们要重视它们。通过树立民族自信心,我们应用“持久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也正依靠这种民族自强精神,我们取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1956年4月,毛泽东针对如何对待外国的东西和一些人长期惧怕帝国主义强国,在外国人面前抬不起头的问题,强调必须要树立民族自信。“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但是,有些人做奴隶做久了,感觉事事不如人,在外国人面前伸不直腰,像《法门寺》里的贾桂一样,人家让他坐,他说站惯了,不想坐。在这方面要鼓点劲,要把民族自信心提高起来,把抗美援朝中提倡的‘藐视帝国主义’的精神发展起来。”[3]742-743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主张借鉴外国经验,探索中国式的建设道路。在对待外国经验方面,毛泽东一贯坚持辩证地学习,他反复强调:要学习一切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经验;学习苏联也不要迷信,对的就学,不对的就不学;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去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一味盲从;“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3]742。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民族自信精神和对中华民族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对待外国先进国家所采用的客观、辩证的方法。

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只有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才能摆脱崇洋媚外、巴结逢迎、奴颜婢膝自卑心理,以平等、健康、积极的态度看待自己、他人和其他国家与民族,培养起自尊、自强、独立、平等的健康国民性,个人、国家和民族也才能始终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大胆开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维护人格、民族尊严和国格,向世界展示傲然而不傲慢、尊重而不讨好、平等而不卑微的中国人的良好姿态和形象,并逐渐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健康国民素质。

二、破除封建思想枷锁,解放思想,敢于超越老祖宗,挑战权威

人只有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思想束缚和外在强力,勇于挑战权威,才能获得自信、独立的人格,克服自身的奴性。20世纪50年代,针对有些干部和群众惧怕权威的情况,在1958年1月到3月的杭州、南宁和成都的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强调破除迷信:我们大多数同志有些怕资产阶级教授,整风以后慢慢的不太怕了。是不是还有另外一种“怕”,即怕无产阶级教授,怕马克思,马克思住在高的楼上,好像高不可攀,要搭很长的梯子才能上去,于是乎说我这辈子没有希望了。不要怕嘛。我们做的超过了马克思,列宁做的都超过了马克思。[4]18毛泽东还为我们找到了这种自卑人格的源头:“不怕帝国主义而怕教授,这也是怪事。我看这种精神也是‘谢主龙恩’的残余。”[5]730

奴性源于私有制下的社会不平等,而毛泽东历来怀有平等思想,使人们具有平等地位、平等权利,是他终身的探索和追求。毛泽东主张人民应当享有基本的权利,平等享受权利是人得到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他努力消灭社会差别,以实现人与人的平等;他致力于消除社会分工,是人民平等地从事生产劳动、接受文化教育、享受物质生活;毛泽东一贯反对一切固化的政治权威和各种特权,让一切权利都真正属于社会一切成员。

不可否认,今天的中国人中还有受封建思想束缚、具有奴性特点的人。一方面极力服从、推崇、依附更高的权威化身,缺乏独立人格;另一方面,又靠欺凌弱小来尽力维护、张扬、炫耀自己的权威力量。具体表现为假意奉承,为人圆滑,奉行“多栽花,少栽刺”“为人只说三分话”,胆小怕事,喜安本分,乐于谣传,见风使舵,官官相护,欺上瞒下,毫无坚定原则等特性。具有奴性的国家和民族,表现为畏惧强国、盲目崇外和攀附依赖或欺凌弱小以显示强大。这些不仅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相斥,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努力建立和谐社会关系

毛泽东认为,根除奴性必须克服妄自菲薄,不小视甚至并贬低自己。奴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妄自菲薄,没有自我;而妄自菲薄又是源于奴隶心理。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说:我们被帝国主义压迫了100多年,对外国人来说我们不行。对孔夫子来说,我们也不行。这是什么道理?我问过我身边的同志:我们住在天上,还是住在地下?他们摇摇头说是住在地下。我说,不,我们住在天上。[4]18毛泽东认为中国人的妄自菲薄、小视自己是源于历史上长期形成畏惧帝国强势,自惭形秽的奴性。为此,毛泽东曾毫不客气地批评过这种现象,他说:“中国人当奴隶当惯了,似乎还要当下去。中国的艺术家画我和斯大林的像,我总是比斯大林矮一些。”[5]730

清除妄自菲薄,就是要客观肯定自身价值,做到不卑不亢。传统的中国人当自己处于劣势地位或弱小状态时,一般都会表现出唯唯诺诺,牺牲自我,顺从、听命于他人的奴性。对此,毛泽东的观念是摆脱奴隶心态,反对自甘奴隶角色、自认奴役地位,要善于肯定自我价值。20世纪50年代,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的突出地位和当时在国际舞台的重要角色,毛泽东在1957年到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庆时曾强调社会主义阵营要以苏联为首,但他并不贬低和否认中国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说:“赫鲁晓夫这朵花比我毛泽东好看”,而他话锋一转,又讲道:“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持。我看赫鲁晓夫这朵花是需要绿叶扶持的”[6]104。在这里毛泽东表现出甘当绿叶的宽广胸怀,也展现出自我认定自身价值的高尚气节和不卑不亢的做人风格。即,做人既要有“高山仰止”的崇敬之情,又要具备“一览众山小”的冷静视角。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如果具备了这样的一种品质和看问题的视角,便可以化解民与民、民与官之间的矛盾,缓和紧张的社会关系,使人的精神达到一种更为理想的境界。建设和谐社会迫切需要造就具有这样胸襟和情怀的民众。

四、自我反省腐朽、黑暗、没落的精神,提升思想,改造奴性

要消除奴性,必须彻底改造每一个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毛泽东十分推崇鲁迅,盛赞鲁迅的独立人格和民族精神。他在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还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硬的,他没有丝毫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7]698在这里,毛泽东肯定了鲁迅身上所表现出的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为民族利益敢于冲破封建黑暗牢笼的斗争精神。鲁迅代表了中华民族深刻地反省自身又坚韧地反抗黑暗的精神。鲁迅的思想本质与价值核心就是:在20世纪中国从封建专制向现代文明转型的历史时期,对几千年来封建禁锢下的中国人的精神进行彻底的根本性的反思,敦促中国人冲出思想的牢笼,获得精神的解放,达到精神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鲁迅毕生所致力的,就在于对中国人精神的反思,启悟中国人“悟己之为奴”,从奴性状态上升到悟性境界。[8]

要提升思想,达到忘我境界,落脚点在人民利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方面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另一方面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勇敢追求,敢爱敢恨。这是鲁迅先生的志向与立场,是鲁迅超越奴性的人生写照。这也是毛泽东的志向和人生,即为人民利益而死重于泰山,为法西斯反动派卖命而死轻于鸿毛。

要改造每个个体的思想意识和精神面貌,实质上就是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当前,我国人民只有解放思想,培养建立起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心性,才能加快建设和谐社会。

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一切工作和方针放在自己的力量基点上,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认为,一个国家要摆脱奴性思想,改变奴役地位,不可完全照搬别国模式、依赖强国,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自己的路,加快发展,建立起富强的国家。尽管毛泽东在建国初期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得到过苏联的援助,但他仍然坚持和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赞成依赖苏联,更反对苏联某些领导人利用援助控制中国的企图。[9]171毛泽东是我们党内最早反思、批评在学习苏联中照搬苏联经验,最早敏锐地感触并积极摆脱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弊病的主要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就提出不能像影子一样跟在苏联后面,要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8年,毛泽东提出,要破除迷信,打掉自卑感,独立自主地搞建设,搞科技革命。他说:“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破除迷信,独立自主地干工业、干农业、干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打倒奴隶思想,埋葬教条主义,认真学习外国的好经验,也一定研究外国的坏经验——引以为戒,这就是我们的路线。”[2]380

突破苏联模式,挣脱苏联控制,打破苏联神话,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毛泽东反奴性思想的一个突出表现。毛泽东自1949年开国大典后,走下天安门城楼高兴不起来。一个原因可能是担子重,未知数多;而更重要的大概还是毛泽东自己讲的,很长时间我们是当了苏联人的奴隶,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走,什么都学苏联的,苏联感冒,我们也跟着打喷嚏。他心情高兴起来是从1956年提出“十大关系”后。因为从这个时侯开始,中国下决心要走自己的道路了,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风格和体系基础。[10]以马克思为指导,从我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难免要付出代价。但实践证明基本是正确的。

在当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对外国的不论是大国的还是小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都不能照抄照搬,因为照抄照搬历来不能取得成功。可以这样讲,中华民族通过独立自主的探索实现了巨大发展,得到了自信的源泉和精神动力。当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主要依靠本国力量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实现发展,依然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毛泽东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实现人与人的社会权利、社会地位、社会身份和社会价值的平等,最终消除了奴性存在的土壤。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毛泽东.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李颖,程美东.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2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5]王进,齐鹏飞,曹光哲.毛泽东生平记事[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6]徐隆彬.赫鲁晓夫传[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张梦阳.鲁迅的当代价值[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6-10-16(21).

[9]王顺生.毛泽东思想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李捷.对毛泽东新中国探索的再思考[J].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毛泽东思想,2006,(3):3.

猜你喜欢
奴性帝国主义苏联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托马斯·曼《死于威尼斯》中的帝国主义寓言
浅析《西厢记》中崔莺莺与《琵琶记》中赵五娘形象的异同
多变与奴性:《动物庄园》中人性的探讨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愤青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苏联解体:你所了解的一切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