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包方视角下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

2013-03-19 20:20刘丽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外包知识产权效应

刘丽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接包方视角下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

刘丽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1131)

国际服务外包对于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证明,服务外包能够通过多种发生路径给接包国带来技术外溢效应。当前,我国存在一些制约服务外包发挥技术外溢效应的瓶颈因素,要通过设立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培育龙头企业、建设支撑载体、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思路建议来诱导服务外包扩大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增强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

国际服务外包;接包;技术外溢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服务外包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跨国公司集中其最优势的资源到核心业务上,纷纷选择将非核心的服务业务外包给其他国家来完成,以此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接包国,我国能否通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从中获得技术外溢效应,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所谓技术外溢(Technological Spillover)主要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开展国际化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过程中,技术以及相关知识会通过各种不同渠道不自觉地向东道国扩散,提高东道国企业的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人才素质,从而促进东道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一、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技术外溢的学术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学者Mac Dougall在分析FDI的一般福利效应时开始关注跨国投资领域中的技术外溢问题。在与服务外包的相关研究中,Rafiq Dossani发现,在承接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外包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通过积极的模仿和学习,自身角色地位逐渐从接包方转变为发包方,逐渐由简单低端的代为加工升级到程序开发、应用设计等附加值较高的高端环节[1]。EEtimes认为,发达国家在离岸外包过程中聘用发展中国家一些水平较高的工程师,并对这些工程师进行长期而严格的培训,这些本土工程师在培训中获取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和能力。当发展中国家工程师水平达到更高程度后,就能使本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当然,国外也有一些学者持相反的观点,Smarzynska和Javorcik通过研究指出,虽然FDI技术外溢对东道国政府选择什么样的外资政策很重要,但是几乎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东道国企业能够真的从来自发达国家的FDI中受益,并警告某些学者应该谨慎使用有限的证据,不要因FDI技术外溢的客观性就直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国内研究方面,江小涓等对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两大重点行业即软件行业和设计行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研究,我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大大提升了本土软件的研发能力。我国承接国际设计服务外包具有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于提升中国设计服务业以及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王晓红认为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快速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对设计行业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专门研究,具体分析了我国设计公司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中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刘绍坚专门选取了一个典型的外包行业——软件行业,中国可以通过承接国际软件业服务外包产生技术外溢效应,在技术外溢的多种途径中,他认为最主要的实现途径是跨国公司带来的示范效应。不过,国内学者也有持不同的意见,刘志彪认为,当前学术界对FDI技术外溢的研究很多都高估了技术外溢效应却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即本土创新能力,这一重要因素对本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控制本土创新能力之后,FDI产生的技术外溢对本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

还有学者对此持折中的看法,认为技术外溢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Kokko Ari依据先前的研究成果指出,跨国公司的到来对东道国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并存的,具体效果取决于东道国本身所具备的技术基础、人力资源发展水平、跨国公司与东道国政府政策的相互作用[2]。蔡茂森、顾丽琼认为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会带来正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提出了技术外溢的具体表现形式,并结合这些表现形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软件外包产生技术溢出效应的一系列建议。武晓霞、任志成认为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服务外包确实能够产生显著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服务业经济的增长,有效提高本国对技术的吸收能力是关键,并且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影响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

二、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外溢效应的发生路径

近年来,外包已不再局限于制造业,出现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相对于制造业外包而言,服务外包蕴涵大量技术知识的特性,具有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即国际发包商在开展服务外包时,通过对接包国相应产业和企业产生一系列的深刻影响,提升当地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具体而言,接包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存在于以下5个实现路径中。

(一)技术进步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对于接包方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非常关注接包方的接包能力。面对国内外同类企业的激烈竞争,接包企业要想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和处理服务外包业务的专业技能。为了获得和提高这样的综合实力和专业技能,接包企业除了在承接过程中积极获取与吸收发包方不自觉转移出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要持续不断地加强自主研发、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3]。

(二)产业升级

作为现代服务业中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接包国来说,能够直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接包企业在承接过程中,获取的技术知识能够为本土制造业服务,带动本土制造业水平提高,由此推动接包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企业从过去只承接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的业务如数据输入、表格处理到开始承接技术含量较高、难度较大的业务如软件设计,促进接包企业的服务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有些企业已经迈进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

(三)人才培养

随着国际服务外包涉及的环节日益复杂,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专项技能。为了让接包企业更有效地完成服务外包项目,服务外包的发包方普遍采用培训这种方式弥补接包企业劳动力在知识和技能上的不足。外包企业往往会根据项目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而充分的岗前培训以及外语技能培训。这些培训会产生比较深刻的影响,一方面,直接提升接包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发包方因培训转移出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可能会向接受培训企业的当地同行企业溢出,进而提升该行业整体的人力资本水平。

(四)市场开拓

一是作为接包企业,直接增加了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触的机会,获得了相关技术指导和培训以及国际市场操作示范,企业逐步掌握国际标准与行业规范,从而更加接近甚至达到国际先进企业的水准;二是发包企业掌握的行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成熟的经营管理理念会发生不自觉的转移和渗透,接包企业获得了模仿、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机会,从而提高了接包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增强了接包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产业集聚

服务外包产业园因具备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相关产业企业和大量优秀人才由此集聚起来。在服务外包产业园区内,一方面同业者合作更为方便,资源共享更加便捷,企业之间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的专业化水平更高,区域内企业的竞争也更为强烈,迫使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投入的力度,这又为推动服务外包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保证技术外溢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制约国际服务外包发挥技术外溢效应的瓶颈因素

尽管国际服务外包可以通过上述一系列路径对接包国企业产生技术外溢效应,但相对于其他更知名的服务外包目的国如印度、爱尔兰等,我国在全球服务外包业务中所占比例还较低,技术外溢效应的发挥也不明显,技术外溢的水平也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受以下瓶颈因素的制约。

(一)政府认知程度不够

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接包国印度,被誉为“世界办公室”,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政府就制定了积极的软件产业发展政策。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要想真正推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发展这一产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有些省市还没有认识到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服务外包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定位不够高,尚未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包括外包企业的工商登记政策、人才引进政策、财政和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等,尚未成立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专门机构。

(二)龙头企业数量缺乏

国际发包商一贯重视接包企业的能力和规模。印度拥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服务外包企业,很多企业的员工人数都在万人以上,著名的Infosys(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海外近2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员工人数高达5.2万。由于起步晚、底子薄,我国缺乏规模大、实力强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服务外包企业整体规模比较小,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只有几千人,造成服务外包企业市场渠道有限、接单能力弱。服务外包产业价值链集中在中低端,承接的主要还是附加值小、技术含量少、利润低的外包服务业务,比如数据输入、简单编程等,难以承接到来自发达国家发包商大额和高端的外包合同订单,至于业务流程外包的接单能力更是明显不足[4]。

(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印度之所以成为国际服务外包接包大国,原因之一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获得了国际广泛的认可。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相关知识产权渗透到服务外包的不同环节和层次,直接影响到服务外包的整体运行。国际发包商在选择接包方时,普遍存在其核心技术外泄的担心和疑虑,因此,特别重视接包国的信息安全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尚待进一步研究与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远远小于发达国家,甚至比不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仍然是世界上盗版特别是软件盗版严重泛滥的国家之一,这些导致我国大多数企业无法真正承接到来自发达国家的高端服务项目。

(四)载体建设不健全

载体建设是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基础和依托,而服务外包产业园区是实现服务外包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位于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科技园区,是世界十大硅谷之一,是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最成功的地带。从总体上看,我国缺乏能促成服务外包集群式发展的专业化园区,有些服务外包园区地理位置较偏远,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硬件上还不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等条件,以机制体制、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为重点的软件建设也跟不上,对大型企业和领军人才入驻的吸引力下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载体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支撑力度,无法满足服务外包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四、诱导国际服务外包扩大技术外溢效应的思路建议

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我国急需发展服务外包以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想真正由“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服务”,当前面临的最重要课题就是要突破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充分发挥出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增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能力。为此,提出了诱导服务外包扩大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思路建议。

(一)设立服务外包专项资金

接包国政府应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服务外包的重要性,把服务外包产业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努力把服务外包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学习借鉴印度、爱尔兰等国家承接外包的成功经验,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服务外包产业的投入力度,设立服务外包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奖励、扶持服务外包业务发展,具体资助包括建立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培训机构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员工培训、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及认证的维护和升级、服务外包企业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推进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

(二)培育服务外包龙头企业

服务外包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其接单能力。对于一批中小型新兴服务外包企业,在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要加大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力度,鼓励其通过联合、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力求形成大型服务外包企业集团;对于已经具有一定服务外包能力的重点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扶持其进一步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取得代表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资质和能力的一系列认证,如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认证、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提高企业国际化、标准化管理水平,打造出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辐射带动效应突出的行业领军型服务外包企业和企业集团[5]。

(三)强化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

为了消除发包企业的担忧和不信任,维护发包方的实际利益,培育成熟规范的服务外包市场,要强化对服务外包中涉及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尽快制定并完善服务外包方面的法律法规,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增强接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切实保护发包方的各种信息安全;另一方面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建立行业诚信数据库,推动行业信用管理,规范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依法严惩知识产权的侵权等违法行为,形成尊重、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为服务外包产业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经营环境。

(四)建设服务外包支撑载体

发展服务外包产业需要规模大、环境好、设施齐全、生活便利、承载度高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加强服务外包产业园区的建设,作为有力载体支撑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载体的建设紧扣住符合服务外包产业自身发展需求,按照国际高标准来建设服务外包园区,改善园区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园区硬件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包括水电、办公、住房、交通、网络、商业等配套设施,在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应注重软件环境建设,尤其公共服务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的建设,包括公共研发平台、人才培训平台、公共测试中心、公共数据中心、公共实验室、企业交易平台和业务投诉平台等等,提高园区的孵化能力、产业承接能力、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以此实现园区内企业公共资源共享,吸引越来越多的服务外包企业入驻园区。

[1]Rafiq Dossani.The ImpactofServicesoffshoring[M].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Stanford University,USA,2005.

[2]Kokko Ar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M].The Economic Resarch Institute, Stockholm,1992.

[3]刘绍坚.中国承接国际软件外包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8(5):105-114.

[4]吴勤学,王晓芳.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路[J].商业研究,2009(3):81-83.

[5]任志成,张二震.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技术溢出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J].南京社会科学,2012(2):26-32.

F746.18

A

1673-8535(2013)05-0021-05

刘丽(1981-),女,安徽桐城人,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3-07-06

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课题(SK2012A023);2012年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2SQRW 237)

猜你喜欢
外包知识产权效应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论“互联网+”时代档案服务外包的问题与策略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业务外包在“慕课”中运用的分析
开展铁路电务设备维护外包的分析
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