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成效分析

2013-03-20 07:30杨张樑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分馆复旦大学校区

杨张樑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近年来高校的扩招,使得原有的校园面积已无法容纳日渐增长的学生数量,所以,很多高校都在他处开辟了新的校区,逐渐形成了一所高校同时拥有多处校区的局面。这样虽然满足了容纳学生数量的需求,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新的矛盾:高校图书馆如何能够最大化地使用有限的馆藏资源而不是重复建设。

复旦大学图书馆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经过讨论,决定通过实行“通借通还”服务来缓解这个矛盾。

1 通借通还服务的意义

首先,可以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并缓解分校区图书馆受到的局限,让更多的读者免除奔波之苦,读者只需前往其所在校区的图书馆,就能满足他们对各类知识的渴求。

其次,这项服务可以间接地反映馆藏分布的合理性。因为通过“汇总统计表”中的数据计算,很容易就看出哪一个分馆送出的书最多,哪一个分馆需求的书最多,如此一来就能对将来新书资源的配置起到一个辅助决策的作用。

最后,这项服务还能够使OPAC数据最大可能地与实际的馆藏情况保持一致,即起到一个间接盘点的作用。因为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书目网上能查到,也可预约,但实际却找不到实体书的情况。当遇到这个情况时,可以由工作人员进行后台操作进行屏蔽,避免读者可能因此对图书馆产生不满情绪,间接维护了图书馆形象。

2 通借通还服务的实践

随着复旦大学枫林、江湾、张江校区的相继建成和使用,学校图书馆便形成了包括邯郸校区在内的四个校区五个分馆这样“一校多区,多馆并存”的格局,而每一个校区图书馆在为其所在校区相关侧重专业提供文献资源(见表1)的同时,也面临着无法足量提供其他类别相关文献资源的局限。为了方便各校区读者相互使用其他分馆的馆藏资源,并最大化提高馆藏利用率,复旦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3月31日正式启动了“通借通还”这项服务。

表1 复旦大学图书馆各分馆文献资源收藏重点

实行通借通还服务后,读者凭借有效的校园一卡通,可以在任一校区图书馆借阅并归还所有分馆的图书。

其工作流程是:

(1)读者在OPAC上提交预约并确定取书馆址;

(2)工作人员先从ALEPH系统中提取清单,经过初步查找、后续整理、最后统计这三个主要步骤后,再通过系统将结果以邮件形式反馈给读者;

(3)与物流人员交接,先由他们将图书送至约定的取书馆址等待读者借阅,再收取归还到任一馆的非此馆馆藏图书并将其送回馆藏地(比如在医科馆收取读者归还在那里的张江馆的图书,并送回张江馆)。

3 通借通还服务成效分析

自开通通借通还服务以来,业务量和满足率同时提高,成效逐渐显现。

3.1 2010-2012年业务量统计与分析

经过2009年大半年的运作,自2010年起,通借通还服务的知名度逐渐增高,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知晓、了解并使用此项服务。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文科馆”还是“五馆总计”的“所占比例”,这几年都呈现一个明显的增长趋势,说明使用通借通还服务来利用馆藏资源的方式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而“外借”和“还书”总量的变化则说明,在利用率逐渐提高的同时,馆藏分布的情况也日趋合理,所以“文科馆”的数字在逐年减少,而“五馆总计”的借还总量却始终维持在38万册和40万册左右。

表2 2010-2012年业务量统计

3.2 通借通还运营成本统计与分析

表3 2010-2012年运营成本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单次运费的价格是在逐年上涨,可是把总运费分摊到单册时,其单册成本价在3年内反而下降了0.14元,从2010年的单册成本均价的1.25元,降到了2012年的1.11元((0.93+1.29)÷2)。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结果还仅仅是通借通还本身所需要运送图书的成本,还未包括其他各种运送物品的附加值,比如需要发往各分馆的新进馆藏、各类办公用品、各种来往文件等。如果将这些种类的物品数量一起计算入成本统计的话,其价格将更低。

3.3 读者失约率的统计与分析

读者失约是指读者的预约请求被满足,并将被预约图书送至指定的取书馆址后,读者并未在预约保留期内去办理借阅手续,导致此书再被送回所属馆藏地的情况。由此所产生的图书状态,在通借通还中被称为“返架”。

表4 2009-2012年读者失约率统计

这种情况是通借通还服务的伴生问题,从最初开始运作阶段就存在的。上表的数据显示,无论总量的多少,失约率总保持在一成多,且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除了读者在预约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以及预约后没有注意查收邮件外,尚有一个制约规则力度大小的问题存在。如果制约规则力度过大,会被读者认为不够人性化,没有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如果力度不够大,则完全起不到制约作用,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如何厘定制约此现象的规则力度也是值得大家思考的。

总之,经过几年努力,通借通还服务已被复旦大学图书馆的读者所接受,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值得坚持和推广。今后还要不断探索,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弥补,为读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1 李小梅,陈克山.一校多区异地预约图书失效的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9(1):37-38.

2 薛崧.基于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多校区通借通还服务构建.[2013-04-10].http://wenku.baidu.com/view/922817ea19e8b8f67c1cb9b5.html.

猜你喜欢
分馆复旦大学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关于图书馆分馆建设的思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整形外科简介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商务印书馆双甲子
台北市立图书馆北投分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