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三都县大高龙地区钒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013-03-21 06:59陶大芬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年5期
关键词:北西寒武岩性

陶大芬

(贵州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物化探总队贵州都匀558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江南地轴与扬子板块相结合部位的东部,是以前震旦系为基底的陆块边缘。其形成陆壳的时间较华南褶皱带早,二者在组成和结构上以及构造运动的表现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华南褶皱带系以前泥盆系褶皱为基底的后志留纪准台地,其形成陆壳的时间较扬子准地台为晚。

2 矿区地质

2.1 矿区地层

通过2006—2008 年度的化探、地质工作,已查明矿区出露地层由老到新有:下震旦统南沱组(Z1n),中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渣拉沟组、中寒武统都柳江组、上寒武统三都组、中泥盆统帮寨组(D1b)及第四系(Q).

2.2 矿区构造

工作区内断裂活动比较强烈,主要发育了北东向、北西向、近东西向三组断层,现分述如下。

2.2.1 北东向断层

F1断层:规模较大,贯通整个矿区,北东东—南西西延伸,长达2500m 以上,其南东盘为上升盘,而北西盘为下降盘。由于沿断层走向主要通过沟谷地段,难以发现断裂破碎带及其表现特征,仅从地层错位加以判断。

在其两侧发育着北东向的F2、F3、F4 等次一级小断裂。

F2断层:出现于矿区北西部,向北东方向延伸,长达1300m以上,其断层北西盘为上升盘。岩性为中震旦统陡山沱组白云岩及灰岩,而南东盘为下寒武统渣拉沟组硅质岩及黑色页岩。

F3断层:出现于矿区中西部,规模较小,向北东延伸,长达400m 以上,断层北西盘为下降盘,其岩性为下寒武统渣拉沟组硅质岩及黑色页岩,北东盘为上升盘,其岩性为下震旦统南沱组冰碛砾岩。

F4断层:出现于矿区西部,向南西方向延伸,长约250m 以上,断层破碎带宽约1.2m,角砾岩中角砾呈梭角状,胶结物为岩粉和铁质,断层下盘为灰白色白云岩。上盘岩性不明。断层倾向为290°,倾角79°。

F6断层:出现于测区南东角,向北东方向延伸,在区内长达700m 米以上,为含矿断层,铅锌矿产于断层破碎带中,破碎带宽约5m,倾向345—350°,倾角68—75°。

2.2.2 北西向断层

F8断层:出现在矿区南部P2剖面南段12 号点,向北西延伸进入南沱组冰碛层中,长约250m,断层产状清楚,其倾向为230°倾角为80°,其性质为正断层。

F5断层:出现测区南西部工作区之外。

2.2.3 近东西向断层F7断层:出现于测区东南角与F6相交,其规模较小,长达400—500m,断层南倾,倾角80°。

2.2.4 近东西向断层

通过2006—2008 年度的化探、地质工作,在矿区未见岩浆岩出露。

2.3 岩浆岩

矿区内出露地层几乎为沉积岩,岩浆岩不发育。

与T0比较,C组T1-2时点S100β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M组T1-4时点S100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M组T1-2时点S100β明显降低(P<0.05)。见表2。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规模、产状

3.1.1 Ⅰ号矿体①

Ⅰ—1 号块段

分布于F3断层西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矿体走向北西,走向长300m,倾向长400m,V2O5 品位为0.50~1.04%,平均品位为0.66%;最大厚度为19.08 米。平均厚度为6.15米,有用组分为V2O5,少量的炭质和有机质,伴生矿物有Mo、Ni等。控制工程有:TC6、TC7、TC17、TC18。其中在TC7、TC17、TC18中V2O5含量较高(见单工程素描图TC7、TC17、TC18)。334 钒(V2O5)资源量9984.88 吨。

Ⅰ—2 号块段

分布于F3断层东侧,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矿体总体走向呈北西向,矿区范围内(北部矿体已超越矿区范围)走向最大长度850m,倾向最大长度1300m。V2O5平均品位为0.66%, 最低品位为0.50%,最高品位为1.33%,平均厚度为8.54m,最大厚度为18.57 米。矿体厚度不太稳定。有用组分为V2O5,含少量的炭质和有机质,伴生元素有Mo、Ni 等。控制工程有:TC9、TC19、TC10-1、TC12、TC20、TC21、TC4、BT1、TC22、TC23、TC3。其中在TC19、TC10-1、TC22、TC23、TC3中V2O5含量较高(见单工程素描图TC19、TC10-1、TC22、TC23、TC3)。334 钒(V2O5)资源量85963.28 吨。

3.1.2 Ⅱ矿体

图 大高龙地区钒矿区ⅠⅡ矿体平面示意图比例尺1:5000

3.2 矿石物质成分

矿区钒(V2O5)矿体严格受地层及岩性的控制,多呈分散状态,主要分布于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围岩中。矿与非矿难以区分。虽然钒在地层中分布不稳定,但在大高龙矿区“黒层”中发现钒矿有其一定分布规律,且在某些地段是较稳定的。根据野外观察,矿区金属矿物有:钒矿物、辉钼矿(MoS2)、黄铁矿(FeS)、褐铁矿(FeO[OH])及少量的镍黄铁矿([Fe、Ni]9S8)、孔雀石(Cu2(CO3)(OH)2);非金属矿物有:有机质、方解石及少量石英。

3.3 矿体围岩、夹石及围岩蚀变

钒(V2O5)矿体围岩为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岩系,其岩性组合为薄层碳质页岩(或含硅质磷结核)夹薄至中厚层硅质岩(或互层)一碳质页岩一黑色页岩一粉砂质页岩。

3.4 矿石的氧化情况及矿石类型

根据野外槽探揭露观察,区内矿石的氧化程度较高,矿石的类型为氧化型。

3.5 伴生矿产情况

区域矿产较丰富,除钒矿以外,矿种还有铅锌、汞、及铁、重晶石等。已有中型铅锌矿床一处(牛场),矿点20 余处,与区域分散流异常吻合较好。但对钒矿,本区在以往区域资料没有涉及的矿产种类,所以其在区域上没有矿点。

3.6 矿石选(冶)性能

普查阶段未进行矿石加工技术性能试验。从邻区收集到的资料表明: 目前钒矿石的选冶加工技术方法有两种,分为有钠焙烧和无钠焙烧。前者简单易行,但不合算。即在矿石中按一定比例添加氯化钠破碎成球后焙烧,矿石中含有硫、磷等多种矿物与氯化钠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同时排出大量粉尘和浓烟,对环境污染、破坏极大,加上矿石利用率低,回收率仅为30-50%,产品纯度低,质量较差而被淘汰;后者生产工艺流程比较经济,即将矿石破碎成球后焙烧,不添加任何原料和烧料,产生的尾气主要是二氧化碳,废气污染较轻,矿石利用率相对较高,回收率高达60%,产品质量优良。因此,采用无钠焙烧法优于有钠焙烧。

4 矿床成因

根据普查工作成果,已查明矿区下寒武统渣拉沟组黑色岩系控制着钒矿床的分布,表明渣拉沟组地层是钒矿床形成的基本条件。早寒武世早期广海陆棚、陆坡的强还原滞流及海盆缓慢沉降环境,则是钒矿床发生沉积成矿作用有利条件。黑色岩系中特定的含碳、硅的岩性组合序列是钒(V2O5)矿床形成的必须具备的岩相条件,其厚度越大,岩性序列发育越完整,所形成的矿床规模相应越大。在矿区钒矿体的成矿特点:当围岩黑色程度越高、含泥质、泥砂质越重,体重越轻,其矿石质量就越好,有用矿物品位就越高。因此矿区钒(V2O5)矿床,受地层及岩性的控制,是在有机质参与下发生成矿作用,属沉积型矿床。

猜你喜欢
北西寒武岩性
湖北寒武系第二统水井沱组宏体锥管化石新发现
我早有准备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碎屑岩岩性识别方法及应用
寻隐者不遇
X断陷火二段火山岩储层岩性识别技术研究
寻隐者不遇
基于石灰石岩性的超近距管沟爆破试验研究
川西南地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分析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