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体的制约因素及原型效应

2013-03-23 02:03宗守云
当代修辞学 2013年1期
关键词:语体场合语言学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上海200234)

提 要 语体受多种因素制约,文本、目的、场合都是主要制约因素。时间、载体风格、主体都影响到场合的适应与偏离。语体的制约因素导致了语体的原型效应。各种制约因素齐备,就是典型的语体样本。语体制约因素的非典型化,会导致语体由中心范畴向外扩展,直到边缘范畴。

语体受多种因素制约。对一个特定文本来说,它为什么是这种语体而不是那种语体,往往不是一个因素可以决定的。就语体的形成而言,外部的交际语境和内部的语言特点被认为是制约语体形成的基本因素,黎运汉(1989)、袁晖、李熙宗(2005)对此都有论述。就共时的特征而言,王德春、陈瑞端(2000)把语体的制约因素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a)一定类型的语境,(b)与语境相应的语言手段,(c)反映客体的特定方式。

在语体研究中,语言特点、语言手段往往被看成制约语体的重要因素。然而,语言形式显然并不是制约语体的唯一因素。刘大为(1994)认为:“单纯地从语言形式上去寻找语体的语言特点,不仅使我们对语体的认识支离破碎、捉襟见肘,有时甚至无法确定某一语体的存在。”我们认为,语体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文本、目的、场合,这三个因素的一致性导致了语体的原型效应。

本文以语言学论文为例,谈语体的制约因素及语体的原型效应。语言学论文也是一种语体的文本,属于科技语体。

一、制约语体的各种因素

1.文本

1.1 文本和语体

文本和语体是例(token)与类(type)的关系,语体是类,文本是例。语体是通过文本体现的,没有文本,也就谈不上有语体。语体作为类的统称,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从认知看,抽象的东西需要靠具体的东西想象,语体也需要具体的东西想象,那就是文本。比如,说到科技语体,我们想象不出抽象的科技语体,只能想象科技语体的文本,比如语言学论文。

文本为语体提供了范例,语体是文本的类别。比如,科技语体就是从全部的科技语体文本中抽绎出来的类属特征集合,尽管任何单位、机构、个人都无法把全部的科技语体文本组织起来,但理论上可以如此假设。

1.2 文本的性质

一个完整的文本,就是一个语体的样本。语体必须从整体上把握,这就要求文本具有整体性。文本的整体性和语体的整体性是统一的。王希杰(2004)把语体作为语言风格处理,认为语言风格具有整体性特征,“语言风格指的是运用语言的各种特点的总和,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特点,也不是所运用的某一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的特点。因此,只有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对象,才有可能谈语体风格;如果只看到所运用的某个语言材料或修辞方式,只抓住某一个特点,就无法谈论语言风格。”

不从整体性上认识语体,往往导致结论的片面性。比如黄廖本《现代汉语》(1997)在讲说科技语体时,给出了这样一些结论:大量运用专业术语;不断吸收外来词和国际通用词;句式比较单一;主要使用陈述句,也用疑问句,基本上不用感叹句和祈使句;多用主谓句,一般不用省略句和倒装句;大量运用复句;很少用比喻、映衬、反语、夸张、排比等。这些语言特点的罗列,一方面都可以找出大量的反例证伪,另一方面也能在其他语体里找出这些语言特点。因此这些结论都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这是因为没有从整体性的角度理解语体导致的。

1.3 文本的构成

文本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结构、语言。其中内容最重要,其次是结构,再次是语言。

首先是内容。对一个文本而言,怎样才知道它是某个语体的文本,而不是其他语体文本?我们认为主要是内容决定的。科技语体文本应该揭示科学规律、反映科研成果,语言学论文作为科技语体文本,应该揭示语言规律、反映语言学研究成果。科学研究成果有高低、优劣之分,但无论如何,内容都不能脱离科学研究范畴,这是底线,越过这条底线,就很难说是科技语体了。

其次是结构。任何语体都有特定的结构,只是有的对结构要求严格,有的要求不太严格。谈话语体以话轮转换为基本结构形式,公文语体倾向模板式结构,科技语体倾向体例式结构,文艺语体则因下位语体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比如诗歌要求分行结构。一般地,科技语体中的论文体应该具备这样的结构:摘要、关键词、题目、小标题、前言、结语、注释、参考文献等等。科技语体的结构都大体相同,因此,单单从结构无法区分语言学论文和其他专业论文。不过语言学论文也有独特之处,就是常常有引例,而且引例顺序常常是一排到底,这在其他专业论文中很罕见。结构不仅可以区别不同语体,还可以区别语体的下位类型,比如,杜牧的《清明》本来是一首七绝诗,有人分别改为词、独幕剧,内容相同,但结构不同,因而成为不同的下位语体类型。结构不能独立决定语体,必须结合内容。内容没有意义,结构就成了空壳,没有任何价值。比如,如果一首所谓的诗歌徒有诗歌结构,没有实质性内容,就不属于严格意义的诗歌语体;语言学论文如果徒有论文结构,而没有语言研究成果,也不是严格意义的语言学论文。

再次是语言。语言特点常常被作为语体的最重要特征,说到某个语体,在词语上有什么特点,句式上有什么特点,等等。我们认为,语体的语言特点当然是不能忽视的,但语言特点必须受制于结构和内容,如果只注重语言特点,就会出现许多例外和没有办法解释的现象。

语言特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格。同样是语言学论文,有人写得风趣,有人写得刻板,有人写得晦涩。如果把吕叔湘的语言学论文和朱德熙的语言学论文的语言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两者在词语、句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毫无疑问,吕叔湘、朱德熙的语言学论文都是典型的语言学论文,因为他们的论文在内容、结构上相同点更多一些。

冯胜利(2010)认为“典雅”和“通俗”是构成语体的基本范畴。其实在传统修辞学研究中,典雅和通俗是作为表现风格来研究的,王希杰(2004)就把典雅和通俗作为一对相互对立的表现风格进行研究。典雅和通俗作为表现风格,未必能起到决定语体的作用,比如同样是申请书,有人写得典雅,有人写得通俗,但都是申请书语体实例,因为它们在内容、结构上都符合申请书的特征。

综上所述,文本是制约语体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文本内容最重要,其次是文本结构,而文本的语言特点只是参考性因素,不能作为决定语体的因素。

2.目的

2.1 目的的重要性

目的是说写者使用语言的意图,它是决定文本性质的主要因素,因此也是语体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在传统语体定义中,目的常常是定义语体的主要因素,比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语体”的解释是“语言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内容、目的、对象、场合、方式等)而形成的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表达形式”。这里所谓的“为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就是语体形成的目的。可以说,语体就是某种目的的产物:为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产生了日常会话语体,为事务往来产生了公文语体,为宣传产品产生了广告语体,为消除分歧产生了论辩语体,为传播科技产生了科技语体,为再现生活产生了小说语体,等等。语言学论文使用科技语体,也是某种目的的产物,即为了揭示语言规律、传播语言学知识。

2.2 目的和文本

目的是制约语体的重要因素,文本是语体的实例,因此目的也就相应地影响到文本的性质,包括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为了揭示语言规律,需要按照语言学论文语体的要求来构建文本,在内容、结构、语言上都要符合语言学论文语体的要求。

如果文本的性质符合特定的交际目的,就是一个典型的语体实例。为了揭示语言规律而写作的语言学论文,如果在内容、结构、语言上都符合语言学论文语体的要求,就是典型的语言学论文实例,这样的实例不但易于达到说写者的目的,而且满足语体的要求。如果文本的性质不符合特定的交际目的,应该说还是一个语体实例,但不是典型实例。比如,语言学论文的文本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方面都不符合语言学论文的要求,从语言体式本身来看当然不属于语言学论文语体,但从目的来看还是一个语言学语体样本,只是这个样本不够典型而已。因此,单单从语言体式本身来确定语体的性质是不够的,至少还应该考虑目的这一因素,从说写者使用语言意图的角度来认识语体,才能更加全面地揭示语体的性质。

3.场合

3.1 场合的重要性

一般的语体研究都注意到了语境对语体形成的作用。但语境是个复杂的概念,除了场合,还包括上下文、社会文化语境等(索振羽2000)。其实对语体起制约作用的就是场合,袁晖、李熙宗(2005)用“交际领域”这一术语表达。

场合是语体的使用环境,包括口语语体的场所和书面语体的载体。场合有时对语体起着决定性作用。刘大为(1994)在谈及虚构性作为小说语体的本质时说:“除了这样的虚构,要把一段文本鉴定为小说,我们找不到任何其它的必要条件。然而虚构这种语言运用方式完全没有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来,离开与一定语境的参照,我们就完全无法对叙实与虚构作出区分,正因为如此,谎话也常常会让人信以为真。”这里的“语境的参照”,其实就是场合,一个虚构的文本,加上一个特定的场合,就能鉴定为小说语体。

3.2 场合和文本

语体是目的、文本和场合共同作用的产物。一个文本即使有了某语体的体式,也未必一定是该语体的实例或样本,还要看它是在何种场合下使用的。

一般认为,文本应该重于场合,因为文本是语体的内部因素,场合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通过内部因素起作用的。而我们认为文本和场合是同等重要的,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决定语体的类属。文本必须在特定的场合下才能实现语体价值。也就是说,语体是由文本和场合共同决定的。如果只有文本,没有场合,我们很难说这个文本一定是某一种语体实例。比如,一张请假条,只有提交批准,才是严格意义的请假条语体样本,如果徒有请假条的文本结构,但并不是为请假而写,就不是一个请假条语体的实例。对语言学论文来说,只有在提交、报告、交流、发表等场合下出现,才能真正实现其语体价值。

就书面语体而言,其载体也是场合之一,比如语言学论文,语言学报纸、杂志、论文集都可以作为其载体。载体反映了文本的使用需求,能决定文本的语体归属,因此,有时载体起着决定语体的作用。正如刘大为(1994)所说:“同一个或同一组语言单位如果被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它们往往就会传递出不同的信息,起到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这里所说的“不同的方式”,其实也就意味着“不同的场合”,刘大为(1994)举《植物志》中一段文本的例子说明,一个科技语体的文本实例,出现在文学杂志这样的载体中就具有了文艺语体的性质,这显然是由场合决定的,而不是文本本身决定的。再比如,李国文的《非绝密档案》(由16件档案组成)和陈亭初的《提升报告》(由4组报告和批复组成),从文本本身看是公文语体,但从场合看是文艺语体,因为二者载体都是文学杂志。

3.3 场合和目的

对一个典型的语体样本来说,其场合和目的是协调一致的,因而是典型的。比如,一篇揭示语言规律的论文发表在高级别语言学刊物上,这是一个典型的语言学论文语体实例。如果场合和目的不一致,就会出现文本特征的偏离。比如,一篇不是为了探索语言规律的文本出现在语言学杂志上,虽然该文本具有语言学论文形式,但因为没有实质性的关于语言规律的新内容,东拼西凑甚至仿照抄袭,这就算不得严格意义的语言学论文语体实例,虽然满足了文本场合的要求,但由于场合和目的并不协调,因此就成为语体样本的偏离形式。

二、语体中场合的适应和偏离

在语体中,时间、载体风格和主体的影响对场合的适应和偏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时间影响着场合的适应和偏离

场合受时间影响,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就书面语体而言,相同的载体,由于时间的不同,其语体性质也可能有不同。比如,某杂志以前只刊登学术性强的科技语体论文,后来改版后主要刊登可读性强的科普文章,其语体性质有所变化。作为语体实例的文本,应该积极适应场合的变化,尽量使文本和场合协调。如果做到文本和场合协调,其语体是适应的、典型的,反之是不适应、不典型的。

有些语体讲求时效性,比如科技语体、时评语体等等,其实就是要求文本和场合在时间性上保持协调一致。像语言学论文这样的科技语体,也要求文本实例具有时效性,有的文本实例在当时看是有价值的,但如果不能及时刊登出来,过一段时间很可能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2.载体风格影响着场合的适应和偏离

场合也受到载体风格的影响。同样是语言学杂志,不同的载体有不同的风格,有的注重事实,有的注重理论;有的注重传统,有的注重创新;有的注重专门化,有的注重普及化。这些都会影响文本。写作者常常会考虑载体风格,以载体风格为标准进行写作,从而达到适应场合的目的。如果写作不顾及载体风格,就往往会造成场合偏离,达不到传播学术的目的。

3.主体影响着场合的适应和偏离

语体和交际需要有关。交际至少涉及说写者和听读者两个方面,不仅说写者影响语体,听读者也影响语体。一方面,说写者的表达方式必须适应语体的要求;另一方面,说写者还得考虑听读者的接受情况。就语言学论文而言,似乎还应该加上处理者,比如杂志编辑、审稿人等,他们对语体的形成也有影响。不同的说写者、听读者、处理者,都会影响到场合,制约着场合的适应或偏离。前面已经涉及了说写者在文本、目的、场合等方面的影响,以下只讨论处理者和听读者对场合的影响。

3.1 处理者

处理者是载体的直接责任者,为保证载体能够良性运行,处理者应该力求自己所处理的文本和场合保持协调一致。处理者既要考虑文本本身的情况,如内容、结构、语言,也要考虑文本对于载体的适应性,尽量避免文本不适应载体而导致的场合偏离。

另外,说写者往往会琢磨处理者的风格、喜好,根据处理者的风格、喜好建构自己的文本。对说写者来说,处理者是隐藏着的,他所面对的只是载体,他会根据载体的内容揣摩处理者的风格、喜好,这就会影响说写者的文本。

3.2 听读者

听读者是文本的接受者,说写者在说写时必须考虑听读者的情况,根据听读者的接受程度、喜好建构文本,以保证文本和场合的适应性。正如王希杰(2004)所说:“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根据交际对象的特点来选择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比如说,写给专业工作者看的科技论文,充满了大量的科技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写给一般读者看的科学小品,则力图避免过多使用科技术语、符号和公式之类,并大量运用比喻等形象化的表达方式,这就形成了专门科技体和通俗科技体在语言风格上的对立。”载体的处理者也必须考虑听读者的情况,根据听读者的口味来决定文本的选择。

总之,说写者、处理者、听读者都会影响到场合的适应或偏离,如能正确处理文本,按照原则或使用或放弃某些文本,就会适应场合;反之,如不能正确处理文本,就会造成场合的偏离。

三、语体的原型效应

1.语体的原型

语体也是范畴,因此语体具有原型效应。语体的各种制约因素协调一致,就会导致语体的原型效应。如果语体的各种制约因素齐备,就是一个典型语体的样本。拿语言学论文来说,如果一篇语言学论文在文本、场合、目的上都具有典型性,就是最典型的语言学语体样本。比如朱德熙的《说“的”》,在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上都完全符合语言学论文的要求,又发表在《中国语文》这样的典型的语言学杂志上,其目的是为了揭示汉语语法规律,因此《说“的”》是典型的语言学论文。

2.语体的扩展

语体制约因素的非典型化,会导致语体由中心范畴向外扩展,直到边缘范畴。

从文本看,如果一个文本在内容、结构、语言上偏离了语言学论文的特色,就失去了典型性。其中内容的偏离影响最大。对语言学论文来说,如果一篇语言学论文,涉及语言的内容很少,而文化、心理的内容过多,就不是严格意义的语言学论文了。如果结构上有偏离,也不像语言学论文,比如补白性的文字,很多人认为不是论文。语言上当然也有要求,论文语言可以活泼、轻松,但总不能像散文诗一样。在文本、结构、语言上离开语体范畴,距离范畴中心就比较远了,甚至带上其他范畴的性质。比如科普文章,文本上还是科学研究的内容,但没有专业论文那么典型,结构上也不是专业论文的体例,语言上接近文艺语体了。这说明科普文章已经远离了科技语体的中心范畴,而带有文艺语体的性质了。

从场合看,如果文本被用于相应的场合,就是典型的语体实例;如果文本不能用于相应的场合,就会离开原型范畴。比如,语言学专业杂志上的论文是最典型的语言学论文,其他正式发表、出版的论文最接近原型范畴,抽屉论文就远离原型范畴了。当然也不排除抽屉论文有埋没的情况,但毕竟这是极个别情况。

从目的看,如果文本是为了达到相应的语体目的而形成的,就应该是典型的语体实例;如果文本不是为了达到相应的语体目的而形成的,尽管有可能在文本形式上契合某种语体特征,但仍然是非典型的语体实例。比如我们上文所举的例子,为揭示语言规律而写作、发表的语言学论文是最典型的语体实例,而为其他目的写作、发表的语言学论文,其典型性程度要弱得多。

猜你喜欢
语体场合语言学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不同的场合
语体转化的量度与语体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