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关系及其对策分析

2013-03-24 18:30屈晓娟纪树东王彦飞
当代化工 2013年9期
关键词:竞争力制造业核心

屈晓娟,纪树东,王彦飞

(1.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2.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162;3.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它是倡导由高碳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到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之路。由于受传统工业化的影响,制造业主要是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并且出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在新形势下,发展制造业不仅需要发挥其自身优势特点,着力开发更多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而且要契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为低碳经济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和谐发展[1-3]。

核心竞争力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诸如专利、知识产权、技术、人才等各种特有资源,借助创新形成的有别于他企业的,不能编纂成典籍的或不可言传一些制度、内部等知识以及其成员分享或隐藏的能力。我们认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主要包含基础资源观,动态组织观工艺技术观,新型知识观的内容。本文从低碳经济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关系出发,以低碳经济为背景,透过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低碳经济下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4-6]。

1 低碳经济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关系

藕合关系,即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藕合关系是各要素通过良性互动,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关联关系。同理,我们可对低碳经济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关系作如下定义:即二者各自藕合元素所产生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

1.1 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衡量一个制造业核心竞争能力高低的三大主要因素为资源、技术和绩效。以制造业为例,资源体现在科技人力资源、科技经费资源、单位产品总产值机器总动力和单位产品总产值用电量等方面,为其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石,关系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能否提升;技术体现在于生产、研发、维修、管理等技术,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之核心,关系到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绩效则是衡量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能够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给予直接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资源有利于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技术有利于降低低碳经济的产出,绩效有利于提高低碳经济的管理[7]。

1.2 低碳经济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低碳经济要求制造业经济活动的低碳化,减少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最大限度维持生群圈的碳平衡。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以实现节能减排以及资源循环利用,以更加高效地发展低碳经济,以最大程度减少人类经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低碳经济对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体现在低碳产出和低碳管理两个方面,即低碳产出有利于测度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低碳管理有利于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低碳技术有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 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及其影响因素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而且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问题也是我国产业领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在此背景下对其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主要抓住动力机制、学习机制、约束机制三方面来剖析低碳经济背景下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机制。具体说来,动力机制主要由文化修养,技术改革与转变,人才引入和发展这三部分组成;学习机制主要指提供适宜的学习氛围展开良性竞争,确立学习小组和建立学习平台;约束机制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前两种机制的有效展开。但是这些机制的培育,还需要考虑包含资源、管理、技术和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资源因素

制造业资源在发挥核心竞争力时是一重要因素,它支撑着制造业的发展。在观察一个企业的运营情况时,从其资源的状态就可分析出来,所以企业之间展开竞争也依赖于它,一个企业资源的储备量反应了它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对资源有效的开采、使用和回收。在此对制造业中表现出的竞争模式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的资源由人才、市场、信息和资本这四个重要部分组成。

2.2 技术因素

制造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要想提高竞争力就要大胆创新。而创新的手段可分为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创新、专利创新等。技术创新是核心,研究开发是企业向前发展的力量源泉,专利技术更是击败对手、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手段。

2.3 环境因素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全部有关因素构成了企业环境。而环境保护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基本要素,外部环境是构成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客观因素。

2.4 管理因素

管理手段在提升企业竞争力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信息的传播、制度的调整等。管理低碳化才能保障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好企业文化则是稳定企业竞争力重要辅助。

3 提升低碳经济下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在低碳经济下更好的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依靠稳健的体制和周围环境,提供适合制造业发展的有效时机和适宜条件,来有力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政府、产业和企业三方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企业竞争力[8-12]。

3.1 政府方面

参照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加快制定法律政策的步伐,并严格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各合作方应当根据我国国情制定合适的法律条款,推动社会向低碳经济发展,进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积极搭建财税政策支撑平台,国家调整财政补贴,设立专项资金,对低碳生产的行业给予贷款,加强制造业的资金投入,完善其硬件设施。同时也要转变制造业传统的生产模式,在确保生产过程中风险最小的情况下,使制造业生产逐渐低碳化。并优化低碳经济发展环境,创建良好人才培育环境,建设低碳发展支撑环境(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借助多种手段提高公众参与度、提供政策性的金融服务环境、推出政府采购政策)。

3.2 产业方面

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方案,各行业都应当制定长远的产业计划使发展向低碳化水平前进。在经济上确定合适的宏观目标,制定对应的战略计划。设计合理的产业发展理念和最终目的及关键产业,按照各地区自身特色,在对产业的具体情况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和规划当地资源不均匀的分布特点。紧紧抓住政策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形成的发动机,选择重点扶持领域,强化外部引导(主要通过改善全球环境,调整市场发展方向促进经济发展来实现),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建立产业科学管理体系。

3.3 企业方面

确定重点发展能力和产品,制造业企业应按照不同的环境计划好自身的发展方向。首先要对企业自身能力进行详细地划分,探索出适合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有效进行调整的核心能力,或者自动组合和完善的适应能力。要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市场供应情况,研究摸索出一条能适合企业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和具体手段。在企业各资源因素中选择重点要素来确立发展该能力的计划和制定有效的对策,注重其培养和提高过程。抑或可以借鉴外部技术,结合企业内部发展机制调整该能力,提高发展动力,制造竞争力强的新的改进型产品。同时要注重科技的投入,更要确保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还应当有有效的企业战略和营销方案。

4 结 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低碳经济背景条件下要发展和完善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从政府、产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来共同推进,发挥它们的协同优势,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国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

[1]张雷,黄园浙.中国产业结构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8(5):27-34.

[2]Nieholas Stem. Stem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2006.

[3]美国卓越制造协会.绿色制造—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工业技术译丛)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12-19.

[4]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绿色发展与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51;261.

[5]刘平.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与决定因素[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5):134-139.

[6]吴红霞,刘遵峰,张春玲,宋博.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生态经济,2013(4):111-114.

[7]乌跃良.国际经验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政策[J].当代经济研究,2012(4):86-90.

[8]王钰.应用 AHP方法对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的研究:1995—2010年中国制造业低碳经济的验证[J].经济学家,2013(3):61-68.

[9]胡剑锋,马诗慧.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及实施方案: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财经研究,2012(3):81-92.

[10]唐德才,李长顺,华兴夏.我国传统制造业低碳化驱动因素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9):86-91.

[11] 鹍田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12]田爱民.低碳经济视角下湖南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建议[D].长沙:湖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竞争力制造业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